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东 莞 ( guǎn ) ,簡稱 莞 ,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下辖 地级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 粵港澳大灣區 的涵蓋城市之一。 境西北邻 广州 ,东北接 惠州 ,南接 深圳 ,西南临 珠江口 。

  2. 2024年4月6日 · 东 莞 guǎn ,簡稱 莞 ,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下辖 地级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 粵港澳大灣區 的涵蓋城市之一。 境西北邻 广州 ,东北接 惠州市 ,南接 深圳市 ,西南临 珠江口 。 地处 东江 下游, 珠江三角洲 东部冲积平原区与粤中低山丘陵区交接带,南部为 罗浮山 余脉,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东江 沿北边界往西流至 石龙镇 分成多支干流及水道注入 狮子洋 。 是中国大陸4个不设区的 地级 之一。 2019年,全海域面积82.57平方公里。 人民政府驻 南城街道鸿福路99号 。 东莞为“ 广东四小虎 ”之一,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商業、高科技產業、服務業、旅遊業、工業化城市,更是国际加工业的重要一员,有“世界工厂”之稱。 历史 [ 编辑]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年4月6日 · 東 莞 gun2 ,簡稱 莞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廣東省 下轄 地級 ,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是 粵港澳大灣區 的涵蓋城市之一。 境西北鄰 廣州市 ,東北接 惠州市 ,南接 深圳市 ,西南臨 珠江口 。 地處 東江 下游, 珠江三角洲 東部沖積平原區與粵中低山丘陵區交接帶,南部為 羅浮山 余脈,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東江 沿北邊界往西流至 石龍鎮 分成多支幹流及水道注入 獅子洋 。 是中國大陸4個不設區的 地級市 之一。 2019年,全海域面積82.57平方公里。 人民政府駐 南城街道鴻福路99號 。 東莞為「 廣東四小虎 」之一,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商業、高科技產業、服務業、旅遊業、工業化城市,更是國際加工業的重要一員,有「世界工廠」之稱。 歷史 [ 編輯]

    • 概览
    • 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自然资源
    • 人口
    • 经济
    • 交通运输
    • 社会事业
    • 历史文化

    广东省辖地级市

    东莞市,简称“莞”,广东省辖地级市、超大城市 [76],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 [3]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西北接广州市,南接深圳市,东北接惠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雨量充沛。截至2022年10月,东莞市下辖4个街道、28个镇 [1],总面积2542.67平方千米 [73],截至2022年末,东莞市常住人口104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62.81万人,城镇化率92.25% [117]。

    东晋,立宝安县。唐,更名东莞县。宋,分东莞香山镇立香山县(今中山市)。明,将东莞县守御千户所、编户五十六里立新安县(今深圳市) [17]。1985年9月,东莞县改设为东莞市(县级),仍属惠阳地区。1988年,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东莞市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72],粤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的粤剧之乡 [9]。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10]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华侨之乡 [11],国家森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 [12]、全国文明城市 [13-14]、全国篮球城市等称号 [15]。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 [4],深圳都市圈城市之一 [5]、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 [6-8],中国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 [2-3]。

    地名由来

    东莞,因地处广州之东,盛产莞草而得名。

    建置沿革

    春秋战国,东莞属百粤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二世元年(前209年),东莞属南越国地。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东莞属南海郡,县境西南属番禺县地,东北属博罗县地。东汉顺帝,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 三国吴黄武中,分增城另立东官郡。 晋,废东官郡,其地分属番禺、增城。 [16]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立宝安县,隶属东官郡。 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改东官郡为东莞郡。陈祯明二年(588年),复改东莞郡为东官郡。 隋,废东官郡,其地隶属南海郡。开皇十年(590年),废郡置州,宝安县隶广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广州总管府,宝安属之。 [16]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 [17]乾元元年(758年),南海郡复归广州,东莞属之。咸通三年(862年),分岭南为东、西道,赐岭南东道为清海军节度使。唐末,东莞县隶清海军节度。 五代越乾亨元年(917年),以广州为兴王府,东莞属之。 宋开宝五年(972年),改兴王府为广州中都督府,废东莞县入增城县,隶广州中都督府。六年,复置东莞县。 [16]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分东莞香山镇立香山县(今中山市)。 元代,设广州路总管府,东莞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广州府,东莞隶之。洪武十四年(1381年),于东莞置守御千户所。 [16]万历元年(1573年),将东莞县守御千户所、编户五十六里立新安县(今深圳市)。 清,沿明制,东莞县仍隶广州府。 民国2年(1913年),东莞县隶广东省粤海道。民国14年,东莞县隶粤中行政区。民国21年,东莞县属中区绥靖公署。民国25年,东莞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抗战期间(1938一1945年),东莞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4年,又归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期间,东莞县先后隶属广东省粤海道、粤中行政区、第一行政区和第四行政区。 1949年10月,东莞县全境解放,属东江行政区管辖。 1950年3月,属珠江专区。 1952年,珠江专区撤销,属粤中行政区。 1956年2月,粤中行政区撤销,属惠阳专区。 1958年11月,东莞县短期隶属广州市。 1959年1月,划归佛山专区。 1963年6月,复属惠阳专区。 1985年9月,东莞县改设为东莞市(县级),仍属惠阳地区。 1988年1月,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区划沿革

    1950年5月,将惠阳县的黎村划入东莞县辖,原属东莞县的观澜乡划归宝安县。8月,原属番禺县的十五屯乡,即昆城、小享、大东向、小东向、大步等村划入东莞县辖。 1953年4月,将万顷沙、南沙划给珠海县辖(今属番禺)。 1959年10月,将上南乡划给博罗县辖,将大朗的新类划给宝安县管辖。 1986年1月,将樟木头、大朗、中堂、寮步、厚街、常平、横沥、茶山、道滘9个区撤区扩镇。2月,撤销东莞市莞城镇和篁村区、万江区、附城区等3个区公所,设立莞城区街道、万江区街道、附城区街道。11月,对石碣、望牛墩、高埗、东坑、石排、企石、桥头、黄江、谢岗、塘厦、清溪、凤岗、大岭山、长安、沙田、麻涌、洪梅、新湾18个区撤区建镇。 1987年10月,撤销莞城区街道,设置城内、城外、篁村、万江、附城5个区街道。 2000年1月,附城区街道更名为东城街道。11月,篁村区街道更名为南城街道。 2002年11月,万江区街道更名为万江街道。12月,撤销城区人民政府筹备组,改设莞城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东莞市下辖4个街道、28个镇: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莞城街道、石碣镇、石龙镇、茶山镇、石排镇、企石镇、横沥镇、桥头镇、谢岗镇、东坑镇、常平镇、寮步镇、樟木头镇、大朗镇、黄江镇、清溪镇、塘厦镇、凤岗镇、大岭山镇、长安镇、虎门镇、厚街镇、沙田镇、道滘镇、洪梅镇、麻涌镇、望牛墩镇、中堂镇、高埗镇,另辖:松山湖、东莞港、东莞生态园、东莞滨海湾新区。 [1]东莞市人民政府驻南城街道胜和社区鸿福路99号。

    位置境域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介于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之间。东与惠州市惠阳区接壤,西与广州市番禺区、南沙区隔海交界。北与广州市黄埔区、增城区、惠州市博罗县隔江为邻,南与深圳市宝安区相连。 [17]东西长70.45千米,南北宽46.8千米, [16]总面积2460.1平方千米。

    地质

    东莞市,地质构造属于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博罗大断裂、东莞断凹盆地。

    地形地貌

    东莞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台地占全市陆地面积的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东南部多山,尤以东部为最,山体庞大,分割强烈,集中成片,起伏较大,海拔在200~600米,坡度约30°,其中银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为东莞市最高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岗地发育,陆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坡度小,地势起伏和缓,多为易于积水的埔用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多为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西南部是濒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沙咸田地区。

    水资源

    2021年,东莞市水资源总量14.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23.14亿立方米)少35.6%,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4.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5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计算量为0.39亿立方米。8座中型型水库蓄水量1.1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465.8万立.方米。111座小型水库蓄水量815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45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20年,东莞市土地调查总面积24.60万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49.77公顷,耕地面积9117.82公顷,种植园用地面积2.54万公顷,林地面积3.72万公顷,草地面积7257.4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2.14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16万公顷,水域用地面积3.31万公顷,其他土地面积725.08公顷。

    生物资源

    截至2021年,东莞市植物记录有野生维管植物1667种,隶属204科797属;野生种子植物1545种,隶属169科735属。在野生维管植物中:蕨类植物122种,隶属35科62属;裸子植物6种,隶属5科6属;被子植物1539种,隶属164科730属。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科、17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如华南五针松、土沉香、穗花杉等。 有爬行动物41种,隶属于2目8科30属,龟鳖目淡水龟科1种,其余40种为有鳞目,其中蜥蜴亚目鬣蜥科1种、壁虎科5种、石龙子科5种,以壁虎科和石龙子科物种为多;蛇亚目蟒蛇科1种、游蛇科22种、眼镜蛇科5种、蝰科1种,以游蛇科物种为多;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即蟒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种,即三线壳龟和大壁虎,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等级物种1种,即三线闭合龟;易危等级物种3种,即蟒蛇、舟山眼镜蛇和眼镜王蛇,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的物种有5种:三线闭壳龟、蟒蛇、滑鼠蛇、舟山眼镜蛇和眼镜王蛇。两栖类18种,隶属2目7科13属,包括有尾目蝾螈科1种、无尾目角蟾科2种、蟾蜍科1种、蛙科3种、叉舌蛙科4种、树蛙科1种、姬蛙科6种。 鸟类151种,隶属于13目41科,占全省鸟类的24.1%,其中雀形目91种,占所调查鸟类总物种数的60.3%;鹳形目次之,10种,占所调查鸟类总物种数的6.6%;其他鸟类共11目50种,占39.7%;个体数超过1000只的种群有树麻雀、红耳鹎、白头鹎和暗绿绣眼鸟,在全市境域有广泛分布。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有黑耳鸢、普通鵟、蛇雕、游隼、领角鹗等;被列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的有1种,即游隼,附录I的有蛇雕、红隼、普通鵟、画眉、红嘴相思鸟等11种。 兽类30种,隶属于食虫日、翼手目、鳞甲目、食肉目、偶蹄目和啮齿目等6目15科,其中食虫目包括齁鼱科1种,翼手目包括狐蝠科2种、菊头蝠科1种、蹄蝠科1种、长翼蝠科1种、蝙蝠科4种,鳞甲目包括鲮鲤科1种,食肉目包括鼬科3种、灵猫科2种、猫科1种,偶蹄目包括猪科1种、鹿科1种,啮齿目包括松鼠科2种、竹鼠科1种、鼠科8种。

    据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东莞市常住人口1046万人,其中汉族人口95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9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包括53个少数民族成份,主要集中在壮族、苗族、瑶族等6个少数民族,总人数达81.3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85.1%。在少数民族人口中,户籍人口3.7万人,有47个民族成份。

    东莞市为少数民族散居区,没有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市33个镇街(园区),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人口流动性大,涉及各行各业,分布呈现小聚居、大杂居特点。其中塘厦镇少数民族人数最多,有8.9万人,其次是长安镇有8.5万人,风岗、虎门、厚街等镇少数民族人数均超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最少的是望牛墩镇和莞城街道,均不足5000人。

    截至2022年,东莞市户籍人口292.45万人。出生人口3.08万人,出生率11.03‰;死亡人口1.26万人,死亡率4.50‰;人口自然增长率6.53‰。常住人口1043.7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62.81万人。人口城镇化率92.25%。

    2023年11月,东莞城区总人口达到1082.44万,跻身超大城市行列。

    综述

    2022年,东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1200.32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50亿元,增长0.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0.2%;第二产业增加值6513.64亿元,增长0.8 %,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7.4%;第三产业增加值4650.18亿元,增长0.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2.4%。三次产业比例为0.3:58.2:4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80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879美元),增长0.8%。 2023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1438.13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6.25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478.18亿元,同比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923.71亿元,同比增长4.1%。 2022年,东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6.04亿元,下降0.5%。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3.58亿元,下降1.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9.51亿元,公共安全支出112.14亿元,教育支出219.0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42亿元。全年全市税收总额2164.81亿元,下降10.3%。 2022年,东莞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8%。按注册类型分,内资经济投资增长1.3%;外资经济投资下降4.4%。从产业投向看,投资集中在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9.7%;工业投资增长5.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1.0%。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4.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5.3%;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增长3.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9.0%。

    第一产业

    2022年,东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50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农业产值40.71亿元,下降0.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3.4%;林业产值0.69亿元,增长272.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2%;牧业产值1.18亿元,增长39.0%,占2.1%;渔业产值11.24亿元,增长0.6%,占20.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68亿元,增长0.1%,占3.0%。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57万亩,水果种植面积20.40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01万吨,增长5.9%;蔬菜产量41.09万吨,下降0.4%;水产品总产量5.01万吨,增长1.1%;生猪出栏1.65万头,增长22.6%;家禽出栏261.20万只,增长15.5%。

    第二产业

    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拥有全球500强企业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资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全球100强企业有1家,500强企业有4家,境外上市公司有8家。2021年3月,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入选第一批国家先进产业集群,莞深佛广联合的智能装备集群被纳入第二批国家先进产业集群 [115]。 2022年,东莞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3.6%,股份制企业增长0.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3.1%,重工业下降0.4%。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下降2.5%,中型企业增长1.5%,小微型企业下降1.8%。 2022年,东莞市规模以上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1%;工业四个特色产业增加值下降2.2%。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4%。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1.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4.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下降3.7%,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9.0%,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0.2%。 2022年,东莞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3%。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下降6.3%,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3.5%,石油化工产业下降1.8%,先进轻纺制造业下降4.6%,新材料制造业下降5.8%,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5.8%。 2022年,东莞市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7%。其中,纺织服装业下降9.2%,食品饮料业增长1.3%,家具制造业下降4.6%,建筑材料业下降6.0%,金属制品业增长1.9%,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下降13.0%。 2022年,东莞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870.76亿元,比上年下降23.5%。规模以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3.6%,产品销售率95.9%,全员劳动生产率20.50万元/人。

    公路

    东莞市有107国道、广园快速路、东部快速干线、环莞快速路、广深高速公路、广深沿江高速公路、莞佛高速公路、常虎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和从莞深高速公路贯穿东西南北,境内4条主干公路和13条联网公路均为一级公路 [21]。 截至2021年,东莞市有客运站场47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9个,三级站3个,四级站8个,简易站场(含专线发车点)26个,物流中心有3个。截至2022年末,东莞市公路通车里程5266.22公里,公路密度214.07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民用)391.7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4%。其中汽车保有量390.80万辆,增长7.4%。

    铁路

    东莞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城市,拥有多条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设有国家一类客货口岸常平站。 [22]2024年2月,广东城际完成莞惠城际运营交接,东莞市境内的莞惠城际铁路站点将支持羊城通刷卡乘车、广州地铁乘车码 [146]。

    航运

    东莞市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历来就是中国南方的重要门户,溯珠江而上,可分别通达粤东、粤北、粤西乃至广西等地。主要港口——虎门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每天都有客货轮直达香港,虎门港已建成2000吨级至35000吨级泊位11个,设计能力600万吨,同时,还有莞城港区、石龙港区和中堂、望牛墩、麻涌、新民、洪梅等一批水路进出口货物装卸点。 东莞市境内拥有航道82条,可通航里程798千米。主要航道有东江干流、东莞水道、太平水道、麻涌水道、中堂水道、倒运海水道、大汾北水道和寒溪水水道。其中东莞水道1993年由7级航道改造为4级航道,可通航500吨级以下船舶。拥有河口海岸线53千米,万吨级轮船可沿珠江口狮子洋水道进入虎门、沙田、麻涌三镇。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东莞市共有幼儿园1269所,比上年末增加25所;其中省、市一级幼儿园693所。全市小学341所,在校学生83.27万人;本市户籍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全市初中211所(不含完全中学),在校学生28.31万人;本市户籍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100%。全市普通高中56所,在校生12.10万人;中职学校27所(含技师、技工学校7所),在校生8.63万人。全市普通高等院校8所(含校区),在校学生15.29万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5.41万人,毕业生3.67万人。 •高等教育 2023年12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3年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的公示》,其中拟向教育部申报设置大湾区大学 [147] •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 •特殊教育、专门教育 •其他

    科学技术

    截至2022年,东莞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超过9000家。全市国内专利授权量95581件,比上年增长1.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0700件,下降8.5%,数量排全省第3位;全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4224件,下降4.2%,数量排全省第2位。全市新型研发机构数量32家,其中省级25家。全市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总数113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97家,市级639家;各级重点实验室累计总数18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3家,市级17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11家,其中国家级26家,省级20家,市级48家;众创空间48家,其中国家级22家,省级7家,市级10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52.4%。技术合同成交397项,合同成交额96.37亿元。引进省级创新创业团队总数40个。大力推进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工作,为我市4169家企业发放贷款6494笔,贷款金额257.72亿元,拟发放保费补贴共计1800万元。 位于广东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于2018年8月通过验收,投入正式运行 [114]。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东莞市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33个,公共图书馆658个,公共电子阅览室582个,公办博物馆18个,民办博物馆35个,文化广场756个,电影放映单位135个。全市公共广播节目43套,公共电视节目30套。全年共发行报纸4051.69万份,其中《东莞日报》3923.75万份。电影放映118.65万场次,观众860.4万人次。 国家一级图书馆:东莞图书馆

    语言

    东莞话属粤语莞宝片,以莞城话为标准。东莞话也是莞宝粤语的代表方言之一。东莞话与广州话在词汇上区别不大,在韵母发音上有差别,且有规律可循。很多广州人听不明白东莞话,而很少接触粤语的东莞老人也很难跟广州人沟通。 莞城话主要是城区与周边镇区,比如高埗、茶山、道滘、洪梅等镇街讲的方言,稍微有不同程度的方音差异,但也不妨碍相互交流。不过很多年轻人交流都用粤语,一讲地道的莞城话会觉得比较困难。 东莞市本土方言包括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其中使用粤方言区域面积、人口均占全市的大部分。截至2021年,在32个镇街中,石龙镇、长安镇、沙田镇、洪梅镇、道滘镇、麻涌镇、万江街道、中堂镇、望牛墩镇、石碣镇、高步镇、大朗镇、寮步镇、茶山镇、企石镇、石排镇、常平镇、横沥镇、东坑镇、桥头镇20个镇街纯使用粤方言,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厚街镇、虎门镇、大岭山镇、塘厦镇、黄江镇、谢岗镇等9个镇街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讲粤方言(其中莞城街道只有1个300多人的罗沙社区上岭自然村讲客家方言)、小部分讲客家方言,清溪、风岗两镇大部分讲客家方言,樟木头镇则纯讲客家方言。

    饮食

    东莞菜属于粤菜中的广州菜系,是具有浓郁广东地方特色的汉族饮食文化,分丘陵、埔田、水乡、沿海片菜系等,且各有代表美食,如埔田片有大朗榄酱炒饭、水乡片有中堂鱼鲍、沿海片有虎门大宁蟹黄粥、山区片有樟木头客家咸鸡、土特产有荔枝、麻涌香蕉、厚街濑粉、厚街腊肠、白沙油鸭、虎门麻虾、虎门膏蟹、庾家粽子。东莞人爱饮茶,除了喝绿茶等常规茶外,民间喝草本茶的习惯由来已久,如:莞香茶、清明茶、米碎花茶、老耳水等。东莞人饮茶注重“食”,往往是边喝茶边吃点心 [90]。

    服饰

    东莞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不同时代不同区域各有特色。城区片的广府服饰、山区片的客家服饰、水乡片的疍家服饰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已经形成各自独特的地域风格。东莞市文化馆主办的“古风今韵”之传统服饰展集中展出了东莞市多个与服饰相关的非遗项目,包括广府、疍家和客家传统服饰、以及“百岁”、木屐、凉帽等传统制作技艺 [90]。

  5. www.wikiwand.com › zh-hans › 东莞市东莞市 - Wikiwand

    东莞(),简称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涵盖城市之一。 境西北邻广州,东北接惠州,南接深圳,西南临珠江口。 地处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东部冲积平原区与粤中低山丘陵区交接带,南部为罗浮山余脉,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东江沿北边界往西流至石龙镇分成多支干流及水道注入狮子洋。 是中国大陆4个不设区的地级之一。 2019年,全市海域面积82.57平方公里。 人民政府驻南城街道鸿福路99号。

  6. 东莞县 是 中国 广东省 珠江三角洲 东岸昔日的一个 县 。 始于 东晋 咸和 六年(331年)的 宝安县 ,至 唐朝 至德 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 [1] 。 县治由当时的 南头 迁至 涌 ,即今日的 莞城 。 在唐朝及宋朝大部份时间内,东莞县所辖领地含今 广州 增城区 (原 增城 )、 东莞市 、 深圳 、 中山 、 珠海 、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及 香港特别行政区 ,至 南宋 绍兴 三十一年(1161年),将珠江口对侧新出水土地划 香山县 止。 明朝 万历 元年(1573年),东莞县的南部被分拆为 新安县 ,范围包括今天的 香港 及 深圳 。 及至1985年,东莞县经 国务院 批准列为 珠江三角洲 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即今天的 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