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助養兒童計劃 相關

    廣告
  2. 宣明會與社區居民推行區域項目,包括教育、水資源、健康、兒童保護和生計發展等不同範疇的工作。 累積過去70年的扶貧經驗,發現「建立孩子和社區的自立能力」是最有效幫助孩子脫貧的方法。

  3. 青少女如有需要亦可經社工轉介入住。 中心為面對家庭關係問題或遭遇家庭暴力的婦女及子女提供臨時住宿及支援服務。

搜尋結果

  1. 1 简介. 2 院舍发展. 3 寄养服务. 4 综合服务. 简介. 播报. 编辑. 圣公会圣基道儿童院(Sheng Kung Hui St. Christopher's Home)于1935年由圣公会何明华会督创办,最初主要是收容当时社会上战乱的孤儿,现时已发展为多元化儿童服务机构,是 香港 拥有最多儿童之家服务名额的非政府机构。 总办事处设于北角香港青年协会大厦。 圣基道儿童院初名“大埔农化孤儿院”,院舍位于新界大埔滘大埔道十三咪半,即“鹿茵山庄”现址,院内设有学校,院童于课余时拓垦山边梯田耕作,学习农畜及手工艺等技能。 1954年更名“圣基道化院”,院务扩展到营办全港多间儿童服务的慈善机构。

  2. 0. 寄养家庭.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寄养家庭是一类特殊的家庭,以家长与寄养儿童没有婚姻、血缘、收养关系同时共同居住为标志,由政府部门承担儿童的监护权。 当儿童因遭受遗弃、监护人死亡、流浪避难等原因而由民政部门监护时,经过特定程序被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照料,即形成了寄养家庭 [1] 。 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寄养家庭,孤残儿童寄养、难民儿童寄养、留学儿童寄养以及其他弱势儿童寄养都是常见的寄养类型。 家庭寄养作为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及社会收养模式的有效补充 [2] ,有利于儿童的抚育、成长,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家庭寄养管理办法》(2014)、《国内与跨国收养及寄养家庭照管实施准则》(1996)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共同保障了我国寄养家庭的规范管理与儿童合法权益。

  3. 圣女小德兰(德肋撒)1873年元月2日生于法国亚林松一个虔诚的教友家庭,自幼 丧母,体弱多病。婴儿 耶稣 德肋撒是她入会的名字。 10岁时,曾患过重病,昏迷竟达 三个月之久,梦到圣母向她微笑,而忽然病好多了。圣女原是一个感情脆弱的女子,但在13岁时的圣诞节日(即1886年12月25日),蒙受 ...

  4. 1500年前,有一个王羲之的迷弟,用王羲之的字组了一本蒙学经典——《千字文》。. 南北朝的梁武帝除了迷信佛教,舍身出家数次外,一直以少年时戎马倥偬读书少而自卑,于是让人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里选出1000个不重复的字来教育子弟。. 但是因为字和字之间 ...

  5. 《元和圣德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宗文奉诏讨平剑南叛镇刘辟。当时任国子博士的韩愈为此献诗,歌颂唐宪宗李纯讨平叛乱的德业。此诗分五段,第一段简括朝廷之师,有征无战;第二段可分两层,前层写平定西川之乱的终始,后层 ...

  6. 编辑. 罗马天主教会的圣品共七级:一品 司门员 ,二品诵经员,三品驱魔员,四品襄礼员(辅祭员),五品助理执事(副祭),六品执事(祭),七品 司祭 (包括司铎、主教)。. 分为大品三级即高级神品和小品四级即低级神品。. 六品执事和七品司祭属于 ...

  7. 《教子圣经:外交官爸爸给儿子的信》精心遴选编译了查斯特菲尔德勋爵写给儿子的书信,在编排上按照不同主题分为五个章节,每个章节立足一个核心,使书信在结构上显得更有条理。在阅读的时候,读者可辩证地看待吸收,并加以实践,以形成自我的人生智慧,助力人生的旅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