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9日 · Reddit據指IPO超購5倍 有望達500億市值目標. 【明報專訊】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稱,有「美國散戶大本營」之稱的社群媒體平台Reddit,其IPO獲超額認購4至5倍,使其有望實現65億美元(約507億港元)的上市市值目標。. 雖然大量認購需求,並不代表Reddit上市首日將表現 ...

  2. 2021年7月20日 · 即時文摘. 2021年7月20日星期二. 虛假資訊 只要澄清就無傷大雅嗎? (文:王若冰) (09:00) 圖1之1. 近月香港政府對於假新聞的諸多行動,引起社會廣泛討論。 一直以來,網絡和新聞媒體上的不實資訊層出不窮,而後它們的澄清報道也偶有發生,大家好似已逐漸習慣了在魚龍混雜的新聞中自我過濾,被動地選擇接受自己相信的部分,消極地期盼自會有人出來澄清過於偏頗的內容。 當最近有聲音提出,要對假新聞追責時,正好令我們反思:面對不實資訊,只求事後澄清,是否足以抵消對社會的傷害? 自由的發言還是民主的體現嗎? 曾幾何時,互聯網被視為促進民主進步的有效工具。

    • 傾向信自己不受影響 信他人受影響
    • 民調反映典型第三人效應
    • 與社交媒體使用的關係
    • 留意「高估媒體影響以至過度反應」傾向

    有趣的是,無論虛假資訊的實際影響是什麼,人們很可能傾向相信自己不會太受其影響,但卻同時相信別人會受到影響。在傳播研究中,這叫做「第三人效應」現象:當人們被問到自己會否受媒體內容影響時,很多人都傾向說「不會」;但當人們被問到社會上其他人會否受同樣的媒體內容影響時,很多人都傾向說「會」。第三人效應源於人們有維護自我形象的意識,覺得別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到媒體影響,可以令自己感覺良好一些。所以,以往也有學者進行研究,如果談及的是一些正面的媒體影響時,例如會否受戒煙廣告影響而真的開始戒煙,人們就很可能反過來指自己比他人更受影響了。 第三人效應現象在傳播研究中有其獨特的重要性。它顯示,當人們看到某些媒體內容時,他們在態度或行為上作出的反應,不一定源於他們接受了內容。只要人們認為其他人會受內容影響,人們就有...

    以上談的是理論和文獻,到底香港市民如何評估假新聞對自己以及對社會的影響?第三人效應是否存在?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今年6月進行了一個電話調查,共訪問了1014人,其中就問到相關問題。如表1顯示,只有20%左右的被訪者認為虛假資訊對自己有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28%左右的被訪者認為虛假資訊對自己的家人有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但跳出了自己身邊的範圍的話,48%的被訪者認為虛假資訊對一般香港市民有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約54%認為虛假資訊對整個香港社會有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這是很典型的第三人效應現象。

    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到底市民對虛假資訊的影響之評估,跟媒體使用有什麼關係?虛假資訊成為眾人關注的現象,跟社交媒體的發展有頗大的關係。社交媒體使資訊高速傳播,而其普及化亦弱化了傳統專業媒體的守門人角色,這些都是虛假資訊被廣泛傳播的媒體科技條件,所以我們特別關心社交媒體使用會否左右市民如何評估虛假資訊的影響。 從表2可見,在沒有或很少於facebook或Instagram等社交媒體看時事資訊的市民當中,12.4%認為虛假資訊對自己有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但在間中或經常於社交媒體看時事資訊的人之中,有22.1%認為虛假資訊對自己有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百分比高出很多,兩者的差異也達至統計學上的顯著程度。同樣,間中或經常在WhatsApp看時事資訊的人,也顯著地比沒有或很少在WhatsApp看時事資訊的...

    人們對虛假資訊的影響的評估不一定準確,但第三人效應要求我們面對一個矛盾現象:當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不受影響,但同時大部分人又覺得其他人會受到很大影響時,要不就是人們遠遠低估了自己受影響的程度,要不就是人們高估了其他人受影響的程度。同時,人們對虛假資訊會否影響整個香港社會的評估,似乎是跟與虛假資訊的實際接觸並無關係的,這也帶出這判斷背後有何基礎的問題。 誠然,我們不能完全忽視虛假資訊對人及社會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傳播心理學者也指出,人們往往有高估媒體影響,以至作出過度反應的傾向。在討論虛假資訊和假新聞的問題時,這點也是值得留意的。

  3. 2024年3月19日 · 周顯:港股吸引電腦盤有法. 【明報專訊】和一位莊家吹水,他說有一天,他見到自己的股票有一些沽盤,數清楚,幾格沽盤,加起來只有兩萬幾元,於是打算一口氣買光,把股價掃上去。. 要知道,現在買股票,已經電腦化,用不着一格一格的買,而是可以 ...

  4. 2022年11月4日 · Ct值是什麼? Ct值全名「Cycle Threshold Value」,是量度患者病毒基因濃度及傳染力的指標 ,主要透過病毒核酸檢測(PCR)儀器分析。 何栢良表示,Ct值其實是做PCR檢測的周期,若一個周期已檢測到病毒,Ct值是1;若樣本要倍增10次才檢測到病毒,Ct值就是10,因此 Ct ...

  5. 2021年7月30日 · 回歸前的移民潮怎麼一回事? 上世紀80年代,筆者在明報讀者版寫了幾篇文章,談的正是當日的移民現象,以下輯錄其中幾段: 「香港人為什麼要移民? 怕的是什麼? 原因雖然不一而足,但如果說怕在1997年後,特區政府不再容讓香港居民自由出入,相信很多人都會同意。 如果限制香港人申請移民外國……看來有能力移民的都雞飛狗走,免得做籠裏被困的雞,那時動彈不得,欲哭無淚。 「香港中上階層人士……千方百計作出各種尋覓後路的安排,所付出有形和無形的犧牲,代價實在非常巨大。

  6. 2021年1月22日 · 即時文摘. 2021年1月22日星期五. 5個市民1個貧窮 是香港的宿命(文:周永新) (09:00) 圖1之1. 香港有多少窮人? 政府的扶貧措施是否足夠? 這是市民常有的疑問。 2013年政府訂立貧窮線,市民的疑問總算有答案。 貧窮線是什麼? 政府劃分的貧窮線並不複雜,是以每月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作為計算的基礎。 政府剛於去年聖誕前夕發表《2019年香港貧窮情况報告》,從中我們可以掌握過去的11年(2009至2019年)香港貧窮情况的變化。 2009至2019年貧窮人口上落不大. 有關貧窮人口的數字,最早是2009年,香港有貧窮人口134.8萬,貧窮率20.6%(即總人口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