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4日 · 工具. 維生素C (英語: Vitamin C ),又稱 抗壞血酸 (英語: ascorbic acid ),是一種存在於各種食物的維生素,也被作為 營養補充品 銷售 [1] [2] ,可用於預防及治療 壞血病 [1] 。 維生素C是參與 組織 修復和某些 神經傳導物質 中的 酶 促生產 [1] [3] 。 它是幾種酶的功能中所必需的,並且對於 免疫系統 運作很重要 [3] [4] 。 它還可用作 抗氧化劑 [2] 。 證據不支持將其用於預防 普通感冒 [2] [5] 。 然而有些證據顯示,經常服用可縮短患感冒的時間 [6] 。 目前尚未清楚營養補充劑是否會對 癌症 、 心血管疾病 或 認知障礙症 有所影響 [7] [8] 。 服用可透過口服或注射 [1] 。

  2. 維生素C(英語: Vitamin C ),又稱抗壞血酸(英語: ascorbic acid ),是一種存在於各種食物的維他命,也被作為營養補充品銷售 [1] [2],可用於預防及治療壞血病 [1]。維他命C是參與組織修復和某些神經遞質中的酶促生產 [1] [3]。

    • L-ascorbic acid
    • 公眾可輕易獲取
    • A
    • 口服
  3. 2024年3月4日 · 维生素C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生素C (英语: Vitamin C ),又称 抗坏血酸 (英语: ascorbic acid ),是一种存在于各种食物的维生素,也被作为 营养补充品 销售 [1] [2] ,可用于预防及治疗 坏血病 [1] 。 维生素C是参与 组织 修复和某些 神经递质 中的 酶 促生产 [1] [3] 。 它是几种酶的功能中所必需的,并且对于 免疫系统 运作很重要 [3] [4] 。 它还可用作 抗氧化剂 [2] 。 证据不支持将其用于预防 普通感冒 [2] [5] 。 然而有些证据显示,经常服用可缩短患感冒的时间 [6] 。 目前尚未清楚营养补充剂是否会对 癌症 、 心血管疾病 或 认知障碍症 有所影响 [7] [8] 。 服用可透过口服或注射 [1] 。

    • 名稱
    • 必需維生素定義
    • 歷史
    • 人類所需維生素
    • 非維生素
    • 動物所需的維生素

    維生素(Vitamin)這個詞是波蘭化學家卡西米爾·馮克於1912年最先提出的,是由拉丁文的生命(Vita)和氨(-amine )拼寫而得,因為他當時發現維生素中含有氮,認為很可能屬於胺類,並推測自然界中存在維持生命與健康所需的胺(後來證明並非如此)。1920年,英國化學家傑克·德拉蒙德(Jack Drummond)提出既然不能證明是胺,則應將最後一個字母e 去掉以符合命名規範,而且後綴-in 正好可以指成分不明的中性物質。從此Vitamin一詞一直沿用下來。 在中文,曾經翻為威達敏(陳宰均譯)、維生素(高似蘭譯)、生活素及維他命(音譯)。維生素有「維持生命的營養素」的意思;而維他命被人解釋為「唯有它才可以保命」。當維生素缺乏時,會出現缺乏症候群,一旦補充該維生素則可解除。一般維生素的需要量...

    維生素的定義中要求維生素滿足四個特點才可以稱之為必需維生素。 1. 外源性:動物體自身不可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生理所需(維生素D人體只能經紫外線照射可以合成,但是由於較重要,仍被作為必需維生素),不過能通過食物補充。 2. 微量性:動物體所需量很少,但是可以發揮巨大作用,通常在體內扮演輔酶及輔因子的角色。 3. 調節性:維生素必需能夠調節人體新陳代謝或能量轉變。 4. 特異性:缺乏了某種維生素後,動物將呈現特有的病態。 不同動物對各種維生素需要及合成能力各有不同,例: 1. 維生素C在多數哺乳類動物皆可自行合成滿足身體所需,但在人類及天竺鼠則缺乏相關酶系合成,只能由膳食中提供。 2. 貓科動物無法自行合成牛磺酸,對貓而言牛磺酸為必需維生素。 3. 反芻動物雖無法合成維生素B群,但通過瘤胃微生物...

    由於維生素對人類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人類很早就意識到它的存在。 1747年英國海軍軍醫詹姆斯·林德總結以前的經驗,提出了用檸檬預防壞血病的方法。 1912年,波蘭化學家卡西米爾·馮克從米糠中提取出一種能夠治療腳氣病的白色物質,由於當時尚不知其化學本質,只知道是維持生命所必須的一種胺類(amine)。因此他提出了抗腳氣病、抗壞血病、抗癩皮病、抗佝僂病的四種物質,稱其為「生命胺(Vitamine)」。以後陸續發現很多種維持生命所必須的物質,但他們並不是胺類,因而將其最後一個字母「e」取消,稱之為Vitamin,這是第一次對維生素命名。 隨著分析科學和醫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維生素被發現,人們開始用字母來區別不同的維生素,出現了維生素A、維生素B1等名稱(在漢語中,曾經使用維生素甲、維生素乙這樣...

    維生素分為兩種,水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易溶於水而不易溶於非極性有機溶劑,吸收後體內貯存很少,過量的多從尿中排出,且容易在烹調中遇熱破壞;「脂溶性維生素」易溶於非極性有機溶劑,而不易溶於水,可隨脂肪為人體吸收並在體內儲積,排泄率不高。每一種維生素通常會產生多種反應,因此大多數維生素都有多種功能。 人體一共需要13種維生素,其中包括4種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和9種水溶性維生素(8種維生素B、維生素C)。

    在維生素的發現過程中,有些化合物被誤認為是維生素,但是並不滿足維生素的定義,還有些化合物因為商業利益而被故意錯誤地命名為維生素: 1. 維生素B族中有一些化合物曾經被認為是維生素,如維生素B4(腺嘌呤)等。 2. 維生素F——最初是用於表示人體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因為脂肪酸的英文名稱(Fatty Acid)以F開頭。但是因為它其實是構成脂肪的主要成分,而脂肪在生物體內也是一種能量來源,並組成細胞,所以維生素F在正式的介紹上不稱為維生素。 3. 維生素K——氯胺酮作為鎮靜劑在某些娛樂性藥物(毒品)的成分中被標為維生素K,但是它並不是真正的維生素K,它被俗稱為「K它命」。 4. 維生素L——又稱促乳維生素。1934年日本生物化學家中原和郎發現了一種促進大鼠乳汁分泌的物質,後發現該物...

    除了人類外,其他生物也需要微量的有機化合物來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這些化合物對它們來說也是維生素,由於植物可以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機物,所以一般僅討論動物所需的維生素。 哺乳動物所需的維生素種類與人類比較相近。一個特例是抗壞血酸(維生素C),大多數哺乳動物都可以自身合成它,所以對它們來說,抗壞血酸就不是一種維生素。動物的親緣關係越遠,它們所需的維生素種類差別就越大。某些細菌需要腺嘌呤。2003年,有日本研究人員報導老鼠需要吡咯並喹啉醌(PQQ),他們也宣稱PQQ是最新發現的人類必需維生素,2005年,有文獻對這一看法提出了異議。

  4. 3 天前 · 維他命A 又稱 維他命A ,是一組不飽和營養 有機化合物 ,是人類的必需 營養素 之一,當中包括 視黃醇 、 視黃醛 、 視黃酸 及多種 維他命原 A 類紅蘿蔔素 (最著名的是 β-紅蘿蔔素 ) [1] [2] 。 維他命A具有多種功能:它對於生長發育、 免疫系統 的維持和良好的視力都很重要 [3] [4] ,故又名為 抗乾眼病維他命 。 眼睛 視網膜 的 視黃醛 都需要維他命A來組成,它結合了 視蛋白 形成 視紫質 [5] ,它對低光(適應暗光的視力)和 彩色視覺 所需的吸光分子都是必要的 [6] 。 維他命A的角色作用跟視黃酸(視黃醇的不可逆氧化形式)也大不相同,它對 上皮組織 及其他細胞來說,是一種重要的類似 激素 的 生長因子 [4] [7] 。

  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中的醫學內容 僅供參考 ,並 不能 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詳見 醫學聲明 。 維他命B6 (英語: Vitamin B6 )又名 抗皮炎維他命 、 吡哆素 ,是 B族維他命 的一種,屬必需維他命 [1] [2] [3] [4] ,由六種可以互相轉化的 維他命異構體 (英語:vitamer) 構成,與 氨基酸 代謝密切關係,是氨基酸脫羧酶、 轉氨酶 等的輔酶;其中常見的化學型態是 吡哆醇 ;而生物活性最高的則是 磷酸吡哆醛 ,在 氨基酸 、 葡萄糖 和 脂類 代謝中的超過140種 酶 反應中充當 輔酶 [1] [2] [3] 。

  6. 名称. 维生素(Vitamin)这个词是 波兰 化学家 卡西米尔·冯克 於1912年最先提出的,是由 拉丁文 的生命( Vita )和氨( -amine )拼写而得,因为他当时发现维生素中含有 氮 ,认为很可能属于 胺类 ,并推测自然界中存在维持生命与健康所需的胺(后来证明并非如此) [2] 。 1920年,英国化学家 杰克·德拉蒙德 (Jack Drummond)提出既然不能证明是胺,则应将最后一个字母 e 去掉以符合命名规范,而且后缀 -in 正好可以指成分不明的中性物质 [3] 。 从此 Vitamin 一词一直沿用下来。 在 中文 ,曾经翻为 威达敏 ( 陈宰均 译)、 维生素 ( 高似兰 译)、 生活素 及 维他命 (音译)。

  1. 相關搜尋

    vitamin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