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10日 · 政府可逐步提升對中醫專業的資助以及納入公營醫療體系長遠全面資助市民使用中醫2020年3月開始政府增加對教研中心的資助但教研中心仍是採用三方合作模式由非政府組織以自負盈虧方式承擔大量營運成本

  2. 2020年1月13日 · 圖1之1. 在剛過去的12月政府舉辦應對季節性流感記者會食衛局長陳肇始呼籲西醫和中醫一起對抗流感同時強調政府對中醫的支持食衛局顧問中醫師吳梓新也報告中醫在流感高峰期的角色講解中醫如何對治外感病流感)。 有中醫師在政府記者會上以官方代表身分發言可見中醫作為一個醫療專業得到了更多的公眾支持和認可。 另一方面,食衛局亦已設立中醫藥處以推動中醫藥發展,聘請中醫師加入部門擔任顧問,設立中醫醫院提供純中醫及中西醫協作服務,並成立中醫藥基金鼓勵中醫藥理論、實務、專業發展及大眾認知的研究,為香港中醫發展在臨牀實踐、科研和政策發展層面,創造了更多空間。 然而,這並不表示香港中醫發展今後就會一帆風順。

  3. 2020年9月28日 · 我們得到政府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的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資助進行了一項中醫專業發展研究旨在了解業界對中醫專業發展方向的看法在不少專業組織的支持下研究透過不同途徑訪問了超過1500名不同背景的註冊中醫師結果顯示業界在有些議題具高度共識但有些議題卻仍有差異。 篇幅關係,我們在此只能簡單勾勒,最終報告尚待有關方面審批發布,更多數據暫時可參考研究計劃新聞稿(rb.gy/ixhv3e)。 醫師整體有主流共識 世代間有個別不同傾向. 研究發現無論何種年齡組別的中醫師都有着清晰的專業認同:專業自主,包容開放。 他們在中醫發展領域堅持中醫專業自主和傳統核心價值的同時,也希望進一步與其他醫療專業合作。 超過一半受訪者和西醫有互相轉介的經驗,然而因為缺乏平台,討論病情和會診的經驗都較少。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1月10日 · 然而在2014年政府提出興建計劃時中醫業界卻有聯署表示不要偽中醫院」,自此業界對醫院發展方向辯論不休反映了他們對醫院發展方向以至整體專業發展的擔憂1997年後中醫開始進入專業化階段政府資助3所本地大學成立中醫本科課程再通過

  6. 2024年2月5日 · 去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亦透露政府有意加強中西醫在臨牀治療的合作如把老年退化性的疾病等加入中西醫協作計劃的指定病種並將於2025年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 中醫藥業主要服務於私營市場,關於它如何參與以西醫為主導的公營醫療體系,目前仍停留在探索階段。 而強調整合社區醫療資源的基層醫療正可作為我們思考中醫藥業未來發展路向的契機。 為此,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在去年8月舉辦第一次中醫專業發展對話平台,活動邀請4位嘉賓回顧社區現有中醫服務,探討中西協作方式,回應《藍圖》的倡議;同年11月舉辦另一次網上研討會,延伸上述兩個討論方向,探討中醫參與基層醫療的具體路徑。 是次研討會有幸邀請到3位嘉賓,分別是中醫藥發展基金諮詢委員會李凱平博士、中大鍾志豪教授,及明醫館中醫診所張懿松醫師。

  7. 2024年3月16日 · 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表示政府資助服務佔整體65%將參考現時18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及醫管局中西醫協作項目的收費強調必定為市民可負擔水平其餘35%則以私家模式營運病人可自行選心儀醫師擔仼主診張又指日後將推出系統按資歷及專長等評審和篩選合資格醫師參與中醫院工作。 張偉麟今(16日)在港台《星期六問責》指,本港目前有三間大學提供中醫藥本科培訓,但學生需要到内地實習,而隨香港中醫醫院成立後,預計屆時約有一半學生可留港實習,有助他們了解本地中西醫療體系,並集中研究常見風土病。 他又指醫院有利建立中醫深造培訓機制,隨病人的數量及複雜病症增加,可提供更多臨牀數據。

  8. 2021年7月19日 · 政府醫療機構提供的資訊嚴重不足. 根據政府資料,「中醫醫院也會舉辦健康推廣及教育活動讓市民加深認識中醫對促進健康的好處」。 然而中醫藥教育不應只在一個醫院裏進行而應該普及到不同地區的市民生活裏中醫藥文化本來就已融合香港市民的日常他們對中醫藥的認知主要來自親戚朋友只有極少數是來自醫療專業尤其是政府資助的醫療場所研究發現44.9%受訪者最主要接觸中醫藥資訊的渠道是親戚朋友其次是大眾傳媒的22.2%有11.1%來自私家診所及醫院只有5.1%來自政府診所及醫院可見在政府醫療機構提供予市民的中醫藥資訊嚴重不足。 親戚朋友可以增加市民了解中醫藥知識的意願,但透過這些途徑獲得的中醫藥知識未必全然正確。 中醫藥普及教育 可3個層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