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於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落成的苏屋村是香港典型的公共屋村虽然正在进行清拆但却留下了无数家庭的集体回忆也见证著香港基层的奋斗故事香港有高达47%的人口是居住在公共房屋内居民在公屋内居住往往超过三四十年经历两至三代在朝夕相对 ...

  2. 香港房屋委员会. 位 置. 九龙深水埗区. 目录. 1 发展历史. 2 特色. 3 未来发展.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苏屋邨前身是一个很大的 木屋 其后政府清拆木屋区并兴建苏屋邨该邨的兴建工程分数期落成全部建筑于于 1960年 1963年 间建成共有16幢楼宇共占地 7.8 公顷。 当中“枫林楼”、“丁香楼”、“金松楼”、“绿柳楼”及“樱桃楼”更是香港首批“Y”型设计的公屋大厦。 苏屋邨由香港已故著名建筑师甘洺(Eric Cumine,1905-2002)承办设计,甘洺将项目划分为小区,推荐给不同建筑师共同合作,甘洺居中协调,致力制定配合多种租金选择的间隔,适合6-12人的 家庭 需要,落成时共有5,152个单位供31,600名市民居住。

  3. 中文名. 香港公共邨. 别 名. 公屋(简称) 申请人. 必须年满18岁. 目录. 1 由来. 2 发展. 3 里程碑. 楼宇类型. 批评. 现状. 4 户政策. 5 相关报道. 由来. 播报. 编辑. 彩虹邨. 1953年圣诞夜, 深水埗 发生 石硖尾 寮区 大火,令53000名灾民无家可归。 当时香港政府为了尽快为灾民提供安身之所,便火速在原址附近兴建徙置大厦(俗称七层大厦)。 此后,政府又在港岛及九龙各处兴建 黄大仙 、老虎岩、 长沙湾 李郑 等徙置区以吸引居所简陋,卫生环境较差的木屋居民入住,自此开始香港政府大量建造公营房屋。 发展. 播报. 编辑. 当时的公屋没有独立厕所或厨房。 在顶层设有天台小学,方便住在徙置区的儿童上学。

  4. 另外为简化和加快廉租屋的申请和分配手续屋宇建设委员会自1969年起将政府廉租屋屋建会廉租屋的轮候册二合为一即将两者统一处理。. 徙置区主要安置受 天灾 、 火灾 、天台或山边 木屋 清拆的民居较少审核入住人士对居民的改动或加建 ...

  5. 居者有其计划(简称居屋计划;英语:Home Ownership Scheme)由前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于1970年代所推行,原意是为一些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又不合资格(或不愿意)入住公屋的市民提供另一种选择。此计划内兴建的苑称为居者有其屋屋苑,通称居屋。

  6. 李郑邨是中国香港的一个公共邨,位于香港九龙深水埗区长沙湾北面,与苏邨为邻,与白田邨及石硖尾邨隔山(笔架山山脚)相望,是香港其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公共邨,于1980年代全面重建,新建楼宇于1984年入伙,其后于2002年于租者置其计划第5期把邨内部份单位出售予租户,现由业主立案法 ...

  7. 原来计划名为九龙城寨公园 ”,但清拆期间经老居民指引发现了一些古代文物包括两块寨城南门即旧日寨城的正门原址出土的花岗岩石额刻有南门九龙寨城字样寨城城墙残存的墙基东南两门的墙基一条沿寨城内墙建筑的 排水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