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8月31日 · 先來個小知識雖然馬鈴薯地瓜看起來都是一大塊但馬鈴薯具有芽眼」,會從芽眼長出芽所以是地下」;而地瓜雖然也會長出枝葉但是從不固定的不定芽長出所以不算有芽眼是屬於地下」。 地瓜為什麼有圓形也有較細長的? 扣除品種問題,其實跟種植的水分有關! 土壤較乾燥時→圓形. 土壤過濕時→細長形. 地瓜、馬鈴薯 熱量...

    • 名稱
    • 特性
    • 基因
    • 歷史
    • 產量分布
    • 營養
    • 毒性
    • 病害或蟲害
    • 食用
    • 其它

    馬鈴薯一名最早見於大清康熙年間福建《松谿縣縣誌·食貨》。中國東北、天津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中國西北、雲南、兩湖以及川渝稱洋芋,江浙稱洋番芋、洋山芋、洋芋艿(寧波)或芋艿(慈城),廣府稱薯仔,潮汕稱荷蘭薯,閩都稱番囝薯。在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稱為馬鈴薯(華語、客語、閩南語)或荷蘭薯(閩南語),台灣有時也稱洋芋(國語)。其它還有過的稱呼有爪哇薯、白薯、土芋、地豆、土蛋、土生、香芋、洋山藥、山藥豆、陽(洋、楊)芋、荷蘭薯等等。馬鈴薯的名稱由來是長相如古代用的馬鈴。 英語的potato來自西班牙語patata一詞。西班牙皇家學院稱,此西班牙詞彙由泰諾語(英語:Taíno language)batata(紅薯)和克丘亞語papa(馬鈴薯)混合而來。在拉丁美洲,「馬鈴薯」的西班牙語用papa一詞。

    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兩季栽培。地下塊莖呈圓、卵、橢圓等形,有芽眼,皮紅、黃、白或紫色。地上莖呈棱形,有毛。奇數羽狀複葉。聚傘花序頂生,花白、紅或紫色。漿果(馬鈴薯果)呈球形,綠或紫褐色。種子腎形, 1. 植株 2. 葉 3. 塊莖 4. 芽 5. 花 6. 果實(馬鈴薯果)

    馬鈴薯在全世界廣泛種植。為紀念馬鈴薯種植起源於秘魯,1971年,利馬市成立國際馬鈴薯中心(英語: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中心擁有一個ISO認證的馬鈴薯胚質(英語:Germplasm)收藏庫。在那裡收藏5,000種馬鈴薯,其中有3,000多種都是在秘魯發現的。 2006年,由荷蘭瓦赫寧恩大學發起和籌劃國際馬鈴薯基因組測序協作組。研究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份馬鈴薯的物理圖譜和獲得完整確切的馬鈴薯基因組序列。基因組序列將幫助科學家們從分子水平上了解馬鈴薯是如何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從而有助於繼續提高馬鈴薯品種的產量、品質和抗病性,還可加速新品種的培育。這個計劃獲得了來自14個國家的29個研究機構的支持。2009年,馬鈴薯基因組序列框架圖的完成。確定了馬鈴薯的基因組有12條...

    馬鈴薯的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由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發起的研究,通過在350種不同的馬鈴薯上使用遺傳標記,最終確定全世界的馬鈴薯都起源於今天的秘魯南部所在區域種植的馬鈴薯,從那裡逐漸向南美的北部和南部傳播出來。隨着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國,馬鈴薯在16世紀下半葉被西班牙人帶回到歐洲傳播開來。然後再被歐洲的探險者和殖民者帶到全世界各地。在馬鈴薯被傳入歐洲的早期,它的消耗量並不是很大,甚至在剛引進至英國愛爾蘭時,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馬鈴薯都只是作為奇花異草觀賞。到了19世紀歐洲人口膨脹時期,馬鈴薯已經成為重要的食物和農作物。根據保守估計,馬鈴薯的引進在1700年至1900年間至少造成舊大陸四分之一的人口增長以及促進了歐洲的城市化過程。在1845年至1848年之間,一場名...

    在2013年,馬鈴薯的世界產量已經達到了3億6,800萬噸,中華人民共和國產量是世界第一將近8,890萬噸。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在台灣,大多利用水稻一期與二期之間空檔栽種,以雲林縣斗南鎮為主要產區,另外於台中市豐原區、嘉義縣溪口鄉及台南市下營區等地也有種植。 2005年11月,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上,秘魯常駐代表提出一項尋求將世界關注重點轉移到馬鈴薯對糧食安全以及增強發展中國家對於馬鈴薯種植的重要性的提議,此提議在當年獲得通過,聯合國宣布認定2008年為國際馬鈴薯年。

    馬鈴薯是目前世界上除了穀物以外,用作人類主食的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主要食用其地下塊莖。 馬鈴薯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它富含大量碳水化合物,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熱能。馬鈴薯的營養成分也非常全面,含有蛋白質、礦物質(磷、鈣等)、維生素等多種成分,有「地下蘋果」之稱。其所含的維生素C是蘋果的10倍,B族維生素是蘋果的4倍,各種礦物質是蘋果的幾倍至幾十倍不等,食用後有很好的飽腹感。馬鈴薯的皮富含綠原酸和硫辛酸。綠原酸有抗氧化和抗癌的功效,硫辛酸可淡斑、防止皮膚老化。馬鈴薯還含有能夠幫助預防老年疾病的膳食抗氧化劑以及有利於健康的膳食纖維。 同時,馬鈴薯是天然無麩質飲食。建議患有乳糜瀉疾病或非乳糜性麵筋過敏的人應該將馬鈴薯作為餐桌上的必備菜之一。

    馬鈴薯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鹼,主要是茄鹼和卡茄鹼。馬鈴薯中茄鹼含量一般為每公斤30至100毫克,通常認為每公斤200毫克以內食用是安全的,但發芽馬鈴薯芽眼四周和見光變綠部位,茄鹼含量可高達每公斤5克,而茄鹼不會因烹煮加熱而分解,因此食用可能會頭痛、噁心、腹瀉。

    病害

    1. 黴菌 1.1. 種植時如太過潮濕,可能導致紅麴黴菌感染。患處會出現紅鐵銹般的菌絲,整株都無法生長。 2. 真菌

    害蟲

    1. 食草瓢蟲 2. 介殼蟲 3. 蚜蟲 4. 蛾 5. 金花蟲 6. 象鼻蟲於收成後的馬鈴薯上產卵

    馬鈴薯鮮薯可供燒煮作糧食或蔬菜。但鮮薯塊莖體積大,含水量高,運輸和長期貯藏有困難。為此,不少馬鈴薯被加工作不同形式的加工食品,如法式凍炸條、炸片、速溶全粉、澱粉以及花樣繁多的糕點、蛋卷等,為數達100多種,在馬鈴薯國際貿易量已占主要比重。

    《吃馬鈴薯的人》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創作於1885年的一幅油畫。
    在瑞典哥德堡市中心的一個小廣場上,矗立着一座青銅塑像,俗稱吃馬鈴薯者的塑像。他就是約拿斯·阿爾斯特魯瑪——著名的吃馬鈴薯者。
    國際馬鈴薯中心(英語: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的秘魯研究員卡洛斯·奧丘阿(英語:Carlos M. Ochoa),他用其一生檢索了多個馬鈴薯的品種,甚至因為這個工作遇到恐怖分子、黑社會及火山噴發使自己的生命處於危險,因此而獲得「馬鈴薯的印第安納·瓊斯」的稱號。
    聯合國大會:秘魯的倡議,2008年被定為「國際馬鈴薯年」。那一年舉辦了各種不同的活動來提升對這種源自安第斯的產物帶來的利益的認識,可促進食品安全發展和努力在千年發展目標地區根除貧困。
  3. 2023年3月27日 · 郭彥廷指出馬鈴薯屬於全榖根莖類與白米相比同等重量的馬鈴薯熱量只有熟白飯的1/3膳食纖維含量卻有熟白飯的2倍是很優秀的食材而且馬鈴薯含有抗性澱粉」,對於想減肥的民眾來說是非常適合的澱粉來源雖然馬鈴薯可以取代當餐的白飯但如果吃白飯又把馬鈴薯當配菜澱粉就會攝取過多2.馬鈴薯發芽時,只要把芽點挖掉就可以吃? 大部分民眾都知道,馬鈴薯發芽時會產生茄鹼、龍葵鹼等毒素,有些人可能覺得把芽點挖掉就沒問題,但馬鈴薯除了在變綠、發芽的部位會有茄鹼外,整顆馬鈴薯當中也一樣含有,即便加熱也無法去除。 因此即便是挖掉芽點的馬鈴薯,也不建議民眾再繼續食用。 看更多: 同樣的食物煮法不同,飽腹感可差3倍! 減重也能吃飽 這樣吃超抗餓. 3.為什麼有馬鈴薯買回來沒多久就發芽?

  4. 馬鈴薯的營養價值不容忽視它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B群鉀和鐵。 這些營養素對維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維生素C是維持免疫系統健康的關鍵營養素,而維生素B群則有助於能量代謝和神經系統健康。 鉀有助於調節血壓,鐵是紅血球生成所必需的礦物質。 馬鈴薯還是一種很好的纖維來源纖維有助於消化健康並可能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此外馬鈴薯含有抗氧化劑可以幫助保護細胞免受損害。 可以參考 馬鈴薯發芽後能泡水解毒? 營養師:千錯萬錯,別吃發芽馬鈴薯. 內容目錄. 馬鈴薯的力量:獲取豐富維生素 C. 馬鈴薯營養的寶庫:全面探索馬鈴薯的健康益處. 馬鈴薯的營養組成: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 馬鈴薯營養:認識維生素 B 群的重要來源. 馬鈴薯營養結論.

  5. 2021年2月24日 · 馬鈴薯你不知道的冷知識系列一馬鈴薯的起源趣聞 - 每日頭條. 2021-02-24 由 阿蔡同學 發表于 農業. 關於「土豆將成為解決非洲人口營養不良問題的良藥」、「幫助非洲抵禦糧食危機的轉基因土豆」等新聞層出不窮,土豆如何有此魔力扭轉非洲的糧食供給。 土豆作為世界上第四大糧食作物,僅次於水稻,小麥和玉米。 土豆的產量高達2000kg/畝左右,而玉米600kg/畝左右,水稻500kg/畝左右,小麥400kg/畝左右。 土豆富含維生素C,鉀鹽,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纖維,維生素B6,鐵等營養元素。 從數據上看,不可否認,它的確能夠成為解決非洲人口營養不良和糧食危機的良藥。 馬鈴薯營養成分.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下,你不知道的土豆冷知識-土豆的起源趣聞。

  6. 2023年12月8日 · 馬鈴薯是優質碳水化合物來源帶皮馬鈴薯含多種維生素類黃酮檞皮素等植化素與礦物質有防癌穩定血糖與調整血壓的好處所含蛋白質更居所有根莖作物之首。 圖片來源 / 吳欣樺製作. 廣告. 一聽到馬鈴薯減重一族常視其為高澱粉代表。 其實每 100 克的馬鈴薯只有 80 大卡,熱量並不高。 與同等重量的白米飯相比,馬鈴薯的熱量不到白米飯的一半,但膳食纖維含量卻是白飯 2 倍。 不過要注意的是,馬鈴薯被歸類為全榖根莖的主食類,如果吃白飯同時又把馬鈴薯當配菜,澱粉攝取量可能就會過多。 【 推薦閱讀:癌友吃南瓜有禁忌? 治療期間的「健康飲食」到底該怎麼吃? 馬鈴薯是防癌、調整血壓、穩定血糖好幫手.

  7. 2017年11月18日 ·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馬鈴薯為西方國家的主食理應為進口食品但其實台灣不僅一年四季都有自產的馬鈴薯口感也更加適合亞洲料理使用台農一號黃金馬鈴薯) 外觀: 黃皮,有斑點。 口感: 蠟質,口感鬆軟。 口味: 有人參味、甜度高。 最佳烹調方式: 蒸、煮湯、炒,如日式馬鈴薯燉排骨。 現在台灣最熱銷的品種是「台農一號」馬鈴薯,約在4月時收成,嚐起來有人參的味道,又被稱為「人參馬鈴薯」,又因它在11月左右種植,受到東北季風的吹拂,溫差大造就馬鈴薯的甜分高且口感綿密,但因種植的人較少,所以市面上比較少見。 大葉克尼伯. 外觀: 白皮有斑點,比起台農一號略白。 口感: 粉質。 口味: 較不甜。 最佳烹調方式: 炸、蒸,如炸薯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