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雖然人權在美国受法律保障及公眾認同,但 死刑 、族群政策、 持枪权 、 警察暴力 等威胁仍存在。. PBS newsHour報導稱,美国有人因無法支付罰款而入獄; [8]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 等人權機構稱,美國對窮人進行嚴酷的政策壓迫; [9] [10] [11] 隱私國際的調研 ...

    • 美國公民的自由權利
    • 平等權
    • 現代美國人權運動的進展
    • 批評

    擴展權利法案的範圍

    很多美國公民並不了解權利法案僅僅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受聯邦政府侵犯[註 1]。1868年批准的第14條修正案的正當法律程序條款看起來將憲法中聯邦對公民權利的保護擴展到各州。最高法院逐漸開始接受這個意見,第一個在州級別被保護的權利法案權利是在吉特洛訴紐約州案中判決應受到保護的的言論自由權利。

    宗教自由

    憲法第一修正案以兩個宗教自由原則開始。第一個是政教分離原則,而第二個是宗教活動自由原則。 政教分離原則規定國會不得制定確立一種宗教或禁止傳教自由的法律,造成對各級政府是否應該同意資助宗教組織、校內祈禱和如何教授進化論和聖經中的神創論等等問題的爭論。在勒蒙訴柯茲曼案中,最高法院推翻了賓西法尼亞州關於政府直接擔負教會學校教師工資的《非公立中小學教育法》,禁止州政府直接資助教會學校,並提出了判斷政府是否涉嫌違反「政教分離」原則的三項標準[註 2]。在亞哥斯提尼對費爾頓案中,最高法院推翻了對1985年的亞谷拉對費爾頓一案的判決,裁決聯邦政府資助教會學校的殘疾學生並未違反政教分離原則。2002年,在傑曼訴西蒙哈里斯案中,最高法院裁決政府可以使用擇校補助金券資助教會學校。 1962年最高法院在恩格爾訴維塔萊案中裁決在公立學校內進行官方主持的禱告活動違反的政教分離原則。在1985年的華萊士訴賈弗里案中,最高法院認定在公立學校規定「靜思時間」的措施違憲。1992年和2000年,最高法院分別判決在學校畢業典禮和橄欖球比賽之前的祈禱違憲。 1987年,在愛德華訴亞谷拉案中,規定在公立學校教授進化論的...

    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是美國人經常提到的一種自由,但是很多美國人並未意識到言論自由也受法律限制。1919年的申克訴合眾國案確立了危險測試,允許在公共秩序受到言論的明顯而即刻的威脅時限制言論自由。在1925年的吉特勞訴美國案中確立了危險傾向測試,限制了有可能導致暴力的言論。在這之前,對言論的限制通常被判決為違憲,這些限制也包括對報紙、電影和電視節目的限制。1971年的紐約時報訴美國案中,最高法院判決紐約時報有權公布關於越南戰爭的信息。最高法院也將保護範圍擴展到象徵性言論和商業言論。1989年,在引起很大爭議的得克薩斯訴約翰遜案[註 4]中,最高法院裁定焚燒國旗屬於受到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的象徵性言論。 一些範圍內的言論不受憲法保護。這些言論包含猥褻性言論、誹謗、攻擊性言論和不當干涉。在米勒訴加利福尼亞州案中,最高法院確立了判斷猥褻性言論的標準[註 5]。2002年,最高法院在阿什克羅夫特訴自由言論聯盟案中判定1996年通過的兒童色情預防法違憲。口頭和書面的誹謗屬於利用自己的言論自由侵害他人的名譽權。攻擊性言論和不當干涉屬於利用自己的言論自由侵犯他人的言論自由,法院通常判決這些言論不受憲法保護。但是...

    非裔美國人和奴隸制度

    在1863年之前,美國憲法保護奴隸制度。1857年3月6日,美國最高法院在德雷德·斯科特訴桑福德案[註 9]中判決奴隸不是公民,因此沒有權利在聯邦法院提出任何訴訟。1863年亞伯拉罕·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和美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的通過終止了憲法中的這種不平等。在1865年到1875年,為保護非裔美國人的權利不受州政府侵犯,當時共和黨控制的國會通過了很多人權法案,保障黑人男性公民的權利。但是因為最高法院裁決這些法律違憲,所以它們並沒有很大效果。而1870年代民主黨重新控制南方後,開始實施若干種族隔離法律。其中最著名的判決是在1896年的普萊西訴弗格森案中創建了隔離但平等的原則,導致種族隔離制度的泛濫,在南部尤甚。在1877年聯邦軍隊從占領的南部州撤退之後,民主黨控制的南部州通過了很多法案限制了非裔美國人的投票權,例如祖父條款[註 10]、文化測驗[註 11]、人頭稅[註 12]、民主黨白人初選制[註 13]等等。「白人初選制」直到1944年的史密斯訴奧爾賴特案[註 14]才被裁定違憲。但是截至2006年初,在佛羅里達州和亞拉巴馬州,多達約三分之一的黑人因犯過罪或因無身份證明文件而被剝...

    女性主義運動和女性選舉權

    美國婦女參政最初是在廢除奴隸的運動中。柳克麗霞·莫特和伊麗莎白·斯坦頓組織了1848年8月26日的紐約塞尼卡福爾斯的第一次婦女權利大會[註 15]。蘇珊·安東尼和伊麗莎白·斯坦頓在1869年建立了全國婦女投票權協會,露西·史東建立了美國婦女投票權協會。愛麗斯·保羅在20世紀早期建立了議會聯盟。這些協會的活動促使美國憲法第十九條修正案得以在1920年被國會通過,禁止了生產、銷售、飲用酒類的行為,以及各州因性別而剝奪公民的投票權。 在20世紀60年代,女權運動者呼籲實現婦女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平等,並開始爭取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如避孕及墮胎等。在1972年,女權運動者試圖通過平等權利修正案,當時在國會參眾兩院獲得跨黨派支持,但修憲門鑑未能獲得四分之三的州議會支持(35州),在規定的批准時間內(1982年)沒有得到足夠數目的州的批准[註 16]。在這次失敗之後,女權運動者轉向爭取在議會之內的席位,推動州的平等權利修正案。一些政治行動委員會被創建來支持民主黨的女性候選人。女性開始參與各級選舉,包括地方縣議會及州議會,甚至州長及聯邦層級,已有女性參選總統、副總統、州長,以及在內閣和最高法院任職,...

    工作場所的性別歧視

    1964年民權法案禁止在工作場所的性別歧視。但是這些法律並未被嚴格執行。1991年在電視上現場直播的安妮塔·希爾斯訴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克萊倫斯·托馬斯性騷擾一案使得性騷擾案件開始受到關注。在法拉格訴博卡雷頓市案和博靈頓工業公司訴艾樂思案中,最高法院裁定雇員和僱主都應進行合理的努力防止性騷擾的發生。另一個性別歧視的例子是工資不平等。雖然1963年的《公平報酬法》規定在同一組織中從事相同工作的員工必須獲得相同的工資報酬,但是女性的收入總體上仍舊比男性低。一些關鍵性因素是婦女占據護士這樣的低工資職位,以及玻璃天花板阻止了婦女被提升到企業的最高職位。

    人權運動

    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的裁決是一個勝利,但是並未動搖種族隔離制度的根基。1955年,羅薩·帕克斯因為拒絕讓座給一位白人乘客而被捕,觸發了新一輪反對種族隔離的運動。浸信會牧師馬丁·路德·金為此組織了一個長達一年的聯合抵制蒙哥馬里公共汽車運動,從此成為人權運動領導人。在1963年,很多人權運動者進行遊行和演講推動在國會懸而未決的人權法案,例如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特區林肯紀念堂前進行的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

    現代民權法案

    1964年的民權法案在各種跨州公共設施,例如旅館和公共交通之內禁止了各種歧視,並且禁止了就業歧視[註 17]。1965年通過的投票權法禁止了在選舉註冊過程中的歧視,並且允許聯邦官員接受選舉註冊。對投票權法的修正案更加上了雙語選票等保護性條款。但是,這並不能阻止總體投票參與率的下滑,以及解決政治和經濟上的不平等。根據《紐約時報》在2000年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93%的白人表示願意投票給符合條件的黑人總統候選人,認可種族通婚的人占60%以上,80%的人表示不在乎他們的鄰居是白人還是黑人。但這次民意調查也顯示,40%的非洲裔美國人懷疑白人的誠意,他們認為歧視問題仍然存在。不過也有80%的非洲裔美國人認為,他們現在比他們父母那個時代有更多的機會。

    優惠性差別待遇

    很多被1964年民權法案保護的群體因為以往的歧視缺乏教育和就業機會。政府為了糾正這一現象,創建了反歧視行動,給與這些群體不同程度的優惠性差別待遇以消除以往種族歧視造成的影響。這個政策一直受到爭議,在1978年開始遭遇嚴重挑戰,在加利福尼亞州大學董事訴巴基案中,最高法院判決少數民族配額錄取制度是對非少數民族的反向歧視。在20世紀80到90年代中,最高法院給反歧視行動添加了一系列限制。1995年,在阿達蘭德建築公司訴佩納案中,最高法院裁定使用種族或者族群作為反歧視行動條件的做法必須是為了保證極為必要的政府利益。1996年的侯普伍德訴德克薩斯州案判決法學院使用種族因素作為錄取條件的行為違法。同年,加利福利亞州的公民投票通過了加州民權動議,終止了所有政府支持的反歧視行動計劃,但原有的反歧視法律除外。

    國際特赦組織的評估

    2000年,國際特赦組織的報告中稱,美國警察存在使用酷刑、有爭議的槍殺和虐待囚犯的行為。2000年5月份的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討論了關於美國執行《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的情況,本年度一共有85人在14個州被處死,這使得被處死人的人數從1976年以來增加到了683人;這些受刑人員中,包括有在18歲以前犯罪的個人,和有智力問題的個人。 很多美國人不同意聯合國和大赦國際的指責。持這種看法的人對此的原因有很多:他們不認為死刑是酷刑(特別是有很多死刑是通過注射執行的),他們不接受低智商可以作為免除死刑的藉口,他們認為較年長的青年人應該像成人一樣對他們的侵犯行為負責,並不是所有支持死刑的美國公民持這些觀點。

    自由之家的評估

    2021年3月22日,自由之家發布特別報告指出,美國民主當務之急的三大問題:有色人種遭遇的不平等對待;金錢在政治中的不當影響;黨派對立和極端主義。這是自由之家過去15年來首次發布針對美國民主缺陷的報告。報告指出,美國刑事司法制度中的歧視造成了有害的後果,使數百萬遭受警察虐待和長期監禁的人缺乏有效的補救途徑;美國選舉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受到投票限制的極大損害,這些限制對有色人種影響尤為嚴重;美國採取的移民和庇護政策,違背替躲避海外壓迫的人們提供自由和機會的承諾,違反國際人權標準以及美國憲法和聯邦法律所規定的保護。

    中國的批評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少數定期發布美國人權報告的組織之一,被認為是反制美國國務院定期發布的人權報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自2000年起定期發布《美國的人權紀錄》,時間一般是在美國發布《國家人權狀況報告》後幾天。但中國發布的人權報告通常只針對少數特定國家,而不是像美國那樣同時發布多國人權報告。 2002年3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2001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在2001年2月27日,它發表了一篇2000年美國人權狀況的報告。該報告批評了美國的人權狀況,列舉了一些列美國侵犯人權的紀錄。報告認為,美國政治體系是不民主的(引用了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為例),美國司法機關帶有種族偏見,美國通過全球的軍事行動「破壞世界和平和穩定」。 2019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評論,「美國200多年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淚史」,「美國政府還對印第安人實行強制同化政策,長期對印第安人進行驅逐、屠戮和迫害,不給予印第安人應有的公民權利」,「美方對自己迫害屠戮印第安人的殘酷行為選擇性遺忘,對印第安人的血淚歷史和悲慘現實視而不見」。 2020年3月13日,國務院...

  2. 2019年11月21日 · 美國眾議院快速通過參議院版本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下稱香港人權法),解決參議院、眾議院香港人權法案不同問題,毋需啟動「和解程序」花費時間協商將兩個版本香港人權法案合一。. 香港人權法案現在送交美國總統特朗普,時值中美貿易戰 ...

  3. 2024年3月13日 · 美国人权 包含一系列受 宪法宪法修正案 [1] [2] 、 州宪法国际法联邦州份法案保障的权利。 除法律保障外,美国人权更受 公民倡议 和 公民投票 保障。 美国联邦法院 有权审理 国际人权法 ,并视国际法为 美国法律 。 [3] 美国的人权状况受到一些政党、组织和人士的广泛关注 [4] [5] [6] [7] 。 雖然人權在美国受法律保障及公眾認同,但 死刑 、族群政策、 持枪权 、 警察暴力 等威胁仍存在。 PBS newsHour報導稱,美国有人因無法支付罰款而入獄; [8]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 等人權機構稱,美國對窮人進行嚴酷的政策壓迫; [9] [10] [11] 隱私國際的調研中稱,美國政府進行的大規模監控項目侵犯公民的隱私權。 [12]

  4. 種族主義、反移民情緒和對民主的威脅,在2023年仍是美國的迫切人權問題。. 疫情期間子女稅務抵免優惠停止後,國民貧窮率隨之急劇升高。. 經濟 ...

  5. 美國國務院不可剝奪權利委員會——2019年成立,旨在「重新審視」美國的國際人權承諾——於8月發表報告,倡導一種人權等級制度,將人工流產和 ...

  6. 美國總統喬・拜登的政府以及美國國會在人權方面採取了多項正面措施,宣揚一度被前政府削弱的女性權利和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