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挖鼻孔可能是種自我緩解機制,有助排除鼻腔內病原體、降低發炎反應,緩解過敏性鼻炎症狀

      • 黃軒表示,有研究收集了150名受試者的挖鼻屎習慣、鼻腔粘液分泌情況和過敏性鼻炎狀況,發現挖鼻孔行為與過敏性鼻炎呈正相關,因患者會反覆發炎、分泌鼻腔粘液,容易造成鼻塞或鼻腔內有異物感,使患者不自覺一直挖鼻孔。 且進一步分析顯示,挖鼻孔可能是種自我緩解機制,有助排除鼻腔內病原體、降低發炎反應,緩解過敏性鼻炎症狀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5年7月27日 · 2015年7月27日. 挖鼻孔是一個大多數人都做過但是鮮有人會承認的事如果挖鼻孔的時候被抓了個現行我們會覺得羞愧又尷尬而當別人在公眾場合摳鼻子的時候我們常常又嗤之以鼻。 我所說的就是這種將手指捅進鼻腔掏出鼻涕等穢物的行為。 挖鼻孔是否真的沒有益處嗎? 它真有那麼普遍或那麼糟糕嗎? 為什麼? 是否曾經有人想嘗嘗這種穢物的滋味?...

    • 漁民捕獲罕見的深海皇帶魚,恐有大地震?
    • 新聞年年報的「蚯蚓」上街,真的是地震警訊嗎?
    • 遍地開花的地震預測粉專和社團
    • ​地震預測行不行?還差得遠呢!

    說到在坊間訛傳的地震謠言,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盛行於日本、臺灣的「地震魚」傳說。 在亞熱帶海域中,漁民將「皇帶魚」暱稱為地震魚,由於皇帶魚身型較為扁平,生活於深海中,魚形特殊且捕獲量稀少,因此流傳著,是因為海底的地形改變,才驚擾了棲息在深海的皇帶魚,並因此游上淺水讓人們得以看見。 因此,民間盛傳,若漁民捕撈到這種極為稀罕的深海魚類,就是大型地震即將發生的警兆。 然而,日本科學家認真蒐集了目擊深海魚類的相關新聞和學術報告,他們想知道,這種看似異常的動物行為,究竟有沒有機會拿來當作災前的預警,抑或只是無稽之談? 可惜的是,科學家認為,地震魚與地震並沒有明顯的關聯。當日本媒體報導捕撈深海魚的 10 天內,均沒有發生規模大於 6 的地震,規模 7 的地震前後,甚至完全沒有深海魚出現的紀錄! 所...

    ​當街道上出現一大群蚯蚓時,密密麻麻的畫面,不只讓人嚇一跳,也往往讓人感到困惑:為何牠們接連地湧向地表?難道,這真的是動物們在向我們預警天災嗎?動物們看似不尋常的行為,總是能引發人們的好奇與不安情緒。 如此怵目驚心的畫面,也經常成為新聞界的熱門素材,每年幾乎都會看到類似的標題:「蚯蚓大軍又出沒 網友憂:要地震了嗎」,甚至直接將蚯蚓與剛發生的地震連結起來,發布成快訊「昨突竄大量蚯蚓!台東今早地牛翻身…最大震度4級」,讓人留下蚯蚓預言成功的錯覺。 然而,這些蚯蚓大軍,真的與即將來臨的天災有直接關聯嗎? 蚯蚓與地震有關的傳聞,被學者認為起源於 1999 年的 921 大地震後,在此前,臺灣少有流傳地震與蚯蚓之間的相關報導。 雖然曾有日本學者研究模擬出,與地震相關的電流有機會刺激蚯蚓離開洞穴,但在現...

    這座每天發生超過 100 次地震的小島上,擁有破萬成員的地震討論臉書社團、隨處可見的地震預測粉專或 IG 帳號,似乎並不奇怪。 國內有許多「憂國憂民」的神通大師,這些號稱能夠預測地震的奇妙人士,有些人會用身體感應,有人熱愛分析雲層畫面,有的人甚至號稱自行建製科學儀器,購買到比氣象署更精密的機械,偵測到更準確的地震。 然而,若認真想一想就會發現,臺灣地震頻率極高,約 2 天多就會發生 1 次規模 4.0 至 5.0 的地震, 2 星期多就可能出現一次規模 5.0 至 6.0 的地震,若是有心想要捏造地震預言,真的不難。 在學界,一個真正的地震預測必須包含地震三要素:明確的時間、 地點和規模,預測結果也必須來自學界認可的觀測資料。然而這些坊間貼文的預測資訊不僅空泛,也並未交代統計數據或訊號來源。...

    由於地底的環境太過複雜未知,即使科學家們已經致力於研究地震前兆和地震之間的關聯,目前地球科學界,仍然無法發展出成熟的地震預測技術。 與其奢望能提前 3 天知道地震的預告,不如日常就做好各種地震災害的防範,購買符合防震規範的家宅、固定好家具,做好防震防災演練。在國家級警報響起來時,熟練地執行避震保命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才是身為臺灣人最關鍵的保命之策。

  3. 2023年4月4日 · 黃軒在臉書粉專「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表示一直挖鼻孔的原因可能有以下3種: 1、鼻腔內疾病. 黃軒表示有研究收集了150名受試者的挖鼻屎習慣鼻腔粘液分泌情況和過敏性鼻炎狀況發現挖鼻孔行為與過敏性鼻炎呈正相關因患者會反覆發炎分泌鼻腔粘液容易造成鼻塞或鼻腔內有異物感使患者不自覺一直挖鼻孔。 且進一步分析顯示,挖鼻孔可能是種自我緩解機制,有助排除鼻腔內病原體、降低發炎反應,緩解過敏性鼻炎症狀。 2、內心疾病. 黃軒表示,《健康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1份研究指出,焦慮情緒會增加人們自我調節行為機率,包括挖鼻孔或咬指甲。 也有研究發現,當人們感到壓力時會做出習慣性的行為。

  4. 2023年3月17日 · 鼻孔內側前端鼻毛生長的位置鼻前庭),和我們的手指頭一樣常常布滿著很多的細菌兩個不怎麼乾淨的位置碰在一起摳鼻子),鼻前 庭就容易產生感染發炎的問題。 江裕群指出,早年抗生素不發達的時期,像這種鼻部的發炎,情況嚴重時,還可能會影響到腦部,甚至會危及生命的安全。 這是因為鼻部靜脈的回流,與腦部的 血管相連性高, 細菌感染...

  5. Carol Álvarez. 7 Minutos. 摳鼻子可能不是我們會在公共場合做的事情。 但是,當我們獨自一人並感覺到鼻孔裡有東西時,去挖掘的衝動有時會非常強烈。 雖然,摳鼻涕真的很危險嗎? 事實上,流鼻涕不會要了我們的命,但這也不是吹噓的好習慣。 挖鼻孔類似於其他重複性習慣例如挖丘疹或咬指甲。 雖然這些行為不一定是醫學上推薦的,但引起嚴重並發症的風險很低。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去除我們的鼻子就開了綠燈。 接下來我們將了解影響以及一些簡單的改掉習慣的技巧。 效果. 摳鼻子有點像擠痘痘、抓痂或用棉籤清潔耳朵。 你知道我們不應該這樣做,但有時我們就是忍不住。 挖我們的鼻子不太可能導致嚴重的問題。 儘管如此,這些影響對於生病或免疫系統較弱的人來說尤其成問題。 病倒. 如果挖鼻子會讓我們生病。

  6. 2023年4月4日 · 黃軒在其臉書粉專上表示根據研究人會挖鼻孔的原因有3個第一為鼻腔內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因為過敏性鼻炎患者會反覆發炎導致鼻腔黏液反覆分泌容易鼻塞或鼻腔內有異物感讓患者不自覺地挖鼻孔。 【同場加映】3類人易患鼻瘜肉. 其次為內心的疾病例如焦慮無聊也可能讓人挖鼻屎有研究發現當受試者進行單調無聊的工作時例如盯著電腦一段時間後人會不自覺地進行挖鼻孔等自我刺激行為。 最後則為室內空氣太濕或太乾,研究顯示,在中等濕度環境者的鼻腔黏液堆積較低,而低濕度和高濕度下者的堆積較高。 至於如何減少挖鼻孔的行為,黃軒表示,研究發現,定期用鼻腔洗滌器可減少鼻腔粘液堆積,進而減少挖鼻孔的行為;另可藉由心理治療降低焦慮感,來減少挖鼻孔的次數。

  7. 首先我们为什么想要挖鼻孔? 为此我们专门做了调查,有因为鼻子里有鼻屎的,有因为鼻子里紧绷绷干的,有因为流鼻血的、有因为鼻子里痒的,少部分因为鼻子里有痘痘的。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鼻子里有鼻屎,部分也观察到鼻子里有分泌物或结痂。 所有人都有这些鼻屎、分泌物、结痂吗? 不是所有人都有,健康的鼻腔不会产生这些物质。 只有当鼻腔粘膜存在炎症时,炎症区域的黏膜才会分泌这种较为粘稠且较多的分泌物。 鼻腔黏膜健康时也会产生分泌物,但健康的分泌物很清稀,量也少,刚好够给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和调节湿度用,并能在完成使命后满载各种有害物的粘液能顺利被纤毛通过鼻咽-咽喉-食道最终滑入胃中。 而由于分泌物太少,整个过程也无法被感觉到。 所以健康的鼻腔感觉不到有任何分泌物或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