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北洋政府, 又稱 北京政府 [1] ,正式名稱為 中華民國政府 ,指 中華民國 建國初期,以 京兆地方 為首都的 中央政府 。 因為 大總統 和 國務總理 主要由 北洋军 系出身,被 南京 國民政府 貶稱為「北洋政府」 [1] 。 民國 2年(1913年)10月6日,北洋軍首領 袁世凯 當選為首任 中華民國大總統 ,象徵著北京政府正式成立 [2]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結束 [3] 。 北京政府定 五色旗 為 國旗 ,定《 卿云歌 》為 國歌 。 從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17年(1928年)6月,北京政府體制多次於 內閣制 與 总统制 兩者之間徘徊不定。

  2. 北洋政府, 又稱 北京政府 [1] ,正式名稱為 中華民國政府 ,指 中華民國 建國初期,以 京兆地方 為首都的 中央政府 。 因為 大總統 和 國務總理 主要由 北洋軍 系出身,被 南京 國民政府 貶稱為「北洋政府」 [1] 。 民國 2年(1913年)10月6日,北洋軍首領 袁世凱 當選為首任 中華民國大總統 ,象徵著北京政府正式成立 [2]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結束 [3] 。 北京政府定 五色旗 為 國旗 ,定《 卿雲歌 》為 國歌 。 從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17年(1928年)6月,北京政府體制多次於 內閣制 與 總統制 兩者之間徘徊不定。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北洋政府係1911年 辛亥革命 爆發之後,第一個被國際所承認繼承中國法統嘅政權。 1913年10月6號, 袁世凱 被選做首任 中華民國大總統 ,象徵住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結束。 由1912年3月去到1928年6月,北洋政府嘅體制多次喺 內閣制 同埋 總統制 兩者之間徘徊。 北洋政府用五色旗作為中華民國嘅 國旗 ,用《卿雲歌》作為中華民國嘅 國歌 。 喺北洋政府主導下,1917年,北洋政府對 德意志帝國 同 奧匈帝國 宣戰,加入 英 法 美 協約國 陣營去參與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並喺1919年以戰勝國嘅身份出席 巴黎和會 ,但係因為 五四運動 抗議山東問題而未喺《 凡爾賽條約 》度簽字。

  5. 北洋政府時期 是指 中華民國 由 北洋政府 統治的歷史時期。 政治 [ 編輯] 政府 [ 編輯] 主條目: 北洋政府. 政黨 [ 編輯] 主條目: 中華民國政黨. 中華民國 初期的兩大政黨為:以原來革命黨人與部分革命組織為主所改組成立之「 國民黨 」,領導者包括 宋教仁 [a] 、 孫文 (理事長)、 黃興 等人;以及由 清末立憲運動 人士組成的「 進步黨 」,主要領導者為 黎元洪 、 梁啟超 、 張謇 。 國民黨曾在民初國會選舉中勝出,是為多數黨.但後來因 宋教仁遇刺 , 袁世凱稱帝 , 張勛復闢 事件,段其瑞廢除 臨時約法 ,另組 安褔國會 ,採用民主政治體制至此宣告失敗。 國民黨幾經改組 [b] ,最後於1919年10月10日在廣州成立 中國國民黨 。

  6. 北洋政府 - Wikiwand. 1913-1928年的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全稱中華民國北京政府 / 维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北洋政府, 又称 北京政府 [1] ,正式名称为 中华民国政府 ,指 中华民国 建国初期,以 京兆地方 为首都的 中央政府 。 因为 大总统 和 国务总理 主要由 北洋军 系出身,被 南京 国民政府 贬称为“北洋政府” [1] 。 Quick Facts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政府, 首都 ... Close. 民国 2年(1913年)10月6日,北洋军首领 袁世凯 当选为首任 中华民国大总统 ,象征著北京政府正式成立 [2]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结束 [3] 。 北京政府定 五色旗 为 国旗 ,定《 卿云歌 》为 国歌 。

  7. 市制 是 中華民國 北洋政府 的一種行政區劃制度,下設「 特別市 」及「普通市」兩種城市建置,其中前者與 縣 同級,屬於第三級行政區(縣之上尚有 道 ,再上有 省 ),而後者則由縣所管轄,屬於第四級行政區;兩者皆具 地方自治團體 和 法人 地位。 北洋政府的市制於中華民國建立時設立,曾一度被廢除,於1921年( 民國 十年)復置, 國民政府 於1928年(民國十七年)於當時頒佈的《特別市組織法》和《市組織法》中復廢。 其後 特別市 轉為國民政府 行政院 直轄。 歷史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