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日 · 2021 年 1 月 1 日. 1363. 0. 2020年接連面對疫情與商品轉型的影響,為因應逐日逼近的IFRS 17與ICS 2.0,壽險業勢必要調整自身戰略,強化自身體質,接軌國際標準,重回保險本質,才能為民眾帶來更加長遠的保障。 雖然2020年整體業界面臨新契約保費近年來的新低水準,但臺灣保險業在保費總收入、保險密度及保險滲透度一直是國際保險市場的重要指標。 然而2020年因金管會嚴管儲蓄險,整體新契約保費面臨衰退,臺灣去年在上述國際3大指標的表現則有待觀察。 新光人壽總經理黃敏義表示,以保費收入來看,2012~2019年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每年約為1兆1,000億~1兆3,700億元,惟去年累計至9月新契約保費僅約7,000億元,預估全年新契約保費將成為近11年來新低水準。

  2. 2020年3月1日 · 9810. 當一名業務人員跨進客戶家門,透過話題增溫、專業磨練及資歷的累積,將為成交的機會增加致勝籌碼。 或許從句點王變成業績狂有很多成功之道,但要從客戶家門走進客戶心門,卻是業務人員一輩子的功課。 對南山人壽順橙通訊處經理黃明楓來說,業務人員從辦公室能進得了客戶的家門,這只是第一步而已,但是從客戶家門走到客戶心門,是業務人員一輩子的功課。 她認為,業務人員的專業能力與信任感是同等重要:「為什麼律師或會計師從事保險業,他們的業績不一定是最好的? 關鍵就在於客戶的信任感。 」也就是說,專業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客戶的信任感,那只會讓客戶將專業拒之門外。 不過黃明楓也補充,專業能力和信任感的培養是要並進的,因為專業能力可能影響客戶保單成交的保額大小,而信任感對客戶決定卻是一翻兩瞪眼。

  3. 2019年8月1日 · 1.業務人員要先建立「態度」 初期踏入保險業難免會吃閉門羹,但最重要的是心理建設要做足,當初決定踏入保險業就要有所覺悟,明白這份工作就是會被拒絕,理所當然要接受並將它視為正常現象。 2.被對方拒絕也沒有關係,頂多就是沒有成交. 秉持著這樣的心態,保險從業人員可試著主動開口聊保險,並在第一時間告訴對方即便最後拒絕也沒關係,但希望彼此依然能是朋友。 3.魔鬼藏在細節裡,好服務從細節中展現. 陳璟璐會時常提醒團隊年輕夥伴,跟客戶出去吃飯時要主動將碗筷擺好,讓客戶感受到被照顧等這類小細節。 成功扭轉客戶對業務人員的刻板印象,必須從這類的日常生活服務開始做起。 4.銷售的保單與理賠結果,都顯示出「你是什麼樣的業務人員」

  4. 2024年3月1日 · 2666. 分享資訊可以說是保險業務員的日常,數據能夠佐證保險業務員的論點,而故事則能喚醒客戶的風險意識。 兩者其實都是作為保險業務員傳遞想法的工具,可以根據客戶屬性及情境不同靈活運用。 數據故事則能結合兩者之長,達到相輔相成之果。 身為知識工作者,與客戶分享資訊是保險業務員的工作之一,然而該如何讓分享的內容能被快速吸收? 想要與客戶有效對話,就必須確保對話是雙向進行的。 單向的對話是保險業務員單方面的資訊布達,客戶只能囫圇吞棗;雙向溝通則是在對談的同時,確保對方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及見解,進而能夠深度交流。

  5. 2021年5月1日 · 技巧1:請客戶選擇「特殊日期」簽下保單. 其實對於客戶而言,若簽單時並未刻意紀錄,1年甚至半年過後,他們通常就難以記起簽單的具體日期,但客戶大都記得對於他們而言具有特殊意義的日期,譬如自己、伴侶、父母及子女的生日,結婚週年紀念日,七夕、中秋節等節日具體是在哪一天。 在《銷售心經》一書中,保險行銷集團保險資訊研究發展中心IRDC院長陳嘉虎表示:「結婚這一天,正是夫妻彼此承諾守護照顧對方一生一世的日子,有什麼禮物能比保險這份具體且不會過期的愛與承諾更有價值呢? 」一語道出了結婚週年紀念日配置保單的美好寓意。 而對於客戶而言,選擇生命中的「特殊日期」簽下保單,不僅能彰顯獨特的紀念意義與價值,並且他們還不會輕易忘記這個日期,每年都能提醒自己,讓這份保障「永不過期」。

  6. 2023年6月1日 · 首先,準增員對象必須要對保險業有一定的瞭解,明白保險業的情況,並且具備決心與堅持的毅力,因為保險業是充滿挑戰且重視自律主動的行業,如果缺乏決心與毅力,很快就會因為逆境而流失。 另外,則是看準增員對象的人脈,是否能夠在入行初期帶來可經營的既有市場。 這項條件並非強制要求,但是如果具備可開發人脈的話,對於前一項條件的評估要求可以適度降低。 張耀光強調,這並不是為了業績而妥協,而是因為具備人脈條件時,從業的堅定心態更容易培養。 透過人脈經營,這些準增員對象能夠更早獲得業績,充足的收入與成就感會推動他們更加認同保險業,並且在成交中不斷累積自信與從業決心,而決心又會推動他們持續成長進步,再獲得更多業績與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不過自疫情愈發嚴峻後,張耀光增員時便更加偏重於前1項條件。

  7. 2022年1月1日 · - 2022 年 1 月 1 日. 0. 739. 民眾在這2年經過疫情的衝擊後,防疫意識大幅增加。 對「需求面」來說,間接喚醒民眾對醫療險等商品的需求,而就「供給面」來看,多家保險公司亦快速針對法定傳染病推出防疫保單等因應措施,以及提供各項紓困保單貸款優惠等因應措施,滿足保戶的保障及資金運用需求,凸顯出保險安定社會的功能。 全球疫情爆發後,臺灣相較其他國家防疫成效佳,整體經濟面反而逆勢成長且股市活絡,不過2021年5至7月份,疫情升溫至三級警戒,在業務人員無法與保戶接觸,銷售難度增加的情況下,導致6月份業務人員通路僅貢獻175億元新契約保費,創下金融海嘯後的單月新低紀錄,連帶使業務人員在疫情期間嚴重流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