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中銀物業估價 相關

    廣告
  2. 提供買賣及租賃物業估價、印花稅及差餉上訴、補地價評估及規劃申請等。

搜尋結果

  1. 差餉物業估價署 (英語: Rating and Valuation Department ,簡稱: 差餉署 或 差估署 ,縮寫: RVD )是香港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轄下的 部門 ,專責房產物業的 差餉 及 地租 估價。 歷史沿革. 1845年5月, 英屬香港 政府通過《差餉條例》,向 警隊 支付稱為「差餉」的糧餉稅項。 同月根據第2號條例,由隸屬 庫務司 的估價官(後於1847年改稱為「評估官」)負責估價工作。 該署後來於1856年開始徵收街燈餉項,1860年10月起收取食水餉項,1875年4月徵收消防餉項。 及至1888年,政府通過《差餉條例》,將前述各個餉項合而為一,不過各個香港地區的差餉徵收率仍然因應各區所設的公共服務範疇不同而存在差異。

  2.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英語: Bank of China (Hong Kong) Limited,BOCHK),簡稱中銀香港,是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2388)最主要的資產,也是香港第二大(以資產和存款數目計)的商業銀行集團,在香港分行超過300間。 中銀香港由12間中國銀行的附屬銀行及機構,於2001年10月1日重組 ...

  3. 香港繁體. 工具. 差餉物業估價署 (英語: Rating and Valuation Department ,簡稱: 差餉署 或 差估署 ,縮寫: RVD )是香港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轄下的 部門 ,專責房產物業的 差餉 及 地租 估價。 歷史沿革 [ 編輯] 1845年5月, 英屬香港 政府通過《差餉條例》,向 警隊 支付稱為「差餉」的糧餉稅項。 同月根據第2號條例,由隸屬 庫務司 的估價官(後於1847年改稱為「評估官」)負責估價工作。 該署後來於1856年開始徵收街燈餉項,1860年10月起收取食水餉項,1875年4月徵收消防餉項。 及至1888年,政府通過《差餉條例》,將前述各個餉項合而為一,不過各個香港地區的差餉徵收率仍然因應各區所設的公共服務範疇不同而存在差異。

  4. 老興忠,SBS (英語: Lo Hing-chung,1948年1月15日 — ),前香港 差餉物業估價署署長。 背景 [編輯] 老興忠早年就讀深水埗 大南街培知中學(幼稚園部,1953年畢業) [1] 和福華街實用中學 [2],1965年畢業讀於九龍工業學校 [2],後獲香港工業專門學院

  5. 中銀中心正面 中銀中心入口大堂 中銀中心(Bank of China Centre)位於香港 西九龍 大角咀海輝道11號,鄰近奧海城一期,於2000年建成,樓高26層,總面積約36萬方呎。 中銀中心原名為奧海中心,由信和置業、嘉里建設、中國海外、嘉德置地(前稱新加坡發展置地,今稱凱德集團)及中銀集團聯合發展 ...

  6. 中銀大廈的建築籌備由1982年開始當時 香港政府 便以11億元港幣,將位於香港商業區中心地帶——中環的6700平方米舊 美利樓 地段售予中國銀行。 可是,當時卻正值 香港樓價 的高峰期,因此該土地的地價事實上遠低於當時的市值,故被認為是當時的 港英政府 向 中國 表示友好的行為。 最初,中銀大廈是計劃於1988年8月8日落成的,因取數目字「8」在中國數有吉祥的意思,後因故延至1987年3月3日才正式動工,其中鋼架結構及機電裝置工程如期於1988年8月8日完工,但幕牆及內部裝修延至1989年8月才終告完成,1990年5月17日正式啟用,造價約10億港元。 結構 [ 編輯] 顯示出中銀大廈結構的模型。 中銀大廈樓高70層,樓高315米,加頂上兩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 [4] [5] 。

  7. 倘物業結構經過改動或現有物業單位需要分拆或合併估價人員必須刪除現有估價然後訂立新估價即刪除及臨時估價)。 如有關變更具追溯效力估價署須退還已繳納的差餉繳納人可選擇抵銷安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