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前截取通訊及監察事務專員,香港著名法官之一

      Image courtesy of singpao.com.hk

      圖片: singpao.com.hk

      • 胡國興,GBS,CBE(英語:Woo Kwok-hing,1946年1月13日-),前截取通訊及監察事務專員,香港著名法官之一。 先後任香港特區高等法院和上訴庭法官及上訴庭副庭長,於2012年退任高等法院及上訴庭公職。 2017年3月1日,獲提名為第五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
      baike.baidu.hk/item/胡國興/15885686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胡國興, GBS , CBE , QC (英語: Woo Kwok-hing ,1946年1月13日 — ),於1992-2011年擔任香港 法官 ,官至 香港高等法院上訴法庭 副庭長,期間以法官身份在1993-2006年兼任香港 選舉管理委員會 主席,故暱稱「胡官」。 1969-1992年私人 執業大律師 ,1986-2004年兼任 樹仁學院 (今樹仁大學)法律及工商學系系主任。 2017年 競選香港特首選舉 ,在三名候選人裏敬陪末席。 簡歷 [ 編輯] 2006年6月,時為香港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

  3. 胡國興, GBS , CBE , QC (英語: Woo Kwok-hing ,1946年1月13日 — ),於1992-2011年擔任香港 法官 ,官至 香港高等法院上訴法庭 副庭長,期間以法官身份在1993-2006年兼任香港 選舉管理委員會 主席,故暱稱「胡官」。 1969-1992年私人 執業大律師 ,1986-2004年兼任 樹仁學院 (今樹仁大學)法律及工商學系系主任。 2017年 競選香港特首選舉 ,在三名候選人裡敬陪末席。 簡歷. 2006年6月,時為香港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 胡國興生於香港 官涌 上海街 221號 [4] ,來自建築商之家,年幼時生活富足,1960年代電視未普及時,胡家已經擁有當時非常珍貴的 電視機 ,家裏設有 乒乓球 桌,有數名留宿工人。

    • 梅賢玉
  4. 2016年10月27日 · 胡國興1946年1月出生於香港當時侵華日軍投降還未滿半年英軍仍對重光後的香港實施軍事管治但正處於火速重建復原的時期人口迅速增長胡國興於傳統英國傳教士主辦學校英華書院上學從初中高中念至大學預科1965年畢業繼而到英國伯明翰大學攻讀法律1969年和1970年先後取得英國與香港的執業大律師資格。...

  5. 2017年3月24日 · 予人陪跑印象的行政長官候選人退休法官胡國興是最年長的參選者但也是最先宣佈參選。 這位法律界重量級人馬,過往曾出任多項公職。 他表明參選目標,是要阻止另一參選人林鄭月娥當選,又倡議立法禁止內地官員干預香港事務。 (高鋒報道) “雄才偉略”被視為荷里活經典法庭電影,描述一宗謀殺案的審訊過程。 這部電影1958年在香港首映,當時還是小孩子的胡國興在觀眾席上。...

  6. 2017年2月7日 · 在不夜城看到了不公義. 胡國興2016年10月27日宣布參選特首意外打響這場選戰的頭砲。 「胡官」參選時快人快語,直斥現屆政府不是,全城矚目,但因知名度不足,在往後兩個月,風頭被兩名辭職參選的前司長曾俊華和林鄭月娥蓋過。 不過,坊間仍然相信,「胡官」有機會爭取150張提名「入閘」。 童年時的胡國興,家住佐敦,生活優渥,家裏有留宿工人,又有乒乓球桌耍樂。 他在十兄弟姐妹中排第四。 建築商父親總寵着子女,給了很大自由,容許他們隨處逛。 住家附近的「不夜城」廟街,就成為了胡國興兒時浪蕩的好去處。 我在想,我每天只有兩毫用,但廟街每戶就要給他五毫,大檔隨時一塊。 我當時不知道什麼叫公義,但很簡單,我覺得他們不開心。 胡國興.

  7. 2016年10月26日 · 胡國興現年70歲於1965於英華書院中七畢業隨後遠赴英國倫敦大學攻讀法學碩士隨後回港取得香港大律師資格開始在香港執業胡國興1992年獲委任為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並曾獲政府委任調查1996年的嘉利大廈大火新機場混亂事件香港教育學院風波等胡國興亦有處理胡國興於93年至06年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於2012年退休前為高等法院上訴庭副庭長。 2. 回憶任法官20年:「法官好孤獨」 胡國興於2012年退休前,為高等法院上訴庭副庭長,人稱「胡官」。 他在放退休前長假曾接受傳媒訪問,回憶任法官20年,卻絲毫沒留戀,「法官好孤獨」,他如此認為。 其他法官一起吃早餐、喝咖啡,他卻不會;別人聊天交朋友,他也不會,就連法庭秘書都少接觸至記不起樣貌。

  8. 2016年10月27日 · 香港高等法院退休法官胡國興宣佈將參與2017年的特首選舉在記者會上他對現任特首梁振英提出批評稱梁不能消除港人怨憤和社會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