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24日 · 核心價值觀共12個,分3個不同層面:國家層面方面,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方面,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個人層面方面,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2. 2021年12月6日 · 2021年12月6日星期一. 提出價值觀教育的人 自己做到價值觀教育嗎?. (文:歐陽偉豪) (09:00) 圖2之1. 最近,教育局公布了《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文件羅列了十大優良的價值觀給學校教導學生,例如: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分認同、承擔 ...

  3. 2021年1月7日 · 香港社會對成功的定義過於狹窄,有同學用「成功公式」形容單一的社會評價標準和價值取向。 本研究發現,約三分之一的學生想要成為醫生或律師等專業人士,但同時,也有另外約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示想投身藝術文化相關的行業。 學生知道藝術在這「文化沙漠」難以發展,但是他們仍然堅持本心,頂着壓力朝着理想前進。 一位學生這樣形容社會對嚮往藝術的人的嘲諷:「人們把作家和畫家與貧窮聯繫起來,他們說服彼此不要做這樣的工作。

  4. 2021年3月5日 · 驚蟄二十四節氣的春季節氣,驚蟄時 天氣 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民間習俗有人會在驚蟄打小人,亦有人會祭白虎。 什麼是祭白虎? 驚蟄還有什麼習俗? 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博士文化工作室」創辦人蕭欣浩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講解祭白虎的含意,以及驚蟄的4個習俗。 蕭欣浩表示,祭白虎的實際來源雖無法確定,但人們祭白虎大概有兩個用意:第一祈求庇佑,白虎神獸,可消災解厄。 《山陰縣志》提到,當時的人會祭白虎,然後將紙白虎釘在門上,用來鎮邪。 第二出於對白虎的畏懼,古時務農的人怕老虎出沒,《廣德縣志》提到人們祭白虎後,會將用粉搓成的白虎用刀剖開,示意將白虎驅除。 白虎涉口舌是非 以肥豬肉「封口」 白虎跟是非亦有關。 蕭欣浩稱,在廣東地區,人們驚蟄祭白虎,較着重去除是非。

  5. 2021年10月19日 · 特區政府不見得自我陶醉。 首任特首董建華,已提出解決四大迫切問題:住屋、教育、高齡化、產業振興,還嘗試改革公務員制度。 曾蔭權提出理順十大矛盾關係,推動新興產業。 梁振英主打房屋土地、扶貧,以及創新科技和再工業化,現屆林鄭月娥也把施政重點放在土地房屋、創科及教育。 改革目標從來不缺,診症也算對頭,為何落藥如此困難、成效未能彰顯? 香港也非一事無成。 醫療和教育質素,及公共交通效率,一直受國際好評,失業率長期偏低,信息流通及對外聯結發達,並為全球至安全城市之一,按世界銀行管治指標,位居全球前列。 處理新冠疫情,縱有不足,但以確診率和死亡率而言,屬世界表現高端。 若沒有發生2019至2020年的政治動亂,香港的綜合治理成績、工商專業和服務水平,毫不遜色於先進國家及內地大城市。

  6. 2022年7月21日 · 觀點. 2022年7月21日星期四. 梁家權. 下一篇 上一篇. 梁家權:香港青年如何選擇接收新聞. 圖1之1. 【明報文章】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在上月中公布了年度《數碼新聞報告》(Digital News Report),分析過去一年全球多國如何看待和消費新聞資訊。 這份報告設有一些恒常研究題目,但每年都有特定的側重點,今年其中一個重要主題關於青年。 究竟青年透過什麼渠道接收新聞? 他們的內容偏好是什麼? 而什麼原因驅使他們關注新聞呢? 牛津大學研究員已就英國、美國、德國和日本等12個國家的情况發表了分析文章(註)。 本文利用香港的數據,嘗試了解本地青年閱讀新聞的習慣。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7. 2021年10月7日 · 在傳播研究中,這叫做「第三人效應」現象:當人們被問到自己會否受媒體內容影響時,很多人都傾向說「不會」;但當人們被問到社會上其他人會否受同樣的媒體內容影響時,很多人都傾向說「會」。 第三人效應源於人們有維護自我形象的意識,覺得別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到媒體影響,可以令自己感覺良好一些。 所以,以往也有學者進行研究,如果談及的一些正面的媒體影響時,例如會否受戒煙廣告影響而真的開始戒煙,人們就很可能反過來指自己比他人更受影響了。 第三人效應現象在傳播研究中有其獨特的重要性。 它顯示,當人們看到某些媒體內容時,他們在態度或行為上作出的反應,不一定源於他們接受了內容。 只要人們認為其他人會受內容影響,人們就有可能作出相應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