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lebanon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Yahoo字典
    KK [ˋlɛbənən]

    n. 名詞

    • 1. 黎巴嫩(地中海東岸的共和國)

    Powered by Dr.eye

  2. en.wikipedia.org › wiki › LebanonLebanon - Wikipedia

    Lebanon. "All of us, for our country!" /  33.900°N 35.533°E  / 33.900; 35.533. Lebanon ( / ˈlɛbənɒn, - nən / ⓘ LEB-ə-non, -⁠nən; Arabic: لُبْنَان, romanized : Lubnān, local pronunciation: [lɪbˈneːn] ), officially the Republic of Lebanon, [c] is a country in the Levant region of West Asia.

  3. 黎巴嫩共和国(阿拉伯语: لبنان ;亞拉姆語:ܠܒܢܢ;法語: Liban )通稱黎巴嫩,位于亚洲 西南部(西亞)、地中海东岸,习惯上歸屬於中东国家。 东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邻,西濒地中海。境內有人類最早一批城市與世界遺產,最古老者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旅遊業 ...

  4. 2024年4月8日 · 黎巴嫩共和國 (阿拉伯語: لبنان ‎; 亞拉姆語 :ܠܒܢܢ;法語: Liban )通稱 黎巴嫩 ,位於 亞洲 西南部 ( 西亞 )、 地中海 東岸,習慣上歸屬於 中東 國家。. 東北部與 敘利亞 接壤,南部與 以色列 和 巴勒斯坦 為鄰,西瀕 地中海 。. 境內有人類 ...

    • 概览
    • 历史沿革
    • 地理环境
    • 自然资源
    • 行政区划
    • 国家象征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军事

    黎巴嫩共和国

    黎巴嫩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لبنانية;英语:Republic of Lebanon),简称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首都贝鲁特,全国分8个省,国土面积10452平方公里,人口约607万 [29],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

    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7~16世纪初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40年6月,法向纳粹德国投降后,黎被德、意轴心国控制。1941年6月英军在自由法国部队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国部队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黎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1975年4月,内战爆发。1990年,黎内战结束。

    黎巴嫩是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GAFTA)成员国,服务业较为发达,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黎巴嫩国内生产总值180亿美元(202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76美元(2021年),经济增长率-7%(2021年)。 [1]

    古代历史

    黎巴嫩旧译利巴嫩,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地区,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现在黎巴嫩小店里经常可以看到出土的腓尼基小人的仿制品。腓尼基人是第一个环非洲航行的民族,发明了腓尼基文字。黎巴嫩过去盛产香柏,这些参天巨树都是邻近国家的重要建筑材料。这些有关黎巴嫩的零散记录,都可以在旧约圣经里看得到。 公元前64年,古罗马占领了黎巴嫩,并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巴尔贝克神庙,该神庙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最大的罗马古建筑之一。 由于黎巴嫩扼守亚非欧战略要道,所以不少民族都曾经占领过黎巴嫩。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统治;七至十六世纪初成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

    黎巴嫩独立

    黎巴嫩人民多次举行起义,反对土耳其苏丹和当地封建主的双重压迫。17世纪初,黎巴嫩埃米尔法赫鲁丁二世势力逐渐壮大,新建了一支军队并实行社会改革,建立起事实上独立的大黎巴嫩。但土耳其大军压境,法赫鲁丁二世投降并被处死。 18世纪末,黎巴嫩埃米尔贝希尔·谢哈布二世继承法赫鲁丁二世的未竟事业,利用农民起义铲除了几个强大的封建家族,将统治权集中到自己手中。1831年,他与反抗土耳其统治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结盟,把土耳其人逐出了黎巴嫩。1840年,埃及军队从黎巴嫩撤退后,英、法两国为争夺黎巴嫩的市场,不断挑起基督教马龙派与伊斯兰教德鲁兹派之间的斗争。土耳其乘机于1842年重占黎巴嫩,并将黎巴嫩分为两个省,北部由亲法的马龙派封建主管辖,南部则归亲英的德鲁兹派封建主统治。 1860年,黎巴嫩发生基督教马龙派教徒与穆斯林德鲁兹派之间的激烈冲突,法国出兵干涉。此后黎巴嫩成为得到国际承认和保证的自治区,由土耳其政府任命并经法、英、俄等国同意的一个信奉基督教的行政长官统治。 1920年,成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26年5月,黎巴嫩宣告成为共和国,颁布了宪法,但仍保留法国的委任统治权。 1941年6月,英军在自由法国部队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国部队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 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摆脱法国委任统治正式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 因黎巴嫩总统加米耶·夏蒙宣布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1958年5月,黎巴嫩爆发了反对夏蒙政权的武装起义。7月15日,美国军队以维护黎巴嫩独立和保护美国侨民安全为借口,在黎巴嫩登陆,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10月26日,美军被迫撤出。 1969年,黎巴嫩军队与巴勒斯坦游击队发生军事冲突,后来双方就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基地及活动范围等作了具体规定。

    内战及内战之后

    1943年,黎巴嫩独立前夕,各教派曾就国家权力的分配达成协议: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议长和总理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后来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增多,穆斯林要求增加自己的权力,并为此展开了斗争。巴勒斯坦武装力量转移到黎巴嫩后,得到黎巴嫩全国运动的支持,但却遭到了黎巴嫩阵线的反对。 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爆发了一场持续了15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估计,有15万人遇难,20万人受伤,约90万人(占战前人口的五分之一)流离失所。 1990年,各方签署塔伊夫协议(Taif Agreement)结束内战,两大派系重新分配政治权力,但黎巴嫩的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叙利亚自1976年10月起在黎巴嫩驻军,并扶植国内的真主党游击队;而以色列亦控制过南黎巴嫩一段时期作报复,开辟了安全区,1985~2000年实行武装占领。 在内战期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利用黎巴嫩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以色列国防军分别于1978年和1982年两度入侵并占领黎巴嫩。第二次入侵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遭到驱逐。2000年之前以色列一直控制着黎巴嫩南部。由于真主党不断发动袭击,而且舆论认为如果以军撤出黎巴嫩,暴力事件将减少并消解,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巴拉克(Ehud Barak)决定撤军。联合国认为以色列部队撤出蓝色分界线符合联合国安理会第425号决议,但边境地区舍巴农场(Shebaa)的所属权仍有争议。真主党宣称它不会停止军事行动直到这一地区获得解放。 2005年4月26日,叙利亚遵照联合国决议,自黎巴嫩撤军,结束29年的直接干预。

    区域位置

    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北部和东部毗邻叙利亚,南部与以色列接壤。国土面积为10452平方公里,形态狭长,海岸线长220公里。

    地形地貌

    黎巴嫩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

    气候特征

    黎巴嫩属地中海型气候,年平均气温21℃。但由于其境内多山,气候条件有很大差异。每年5-9月份为旱季,次年4月份为雨季,年降雨量750-1000毫米,山区高海拔区可达1500毫米,而贝卡谷地则只有380-630毫米。沿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但没有炙热高温,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32℃;冬季温和多雨,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11℃。山区夏季凉爽,冬季下雪,部分高山地区积雪时间近半年,是中东为数极少的有雪山的国家。黎巴嫩独特宜人的气候使之成为中东地区享誉盛名的度假胜地。

    黎巴嫩境内地形多样。50%以上是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地,黎巴嫩山脉由南向北渐次升高,直至以雪松命名的高峰海拔3000多米。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水资源比较充足的国家,拥有众多河流,无戈壁、沙漠,每年有4-5个月的丰雨期,高海拔山区每年有4-6个月积雪覆盖,积雪融水是黎巴嫩优质水源之一,滋养着黎巴嫩山区及粮仓贝卡谷地。但黎巴嫩由于缺少水利设施,加之属多孔的喀斯特地质条件,水资源流失比例较高。

    黎巴嫩矿产极少。仅有铁、铅、铜、褐煤和沥青,储量少,开采也不多。制造业原料主要依赖进口。已经证明黎巴嫩与塞浦路斯间海域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黎巴嫩当地媒体报道,该海域石油储量6.6亿-8.6亿桶,天然气储量达30万亿-90万亿立方英尺。

    黎巴嫩雪松生长在1200米至1800米高的阴坡上,在雪水和海雾滋润下,挺拔秀美、清香四溢,与喜马拉雅雪松、大西洋雪松、短叶雪松并列为世界四大雪松。由于木质坚硬,雪松木作为优质建筑材料,是腓尼基时期的重要出口产品,古埃及法老船,耶路撒冷所罗门圣殿,乃至古罗马皇帝的宝座,都是用黎巴嫩雪松木制作的。数千年砍伐使雪松面积大量减少。据统计,黎巴嫩现有雪松面积仅1700公顷,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83%。目前黎巴嫩全境已设立多个雪松自然保护区。

    黎巴嫩东部的贝卡谷地是一片广阔的山间谷地,由于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被称为黎巴嫩的粮仓。黎巴嫩大部分葡萄酒厂和葡萄种植园位于贝卡谷地。黎巴嫩境内果树品种繁多,有香蕉、柑橘、葡萄、油橄榄、柠檬、樱桃、杏、苹果、枣椰树等。

    黎巴嫩行政区划分8个省:贝鲁特省、山区省、北方省、南方省、贝卡省、纳巴蒂耶省、阿卡省、巴尔贝克-希尔米勒省。 [1]省下共设25个县,县下设镇。

    贝鲁特(Beirut),人口约200万,7月平均最高气温32℃,1月平均最低气温11℃。 [1]是黎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中东著名的商业、金融、交通、旅游和新闻出版中心,1975年内战爆发前被称为“中东小巴黎”。

    国名

    黎巴嫩共和国

    国旗

    黎巴嫩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上下为红色,中间为白色。白色部分中央是一棵雪松,它在《圣经》中被称为植物之王。红色象征自我牺牲,白色象征和平,雪松代表挺拔强劲的力量、纯洁和永生。

    国徽

    黎巴嫩国徽呈盾形。盾面上为斜置的国旗图案,周围有白色绶带,底部的白色饰带上分别用阿拉伯文和法文写着“黎巴嫩共和国”。

    政体

    黎是议会民主共和国。议会实行一院制,现有128个议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议员各占一半。黎党派林立,但力量分散,目前无一党占绝对优势。2019年10月,因黎巴嫩政府宣布将对手机社交软件进行免费通话的用户征税,黎民众发起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总理萨阿德·哈里里(Saad Hariri)辞职。2020年1月,黎新政府组成,哈桑·迪亚布(Hassan Diab)任总理。8月4日,黎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重大爆炸事件,造成190人死亡,6500多人受伤。抗议民众要求政府下台。10日,总理迪亚布宣布政府集体辞职。11月22日,奥恩总统授命黎前总理哈里里组阁,但因各方分歧严重,组阁未果。2021年7月,奥恩总统授命前总理米卡提组阁。2021年9月10日,米卡提成功组建新政府。2022年5月15日,黎举行新一届议会选举。6月23日,总统奥恩授权看守政府总理米卡提组阁。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21年9月10日成立,2022年5月21日议会大选结束后政府转为看守状态。

    宪法

    1926年5月23日颁布,后经8次修改。1990年9月修改时增加了前言。宪法规定黎巴嫩是一个独立、统一和主权完整的国家,是议会民主共和国,具有阿拉伯属性,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任何有悖各教派共处原则的权力均属非法。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6年,不得连选连任。1995年10月19日,议会修改宪法第49条,规定“现任总统在(目前)特殊情况下延任3年,延任只准一次”。修改宪法必须由总统提议后、经政府向议会提出,或10名以上议员提出动议,并获议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综述

    黎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黎内战前曾享有中、近东金融、贸易、交通和旅游中心的盛名,但16年内战加之以色列入侵,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1650亿美元。后由于地区形势持续动荡,其经济复苏计划受挫,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九十年代后期,黎经济形势渐入困境,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债务攀升。黎经济发展陷入停顿,债务负担加重,重建任务艰巨。 [7] 2008年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黎国内金融体系与国际经济联系较弱,且黎中央银行灵活运用外汇和黄金储备应对得当,黎平稳渡过危机,经济逆势增长。 (资料来源:黎巴嫩财政部、央行、统计局网站等) [1] 破产状态 2022年4月4日,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等媒体报道,黎巴嫩副总理萨阿德·沙米宣布,黎巴嫩央行及政府已经处于破产状态。萨阿德表示,这次破产造成的损失将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黎巴嫩央行共同承担,各方对于承担损失的责任分配都没有异议。 自2019年以来,黎巴嫩多次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货币一度贬值超过90%。2020年8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发生大爆炸,港口附近装有大量储备粮食的仓库也被引爆,粮食短缺的问题也直接破坏了全国经济形势,导致黎巴嫩出现大规模失业等严重经济问题。

    工业

    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以加工业为主。主要行业有非金属制造、金属制造、家具、服装、木材加工、纺织等。从业人数约20万,占黎劳动力的7%,是仅次于商业和非金融服务业的第三大产业。

    农业

    农业欠发达。全国可耕地面积24.8万公顷,其中灌溉面积10.4万公顷。牧场36万公顷,林地面积79万公顷。贝卡谷地为黎主要农业区,可耕地面积占黎全国的52%。农产品以水果和蔬菜为主。黎粮食生产落后,主要靠进口,作物有大麦、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烟草、甜菜、橄榄等。近年来,黎葡萄种植业发展很快,年产葡萄酒600万~700万瓶,出口额约1200万美元。

    语言

    阿拉伯语是母语和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在阿拉伯各国均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黎巴嫩方言同叙利亚、约旦方言比较接近。通用法语、英语。

    宗教

    主要信奉两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但教派繁多。 黎巴嫩各教派人口比例大致如下:基督教徒占人口总数的40%,其中马龙派21%,希腊东正教8%,希腊天主教6.5%,其它基督教派6.5%。穆斯林教徒占人口总数的60%,其中逊尼派26%,什叶派27%,德鲁兹派7%。黎巴嫩政府正式承认的宗教教派有18个,分别是:属于基督教的马龙派、希腊东正教、希腊天主教、叙利亚东正教、叙利亚天主教、亚美尼亚东正教、亚美尼亚天主教、科普特东正教、拉丁教派、聂斯脱利派、迦勒底教派、新教等12个教派; [19]属于伊斯兰教的逊尼派、什叶派、德鲁兹派、阿拉维派、伊斯玛仪派等5个教派和犹太教。

    节日

    黎巴嫩教派众多,各教派重要节日均为国家法定节日。每年,政府信息网站都会公布该年度的法定节假日日期。 [19]黎教派众多,各教派重要节日均为国家法定节日。

    军制

    政府军总兵力约5.6万人,其中陆军约5.4万人、空军约800人、海军约1100人。另有内部治安军约1.7万人。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实行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体制。义务制服役期限为18个月,志愿制至少签3年合同。 1978年3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联合国向黎派驻多国维和部队,并执行任务至今,以监督以色列从黎巴嫩境内撤军,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并协助黎政府有效管辖以色列撤出的南部地区。

    军力

    黎巴嫩军队约有6万人,分陆军、空军、海军3个军种。 除正规军外,黎巴嫩还有一些军事化部队,分别隶属于内务部、公共与国家安全总局,其中以内务部内部安全部队最为强大,约1600人,主要用于防护重要军事目标、国家目标,维护内部秩序,展开各种特种行动。民防部队也是一支军事化部队,主要由民防中心、中央直属事故救援局部队和分队、消防安全和急救分队(在每个大型居民点都有部署)和预警局组成,人员编成超过了2.3万人,全部是文职人员,其中志愿消防队员约有1.6万人。 黎巴嫩还计划组建边防近卫军部队,保障南部边界的安全,由于缺乏资金,这一计划暂时无法得到实现。黎巴嫩和以色列的边界主要由真主党游击队、黎巴嫩陆军和内务部混成部队控制,混成部队约1000多人,总部位于马扎营市。黎巴嫩和叙利亚边界边防检查站、黎巴嫩机场、海港的安检工作主要由公共安全局部队负责。

    军备

    装备坦克272辆、装甲运输车1400辆、火炮328门、反坦克炮218门,还有反坦克导弹400枚及各型高炮113门。空军1700人,编成1个战斗机中队、3个直升机中队和1个教练救援机中队。装备战斗机2架和直升机4架。海军约2000人,装备7艘巡逻快艇和2艘登陆艇。内部治安军8000人,装备有50辆装甲车、6艘巡逻艇。总司令米什阿勒·苏莱曼中将。 2006年10月,1.5万名黎政府军40年来首次部署到黎以边境,恢复对该地区的控制。

  5. 2024年2月7日 · 黎巴嫩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لبنانية;英語:Republic of Lebanon),簡稱黎巴嫩。. 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敍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邊界未劃定)為鄰,西瀕地中海,習慣上稱為中東國家,首都貝魯特,全國分8個省 ...

  6. 1 天前 · Lebanon, country consisting of a narrow strip of territory on the eastern shore of the Mediterranean Sea. It was home to ancient Phoenician settlements at sites that continued to be important centers of trade into the modern era. Lebanon became independent in

  7. 2023年8月29日 ·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Lebanon, including key dates and facts about this Middle Eastern country.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