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12月15日 · 高锟的儿子高明漳并没有继续光纤之父的科研研究而是选择了母亲的职业——计算机工程师职业高明漳记得小时候在香港父亲曾带他去上中文学校记得13岁时他随父母初到美国弗吉尼亚时一家人也曾和所有移民一样经历过种种挫折和不适应。...

  2. 2018年9月24日 · 1.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之稱的高錕昨天9月23日上午於沙田白普理寧養中心離世享年84歲。 他對科研的巨大貢獻、以及推動教育方面的成就,相信無人不知。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出現在他生命裏那個不可或缺的她——高黃美芸光纖之父之稱的高錕網上圖片) 常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高錕也沒例外...... 第一次約會 就牽着不放. 高錕與太太黃美芸在英國邂逅、相愛,並於1959年結婚。 當時二人同為英國標準電話與電纜公司的工程師,亦是少數的亞洲臉孔。 深怕別人說他獻殷勤,於是乎他過了幾天才敢跟她作自我介紹。 曾有訪問問及黃美芸對丈夫是不是一見鍾情,她帶點難為情地回答:「唔知。 幾好咁啦,佢係幾靚仔嘅。

  3. 2018年10月2日 · 2nd October, 2018| In Inspiration & Lifestyle / Inspiring Stories. 於2018年9月23日去世的「光纖之父」高錕,對光纖、寬頻傳送等科技貢獻良多,於20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可謂是開啓網絡時代的幕後英雄。 除了在推動科技發展,他更在2003年創辦弘立書院,培養了不少出類拔萃的人才。 生前他曾談到自己有幸得到最好的教養,才能成為科學家,他自己則希望把最正確的人生觀教導給孩子。 學習篇. 讓孩子發揮好奇心. 曾有記者問高錕:「要培養一個像你一樣出色的科學家,要有什麼條件? 」高錕回答:「最好的環境,就是父母沒有限制我應該做什麼。 高錕於1933年出生在上海,住在法租界,小學讀世界學校(即今日的國際學校),父親是律師。

  4. 2018年10月8日 · 图为告别仪式结束后高锟的子女高明漳(右二)、高明淇(右一)持遗像走出殡仪馆。 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慈善基金董事沈祖尧在悼词中指出,高锟是受人景仰的“光纤之父”,因他当年的发明与坚持,才有今日光纤科技的成果。

  5. 2023年10月4日 · +. 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须臾离不开光纤,没有光纤网络的日子是无法想象的。 没有光纤就没有高速传输的互联网,没有精彩纷呈的高清数字电视,没有遍布城乡的移动通信,没有即发即收的电子邮件,也不会有微信和QQ等实时聊天工具,正是光纤将全球连成了“地球村”。 高锟以光纤通信理论方面的重大原创性成果荣膺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谨以此文纪念享誉全球的“光纤通信之父”高锟先生90周年诞辰。 高锟(前排中)全家福照(1942年摄于上海一影楼) 人才辈出的金山高氏家族.

  6. 重要论文. 履历. 榮譽與獎項. 开关榮譽與獎項子章节. 學術. 榮譽學位. 獎項. 殊勳. 政治委任. 4.6 以其命名的建築物. 網絡文化. 參見.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高錕 爵士 , 大紫荊勳賢 , KBE (英語: Sir Charles Kuen Kao ,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 電機工程 學家。 於 上海市 出生及長大(至初中),1949年在 逃港潮 舉家定居 英屬香港 ,1966年在英國 標準電信實驗室 做出劃時代的 光纤 實驗,獲 諾貝爾物理學獎 表揚「在光傳輸於 纤维 的 光学通信 领域突破性成就」(2009年)。 1970年返回英屬香港,任 香港中文大學 校長(1987-1996年)。 2018年逝世,享壽84歲。 生平[编辑] 家世[编辑]

  7. 2024年5月22日 · 大陆简体. 编辑. 查看历史. 工具. 高锟 爵士 , 大紫荆勋贤 , KBE (英语: Sir Charles Kuen Kao ,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 电机工程 学家。 于 上海市 出生及长大(至初中),1949年在 逃港潮 举家定居 英属香港 ,1966年在英国 标准电信实验室 做出划时代的 光纤 实验,获 诺贝尔物理学奖 表扬“在光传输于 纤维 的 光学通信 领域突破性成就”(2009年)。 1970年返回英属香港,任 香港中文大学 校长(1987-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