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685萬個

      • 根據環境保護署發表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二零一七》,本港每日平均在堆填區棄置的PET (即聚脂纖維塑膠瓶) 飲品膠樽達137公噸,較十年前增加26%。 以每個膠樽凈重量為20克計算,每日香港在堆填區棄置685萬個飲品膠樽。 若以重量計算,每日棄置在堆填區的飲品膠樽,重量相等於9部雙層巴士。
      wgo.org.hk/home/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本港每日棄置逾500萬個飲品膠樽於堆填區 [1] ,為鼓勵回收飲品膠樽世界綠色組織於2019年在可口可樂基金會支持下舉辦齊回收樂共享乾淨膠樽回收獎賞計劃本會去年舉辦逾200場回收活動成功回收逾30萬個飲品膠樽。 在2020年,我們會再接再厲,舉辦回收膠樽活動,與大家一起回收膠樽。 獎賞計劃早前在網上舉辦公眾投票,讓市民在全港 18 區選出希望舉辦膠樽回收活動的地區。 經過數週的投票之後,活動共收到近兩千名市民參與;得票率最高的 8 個地區分別為:葵青、觀塘、新界北、西貢、沙田、荃灣、屯門以及油尖旺。 在完成投票後,世界綠色組織會在得票最高的8個地區,物色適合地點舉辦膠樽回收活動。 每個地點均會舉行至少9次回收活動,並會事前在本會的 Facebook專頁 發布。

  3. 2021年3月15日 · 每日送到堆填區棄置的廢塑膠當中大部分屬於一次性使用的產品包括食物包裝即棄餐具膠袋膠水樽等單是膠袋每日有768公噸不同種類的膠水樽和即棄塑膠餐具佔440公噸至於回收方面本港廢塑膠的回收率只得8%遠低於紙張的35%和金屬的91%而且跟全球的整體廢塑膠約18%的回收率相比香港的廢塑膠回收措施的成效遠低於國際水平。 消委會還提到,香港於減塑方面的立法,至今只有「塑膠購物袋收費計畫」,以及上月才剛開始公眾諮詢的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畫,會方建議政府借鑑各地相關政策和經驗,推出更多減塑措施,「源頭減廢」和「塑膠回收」需雙管齊下,除了立法,更可以創新的方式鼓勵大眾身體力行減塑。 關鍵字. 上一篇消委會:海外婚攝受疫情影響 商戶提議以原價1.6萬轉在港拍攝.

  4. 2021年4月8日 · 2021年04月08日 香港經濟日報. (2021年04月08日 評論香港每日往堆填區扔掉約500萬個飲品膠樽出口回收率卻只得卑微的0.5%代表大家每飲完100瓶飲料能送到回收場的膠樽平均不夠1個情何以堪環保署正開展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公眾諮詢建議市民每退還1個膠樽可獲1角回贈獎勵有民間組織更認為僅5仙的鼓勵已經足夠又把獎勵計劃和環保團體倡議的按樽制混作一談讓人有魚目混珠的感覺

  5. 2018年10月17日 · 陳偉能攝香港每日棄置超過158噸PET膠樽即1號膠樽),據環保團體綠惜地球推算堆填區日增632萬個膠樽幾乎每人每日丟一個足以一日內填滿6個標準泳池本年施政報告提及推行應用逆向自動售貨機先導計劃。 所謂逆向自動售貨機(Reverse Vending Machine簡稱RVM),是指放入膠樽後可得購物優惠如積分能兌換現金的收據藉以鼓勵回收膠樽。 綠惜地球用的方法更簡單直接:一個PET膠樽回贈兩毫,全人手操作;試驗了3個星期六,已回收逾5千個,冀向飲品商施壓,分擔回收膠樽的成本。 香港廢塑膠回收率一直偏低,即使價值較高的PET樽,前年回收率亦只有8.5%。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表示,想嘗試不同形式,將膠樽回收率提升。

  6. 2021年3月30日 · 香港每年人均消耗超過200個即棄飲品膠樽為堆填區帶來龐大壓力有團體獲政府回收基金資助於去年11月起在社區推出區區有樽賞計劃提供每樽5仙的回贈吸引市民回收膠樽5個月內已回收共281噸膠樽。 由於基金補貼將於下年1月到期,團體期望政府可投入更多資源延續計劃。 該計劃由團體免「廢」暢飲發起,獲政府回收基金資助560萬港元推展。 該計劃設有32個回收點,分為9個回收快閃站、22個回收街角店及1個回收專用區,並有逾千名回收店從業員和社區前線回收員參與,當中以回收快閃站的回收成效最顯著,每個快閃站每月可回收11.32噸膠樽。 團體指,每個膠樽的回收成本約2毫5仙,當中政府約補貼了1毫,而市民將膠樽交到回收點後,每樽可獲5仙回贈,回收點亦會獲得3仙回贈。

  7. 2020年11月5日 · 環境保護署環保署的數據資料顯示香港的塑膠樽棄置量逐年遞增2016年每日在堆填區棄置的塑膠樽多達227公噸較2015年的206公噸增加一成環保團體綠惜地球於今年8月至9月期間在香港13個沙灘包括南丫島東平洲和三門仔進行多場淨灘行動收集到3,235個廢膠樽。 「綠惜地球發現若按品牌劃分可口可樂公司產品包括可口可樂雪碧飛雪果粒橙等高踞首位共撿獲328個佔本地繁體字品牌膠樽的23.4%。 垃圾歷史悠久 反映難以分解. 「綠惜地球」發言人表示,行動發現有超過30年歷史的廢膠樽,足以證明塑膠難以被分解,對海洋的污染嚴重,製造那些膠樽的生產商更責無旁貸。 香港遲遲都未推行膠樽飲品生產者責任制,導致相關回收率長期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