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15日 · 癌症是本港頭號殺手,其中大腸癌是常見癌症之一,2017年就有2,138人被奪去寶貴性命,每年平均有4,000至5,000宗新症。 病人數目眾多,手術量也不少。 以瑪麗醫院為例,每年會進行約200場大腸手術。 而現時私人執業的朱醫生經驗豐富,一年平均會做400多個大症(大腸手術)、照2,000支大腸鏡。 以一年計算,每天起碼做多過一場手術。 朱醫生分享,有些病人為了保留肛門,寧願要肛門,也不要命。 (車耀開攝) 為病人施行腫瘤切除手術時,間中會陷入掙扎,就是能不能保留肛門。 如果腫瘤長在直腸(離肛門口15厘米間的一段腸道),而又極近肛門,有些醫生會選擇將腫瘤連肛門一併切除,但這亦意味著病人要永遠使用俗稱「屎袋」的造口袋。 朱醫生分享,有些病人為了保留肛門,寧願要肛門,也不要命。

  2. 2019年2月1日 · 醫管局早前成立調查委員會跟進3宗未能適時察覺X光片顯示異常情況的事件委員會近日完成調查報告透露3宗個案共涉及7至8位來自內科外科及急症室不同資歷的醫生認為前線工作繁忙令負責醫生出現感知落差」,未能從X光片察覺明顯病變建議局方引入人工智能AI系統防止類似錯誤。 委員會主席王耀忠解釋,感知落差是指負責醫生未能從X光片進行影像判斷時察覺明顯病變,當中包括影像清晰度、解讀影像速度等多個原因引致。 王強調,事後重新檢視3宗個案的胸腔X光片後,是可清楚看出病變,但要從個別個案尋找當中原因是非常困難,只能從客觀因素分析。 他又說,留意到外國亦曾出現類似「感知落差」的情況,在香港亦十分普遍,所以有需要對症下藥,在系統上作出改善。

  3. 2024年2月23日 · 消化系外科專科醫生劉育志稱大腸癌在亞洲有年輕化趨勢50歲以下發病的大腸癌患者不斷增加中大亦有研究顯示本港55歲以下結腸癌患者每年增加1.7%認為與肥胖有關因此國際建議大腸癌篩查年齡應由50歲降至45歲。 以下為預防患上大腸癌的5大方法: 點擊圖片放大. +5.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 立即下載︰ https://onelink.to/f92q4m.

  4. 2020年4月15日 · 公立醫院工作量大最近新冠肺炎肆虐前線醫護壓力更為爆煲幾年前公院開始出現逃亡潮前瑪麗醫院顧問醫生結直腸外科名醫朱建華卻早在2004年就自立門戶實情另有一段委曲

  5. 2024年4月10日 · 台灣一名有慢性便秘問題的58歲男子,日前因突然出現腹部劇痛、冒冷汗等症狀,於是慌忙到醫院求醫。 醫生為男子檢查時,證實他是糞性結腸炎併發大腸破裂,由於情況危急,於是馬上為他開肚動刀,一開之下,赫見病人滿肚是大便,腹膜內臟更已被嚴重污染。 最新影片: Sick問識答|燉橙止咳或致病情惡化? 醫生拆解3情況勿亂用. 根據當地傳媒報道,該名58歲男子本身有中風及慢性便秘病史,當天到台灣嘉義醫院時,大腸已破裂,糞便、糞水嚴重污染腹膜內臟,外科醫生為他剖腹後,需馬上將病人的腹腔徹底洗淨,並把破裂腸道切除、做人工肛門。 慶幸,經過手術後,病患恢復良好。

  6. 2018年3月2日 · 身兼醫學會義務秘書的外科專科醫生林哲玄亦稱自願醫保標準保單下腸胃鏡外科醫生費可獲賠5,000元,「我自己都收六七千元」,加上保單訂明手術室費用只計外科醫生費的35%如於私院內進行投保人有機會需額外自付2,000至4,000元

  7. 2015年9月11日 · 醫生診所資料庫強大. 如身處中環區,我們會有地圖話你知,附近有咩醫生,亦有醫生電話、地址及開放時間等。 Ivan形容,只要一機在手,10秒內便取得所需的醫生資訊。 目前,FindDoc擁有7,000名醫生及4,000間診所資訊,當中包括家庭醫生、普通外科、婦產科、皮膚科、兒科、腸胃及肝臟科、心臟病專家、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甚至中醫師等等。 今次已是第三次創業的Ivan,汲取過去失敗與成功的經驗來營運FindDoc,於去年年初獲日本大型搵工市場的上市公司SMS(Senior Marketing System)行政總裁Shuhei Morofuji主動電郵聯絡,該位七十後的CEO簡單道明來意,指幾天後會到香港公幹要求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