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刻在你心底的李逸詩璦詩蓉國際共同創辦人) We rise by lifting others 生命因為提升他人而昇華 - 在就讀國際關係系所時看了許多偉人的傳記既然是國際關係」,不免會讀到政治人物的故事有人問一個政治人物為什麼從政

  2. 2023年8月12日 · 他在這本書 裡面主張過度接收新聞可能會讓我們抓錯重點錯估風險導致我們的思考不夠深入 ,甚至會損害我們的判斷力。 他透過這本書批評了新聞的產生與消費行為他也提出了如何在充斥著各種資訊的世界中 找到自我,如何在這個和我們大腦原始設計完全相反的世界裡,避免陷入資訊超載的困境 。 他也鼓勵我們要有選擇性地消費資訊,尤其是新聞,這樣才可以讓我們的思考更加清晰 、想法更有價值,進一步做出更聰明的決策。 我認為,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籍,也是一本會徹底改變你看待新聞識讀的書。 作者用一 種嶄新的視角,搭配上許多科學研究的佐證,讓我們重新認識這個很多人已經習以為常的 習慣——看新聞。 引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克制新聞消費並不意味著痛苦捨棄 。

  3.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用一種嶄新的視角搭配上許多科學研究的佐證讓我們重新認識這個很多人已經習以為常的習慣——看新聞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7年3月20日 · 2017/03/20, 政治. 誰會相信假新聞該怎麼對抗假新聞? 行為科學的啟示. Photo Credit: KamiPhuc @ Flickr CC By 2.0. 菜市場政治學. 我們是一群政治學的研究者/實踐者台灣民主發展的歷程一向被學界視為寧靜革命的典範然而近年來國家行政權擴張兩岸政商聯盟益發強化媒體公共性尚待實踐公民罷免與創制/複決權備受限縮轉型正義亦未曾落實這一系列現象在在提醒著我們:台灣的民主化仍是未竟之功,而實質民主轉型依然充滿荊棘。 近年來台灣公民社會的蓬勃發展,激起了更多人對政治事務的關注,以及對政治知識的興趣。 作為研究與實踐政治學的我們,深感自己有責任將政治學轉化成更易懂的語言,走入大眾的生活裡。

  6. 2024年4月3日 · 主修政治學的李逸詩喜歡看新聞儘管許多家長不希望小孩子看新聞她卻鼓勵她們多看國際新聞並從旁解釋發生了什麼事情培養她們的國際觀也許是這樣開明的心態她從不設限女兒的興趣大女兒張祺璦除了溜冰之外唱歌跳舞繪畫都是她的興趣可動也可靜。 「前年她從美國學習溜冰回來以後,告訴我她想要成為好萊塢明星,她愛唱、愛跳,國際標準舞、街舞、芭蕾、溜冰都難不倒她,她是屬於藝術型的小孩,對於美術、表演都嚮往。 」、「因為她想要成為演員或歌手,我們在今年寒假把她送去韓國的培訓學校,也計劃在未來幫她出唱片。 」面對女兒多元的興趣,母親除了擔任陪伴與支持的角色之外,更是最堅強的後盾。 不同於擅長表演的姊姊,五歲的張祺蓉反而喜歡閱讀、彈鋼琴。 「我覺得還是要按照她們興趣走,強迫也沒有用。

  7. 2021年10月7日 · 即時文摘. 2021年10月7日星期四. 假新聞的社會影響和第三人效應」(李立峯) (09:00) 圖3之1. 假新聞和虛假資訊在過去幾年成為了全球不同國家均關注的問題而這問題之所以得到關注固然是因為不少人擔心假新聞可能對社會造成各種負面影響例如選舉時的虛假資訊可能影響投票行為從而影響選舉的公正程度關於少數族裔的虛假資訊可能強化誤解和歧視關於疫情的虛假資訊則可能影響防疫工作等等。 不過,只要新聞媒體仍在一定程度上擔當着守門人的角色,加上社會在媒體素養教育以及事實查證上的工作,虛假資訊的負面影響實際上是否真的很大,其實也是未知數。 傾向信自己不受影響 信他人受影響. 有趣的是,無論虛假資訊的實際影響是什麼,人們很可能傾向相信自己不會太受其影響,但卻同時相信別人會受到影響。

  8. 2018年4月26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政治人物多來自政治系嗎? 政治系成為政治人物的比例高嗎? 根據統計結果政治系雖然與政治確實有一定的連結但似乎你以後要出來選嗎這句話拿去問法律系還更加適合作者徐子堯政治大學政治所碩士對於許多與我一樣主修政治科學的學生們而言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你念政治喔? 那你以後要出來選嗎? 」而我也相信這不單單是我一個人的問題,肯定也是廣大念政治相關科系同胞的問題。 難道政治系就等於從政嗎? 於是乎就來用過去所學,回答看看這個問題吧! 首先,本文將拆解「政治系是否未來就會從政」這個問題,其中最核心的應該是「從政」這個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