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15日 · 結直腸外科名醫前瑪麗醫院顧問醫生朱建華年輕立志從醫80年代從港大醫學院外科畢業後選擇主修大腸科。 40年行醫經歷中,朱醫生做過多場大大小小的手術,擅長做「保肛手術」。 在肛門與腫瘤間,手起刀落,為病人移除腫瘤,同時保留肛門,免用屎袋。 而那段距離,僅是毫米之間。 癌症是本港頭號殺手,其中大腸癌是常見癌症之一,2017年就有2,138人被奪去寶貴性命,每年平均有4,000至5,000宗新症。 病人數目眾多,手術量也不少。 以瑪麗醫院為例,每年會進行約200場大腸手術。 而現時私人執業的朱醫生經驗豐富,一年平均會做400多個大症(大腸手術)、照2,000支大腸鏡。 以一年計算,每天起碼做多過一場手術。 朱醫生分享,有些病人為了保留肛門,寧願要肛門,也不要命。 (車耀開攝)

  2. 2020年4月15日 · 公立醫院工作量大,最近新冠肺炎肆虐,前線護壓力更為爆煲。幾年前,公院開始出現逃亡潮,前瑪麗醫院顧問醫生、結直腸外科名醫朱建華,卻早在2004年就自立門戶,實情另有一段委曲。從公院離巢10多年,朱醫生仍然不改行醫初衷,熱心醫治患者,病人比以前更多。

  3. 2024年2月23日 · 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表示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大腸息肉如腺瘤性息肉如不及時切除會發生癌變早期的大腸癌可能無任何症狀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分泌黏液大便習慣改變如大便變稀或便秘體重無故下降等。 消化系外科專科醫生劉育志稱,大腸癌在亞洲有年輕化趨勢,50歲以下發病的大腸癌患者不斷增加,中大亦有研究顯示,本港55歲以下結腸癌患者每年增加1.7%,認為與肥胖有關,因此國際建議大腸癌篩查年齡應由50歲降至45歲。 以下為預防患上大腸癌的5大方法: 點擊圖片放大. +5.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 立即下載︰ https://onelink.to/f92q4m.

  4. 2020年10月19日 · 首屆拔尖十優狀元走入港大醫學院麥凱鈞數年前考獲神經外科專科資格年約卅歲就擢升副顧問醫生時為最年輕顧問醫生之一前年負笈巴黎師隨法國顱底手術大師3個月埋首深造經眼眶全內視鏡顱底微創手術之技今年初首為腦膜瘤港婦治療 ...

  5. 2023年9月26日 · 「腫瘤學巨人」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榮獲世界華人醫師協會頒發第六屆「世界傑出華人醫師霍英東獎」以表揚他在腫瘤學上開創治療新里程,為肺癌研究作出重大貢獻並發揮國際影響力。最新影片:據中大醫學院

  6. 2016年10月4日 · 中大藥劑學院副教授李詠恩指,其與團隊於今年以問卷訪問了70多名醫生,當中3成受訪醫生表示,病人由專利藥轉用非專利藥後出現副作用,當中以心臟藥為主,病人出現頭痛、心跳減慢或加快的情況。 有關數據尚在整理中,料將於下月公布研究結果。 對於出現副作用,鄭志文認為當中或涉及偶發性因素,巧合地出現一些症狀,不應以偏概全地歸咎於非專利藥。 【其他熱話】 古靈精怪化學劑 養殖三文魚可能致癌? 【其他熱話】 淘寶傷透多少創作人的心 港產設計師反向假貨商道歉. 【其他熱話】 急凍魚柳超平真相 原來牠們吃垃圾大. 「勿用公司醫療卡,會處方較差的藥物,看不好的! 」這說法一直流傳,究竟用醫療卡平價看醫生,獲處方的藥物是否真的較差? 若不是,又為何用醫療卡看醫生,總是看不好,要多看次才見效?

  7. 2016年12月7日 · 關節炎是十分普遍的疾病,引起的症狀看似相近,如關節疼痛、腫脹等,但其實種類、成因及治療也不同,錯誤處理不但無法緩退症狀,甚至令關節出現無法逆轉的損傷,導致關節變形及功能喪失。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起關節變形及功能喪失。 (受訪者提供) 關節炎可影響關節功能. 風濕科專科醫生周淑儀指出,很多人發現有關節痛,如膝痛或手腕痛,往往因為「唔覺有病」或「唔得閒」而拒絕就醫,自行購買止痛消炎藥解痛便算,但有些強效止痛消炎藥可能帶來很多副作用。 她便見過有病人的手腕,因為患病而僵梗硬化,無法活動,卻因為太遲求醫,結果手腕功能「救唔返」。 她解釋,關節炎大致可分為發炎性及非炎性兩大類,成因不同治療亦不一樣。 (見下表) 關節有紅腫熱痛而且體重下降,可能是發炎性關節炎已「埋身」。 (經濟日報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