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6日 · 大便帶血伴隨大量黏液長期腹瀉或便秘腹部持續不適,都可能是大腸癌的早期症狀。.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直至2021年5月的數據顯示,大腸癌為香港最常見癌症,以每10萬標準人口計算的大腸癌發病年齡,男性為49歲,女性則為31歲。. 而根據醫管局在 ...

  2. 大腸癌常見的病徵包括: 大便習慣在不明原因下有所改變(腹瀉或便秘),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大便後仍有便意. 腹部不適(持續疼痛、腹脹、飽脹或絞痛) 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和疲倦. 雖然出現這些病徵和症狀不一定表示癌病存在,但可令個人提高警覺,注意身體出現的變化,並盡快尋找醫生診治,透過詳細檢查以確定病因。 醫生會詢問你的相關資料和病歷,為你進行身體檢查,並按需要作進一步的檢驗。 網頁版本 | 最新修訂日期:2020年1月2日.

  3. 大腸癌常見的病徵包括: . 大便習慣在不明原因下有所改變(腹瀉或便秘),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大便後仍有便意. 腹部不適(持續疼痛、腹脹、飽脹或絞痛) . 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和疲倦 . 雖然出現這些病徵和症狀不一定表示癌病存在,但可令個人提高警覺,注意身體出現的變化,並盡快尋找醫生診治,透過詳細檢查以確定病因。 醫生會詢問你的相關資料和病歷,為你進行身體檢查,並按需要作進一步的檢驗。 最新修訂日期:2018年8月6日.

  4. 大腸癌(又稱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加上大腸癌早期症狀容易跟其他疾病的症狀混淆,使大腸癌在早期更不容易發現。 以下是需要注意的症狀及前兆,尤其若發現多於一種症狀,且持續超過數週,請盡快找專業醫師檢查。

  5. 以下是大腸癌較常見的症狀: 排便習慣改變,如持續出現便秘、腹瀉或兩者交替. 排便後仍有便意,有排便不清的感覺. 大便由粗條狀變為幼條狀. 大便帶血,視乎腸道出血位置,血會呈鮮紅或深色. 因腸道出血而導致缺鐵性貧血. 腹部不適,如疼痛、絞痛或腹脹. 原因不明的疲倦和疲勞. 無故體重下降. 早期的大腸癌可以完全沒有症狀,而且以上臨床症狀亦有機會由其他腸道疾病引起,例如腸道感染、痔瘡或腸易激綜合症等,所以病人很容易會忽略其嚴重性,以致當確診大腸癌時,病情已經發展至晚期,大大減低治癒機會。 所以一旦出現以上徵狀,應立即求醫,找出病因作出治療,切勿因爲心存僥倖而延醫。 大腸癌成因及風險因素. 雖然導致大腸癌的確實成因未明,不過大部分大腸癌個案皆與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關,例如: 肥胖或超重.

  6. 大腸癌是香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50歲或以上的沒有病徵市民應進行大腸癌篩查,可預防或及早發現大腸癌。 香港中文大學何善衡腸胃健康中心提供一些腸胃資訊,包括大腸癌。

  7. 大腸癌是甚麼. 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 癌細胞會持續生長,並逐漸擴散和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 大腸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以新增個案計算大腸癌更是男性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症。. 年紀愈大患上大腸癌的機會便愈高,特別是50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