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

      • 朱一貴事件,又稱朱一貴起義、朱一貴之亂,是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 1721年,由漳州籍農民朱一貴以反清復明為號召發起,同年被清政府平定。
      www.wikiwand.com/zh-hk/朱一貴事件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朱一貴事件 ,又稱 朱一貴起義 、 朱一貴之亂 ,是 台灣清治時期 三大民變之一。 1721年,由 漳州 籍農民 朱一貴 以 反清復明 為號召發起,同年被清政府平定。 背景 [ 編輯] 1721年( 康熙 六十年)三月,閩人柯妹因不滿官府向民間折現徵糧一事,以 杜君英 ( 廣東省 潮州府 海陽縣 人)既然已遭官府通緝,勸說杜君英何不豎旗起事,並承諾替杜君英聚眾招攬。 杜君英遂邀集陳伯等粵籍四名、閩籍三名、臺灣府籍人士約五十餘人於3月10日舉「爭天奪國」旗號起事於山內。 [1] 其後, 楊來 、 顏子京 、 戴穆 、 劉國基 、陳福壽、洪正、 王義生 、 郭國正 等共邀集1,000餘人,俱往附杜君英。 四月,杜君英聞朱一貴起事於崗山後,乃派楊來、顏子京於4月21日前往朱一貴處,洽談合作事宜。

  3. 朱一貴事件 ,又稱 朱一貴起義 、 朱一貴之亂 ,是 台灣清治時期 三大民變之一。 1721年,由 漳州 籍農民 朱一貴 以 反清復明 為號召發起,同年被清政府平定。 背景. 1721年( 康熙 六十年)三月,閩人柯妹因不滿官府向民間折現徵糧一事,以 杜君英 ( 廣東省 潮州府 海陽縣 人)既然已遭官府通緝,勸說杜君英何不豎旗起事,並承諾替杜君英聚眾招攬。 杜君英遂邀集陳伯等粵籍四名、閩籍三名、臺灣府籍人士約五十餘人於3月10日舉「爭天奪國」旗號起事於山內。 [1] 其後, 楊來 、 顏子京 、 戴穆 、 劉國基 、陳福壽、洪正、 王義生 、 郭國正 等共邀集1,000餘人,俱往附杜君英。 四月,杜君英聞朱一貴起事於崗山後,乃派楊來、顏子京於4月21日前往朱一貴處,洽談合作事宜。

  4. 2024年4月27日 · 史料中的朱一貴 傳說、神話朱一貴. 清朝統治初期的臺灣,屬於清帝國的邊疆地帶。 當時的官員仗勢著天高皇帝遠,且定期輪調、不會久居臺灣,因此經常橫徵暴斂、欺壓民眾,百姓們也因此叫苦連天。 官員又幹了什麼壞事的小道消息,在鄉里間流傳的特別快,康熙六十年(1721 年)前後的臺灣,民眾不滿的情緒早就累積到了極限。 『那鳳山縣的知府王珍強徵稅賦就算了,還干預我們老百姓酬神唱戲啊! 』『聽說有四十幾個人都硬被抓去關了呢! 』 [1] 幾個民眾在市街上這樣喊道,隨即引來眾人的附和。 這時距離民變發生,其實就只差一個領導者出面領導。 眼見民氣可用、機不可失,當時率先挺身而出、承攬領導抗爭重責大任的人,就是俗稱「鴨母王」的朱一貴。

  5. 2020年1月25日 · 朱一貴事件是台灣清代民變當中唯一攻進台灣府短暫建立年號政權的民間起義。 這起事件發生在康熙60年(1721年),留下的文字史料不多,但直到今天,台南、高雄仍有供奉朱一貴的寺廟。 顯然,官方的反賊定位和民間的封神信仰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空白與落差。 平定台灣圖 第五幅 集集埔之戰圖(故宮提供) 2019年,歷史小說家錢真出版了《羅漢門》,是一本以朱一貴為主角,在檔案研究、田野調查的基礎上發揮文學的創造性想像,以走入歷史的無言空白之處的作品。 故宮北院也在最近首次展出了典藏中與朱一貴有關的史料。 平定台灣圖 第十幅 清軍機處檔摺件生擒田大莊圖(故宮提供) 這篇文章想藉《羅漢門》與故宮的展覽,談談歷史與文學,文獻與想像之間的關係。

  6. [6] 朱一貴即控王珍之子5項惡政: 借徵糧為名斂財。 地震 引發海水 漲潮 ,民眾為了 謝神 而合請戲班唱 酬神戲 , 衙門 以「無故 結拜 」為罪名逮捕40多人。 (1721年台南地區有疑似 海嘯 之紀錄,然有些人認為是暴風雨所致) [7] [8] 以違反禁令為由逮捕200多名入山砍 竹子 的 鄉民 ,並要求這些民眾繳錢了事,否則要被打40大板並驅回原籍。 向農民要求每條耕牛均需繳納 銀錢 ,否則以私牛視之。 向店家和砍藤為業的人民勒索金錢。 [9] 起事經過 [ 編輯] 主條目: 朱一貴事件. 事件後續 [ 編輯] 朱一貴和直到九月投降清軍的杜君英俱於十月押解北京。

  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朱一貴 (1690年—1722年),小名 祖 , 福建 漳州府 長泰縣 人, 天地会 成员 [1] ,是 清朝 時期台灣首位大型 武裝起義 舉事者、 清朝臺灣 三大 民變 朱一貴事件 的發動人。 因為他姓 朱 ,跟 明朝 皇族 同姓,遂以 反清復明 為號召。 舉事期間,定 國號 為「 大明 」, 年號 「 永和 」,穿上 龍袍 , 登基 為 中興王 ,後人俗稱 鴨母王 、 鴨母皇帝 [2] 。 生平 [ 编辑] 根據朱一貴被捕的供詞,朱一貴生於 康熙 廿八年(1689年),是 福建省 漳州府 長泰縣 人 [3] 。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獨自來臺,在臺灣道衙門工作,擔任守夜差役 [註 1] [註 2] 。

  8. 朱一贵事件 ,又称 朱一贵起义 、 朱一贵之乱 ,是 台湾清治时期 三大民变之一。 1721年,由 漳州 籍农民 朱一贵 以 反清复明 为号召发起,同年被清政府平定。 背景. 1721年( 康熙 六十年)三月,闽人柯妹因不满官府向民间折现征粮一事,以 杜君英 ( 广东省 潮州府 海阳县 人)既然已遭官府通缉,劝说杜君英何不竖旗起事,并承诺替杜君英聚众招揽。 杜君英遂邀集陈伯等粤籍四名、闽籍三名、台湾府籍人士约五十余人于3月10日举“争天夺国”旗号起事于山内。 [1] 其后, 杨来 、 颜子京 、 戴穆 、 刘国基 、陈福寿、洪正、 王义生 、 郭国正 等共邀集1,000余人,俱往附杜君英。 四月,杜君英闻朱一贵起事于岗山后,乃派杨来、颜子京于4月21日前往朱一贵处,洽谈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