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4日 · 他們發現單個K854H突變可以將Omicron變異株轉變為具有高融合能力的變異株。 此外,研究中發現的一些變異,系統預測出它們與Omicron和Delta等現有變異株具有相近的變異機率,顯示這些新變異應該受到監控,因為它們可能在未來病毒演變中出現。

  2. 2024年4月17日 ·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諾如病毒以往常被稱為諾沃克類病毒這種病毒常引致急性腸胃炎亦是食物中毒的常見成因通常與食用未經煮熟的貝殼類海產有關。 所有年齡組別的人士均有機會受感染,潛伏期通常為12至48小時。 症狀如下: 點擊圖片放大. +6. 只要為患者補充足夠水分,並提供輔助性治療,一般可於1 - 3天內自行痊癒。 抗生素對此病並無療效。 大部分患者一般會自行痊癒。 此外,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五要點,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藉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現在正值細菌快速繁殖的季節,市民亦要避免飲用來歷不明的冰塊所調製的飲料。

  3. 2024年4月16日 · 政府亦表示,截至2月底,倉庫尚餘約31萬劑科興 疫苗、 141萬劑復必泰原始株疫苗、118萬劑復必泰二價疫苗, 以及約 5萬劑 復必泰/Spikevax Omicron 變異株 XBB.1.5 疫苗,共295劑存貨。

  4. 2024年4月5日 · 小童感染甲型鏈球菌後可出現急性咽喉炎,如果引起猩紅熱,病人的舌頭表面會變得像士多啤梨般紅色和凹凸,身軀和頸部會出現砂紙般粗糙的紅疹,亦有機會出現肺炎、中耳炎等,罕見情況下會導致中毒性休克,足以致命。 目前沒有針對甲型鏈球菌的疫苗,因此更需慎防飛沫和口鼻分泌物傳播。 日本是港人的熱門旅遊勝地。 istock圖片. 食人菌|2歲女阿聯酋染麻疹 日本爆群組個案. 早前一名27個月大女童於阿聯酋抵港後確診麻疹,年初亦有11個月大BB仔於本地感染。 本港麻疹個案陸續增多,僅三月已錄得成人到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外遊感染個案。 日本、台灣亦出現群組感染。 羅婉琪醫生表示,麻疹經空氣和飛沫傳播,傳染力非常強,沒有足夠抗體人士「十個人接觸到九個會中」。

  5. 2024年4月5日 · 受感染的人最初會出現流感樣病徵並可能演變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中心提醒,市民應避免接觸野生猴子,亦不應觸摸或餵飼牠們;若被猴子咬傷或抓傷,市民應盡快以清水沖洗傷口並立即求醫。 市民亦可參考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網頁以獲取更多遇到猴子時應注意的事項相關資訊。 全球僅50宗個案 潛伏期症狀分階段出現. 猴疱疹病毒最早於1932年於美國被發現,全球僅有約50宗個案,且多為獸醫、或從事動物實驗者受感染。 其中日本於2019年才發現首宗個案:一名化學公司技術人員與猴子直接接觸後,出現頭痛和發燒就醫,當局當時稱他病情穩定。 至於內地則於2021年公布一宗個案:一名53歲於研究所工作的獸醫,解剖兩隻死猴子後1個月後出現噁心嘔吐,其後有發燒及神經系統症狀,他先後到多家醫院就診,最終於2個月後死亡。

  6. 2024年4月17日 ·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又稱先天性免疫異常是一種會損害免疫系統使患者極易受感染的嚴重疾病至今已知有約500種估計每1萬人有1名發病。 惟許多患者的病情常被低估,未能得到充分治療和完善病情管理。 自2020年起,港大醫學院團隊與幹細胞轉化研究中心和劍橋大學,共同開創新型幹細胞平台。 研究團隊從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患者身上提取血液樣本,再將血液細胞改造為擴展潛能幹細胞(EPSCs),以建立個人化疾病模型,並用於測試不同療法,確定最有效和最安全治療方案,避免為患者帶來不必要風險和巨大經濟負擔。 童學園. IVE獲馬會撥款推幼稚園數碼能力優化計劃 資助買電子器材提供教師培訓.

  7. 2024年4月5日 · 根據本港衞生署指出任何人士一旦患上壞死性筋膜炎病徵一般於發生損傷後數小時出現。 患者可能會感到四肢或軀幹疼痛或腫痛,受感染的皮膚可能出現發熱及紅腫,而這些症狀會快速擴散。 此外,患處可能會有潰瘍、水疱或黑點。 疼痛的程度可能比可見的皮膚變化嚴重。 患者亦可能會發燒、發冷、疲倦和嘔吐。 兩大高危群組. 經常處理或直接接觸生的海鮮的人士患上創傷弧菌引致的壞死性筋膜炎的風險會較高。 患者如患有削弱免疫系統的長期病患,如糖尿病、癌症、腎病和肝硬化,亦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感染食肉菌後,須立即接受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可殺死细菌。 嚴重情況下,為了阻止感染擴散,患者或需接受外科手術,如清除壞死組織或截肢。 部份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深切治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