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總之,今天我們熟悉的西方歌劇Opera這個字,是從拉丁語的「作品」(Opus)的複數演變而來,是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眾多被復活、重新賦予生命的許多藝術中的一種表演形式。 之後,快速發展,襲捲以羅馬為首的義大利各城市,甚至風靡法國、德國、英國等地。 對於歌劇這個戲劇與音樂一樣重要的表演形式來說,能夠誕生問世與觀眾見面,當然不能缺少劇作家與作曲者這兩個角色,他們一個就像是歌劇的「父親」、一個則是歌劇的「母親」。 歌劇的黎明 (圖為Jacopo Peri) 歌劇史上第一個大家還記得名字的嬰兒,是誕生於1597年佛羅倫斯的巴爾第伯爵家裡的《達孚》(Dafne),它的「父親」是詩人劇作家李努契尼,「母親」則是雅可波裴里(Jacopo Peri,1561-1633)。

  2. 推薦 8 收藏 1 轉貼 0 訂閱站台. 接續上一篇。. 五六年級的同學們,你還記得哪些80年代的美國影集呢?. 在小的印象中,記憶較深刻的有...... 台視:天龍特攻隊、百戰天龍( MacGyver 馬蓋先,還曾到台灣,拍過舒跑廣告)、新虎膽妙算(不可能的任務,1988-1990 ...

  3. 德布西把波德萊爾這首十四行詩裡的幾乎可以說是不健康的陶醉與恍惚感,使用有華格納風格的充滿官能美的旋律唱出來。 在「床」「長椅」「棚架」等極平常的空間裡,加入「美妙的香味」「墓穴」「陌生的花」等異界的映像,可以說是把日常生活當中『小死』的恍惚喜悅唱出來。 這正顯現波德萊爾的風格。 1851年波德萊爾發表這詩篇時,就把西歐古典傳統的「愛與死」這種浪漫的溶合,以一瞬間的「閃光」與持續的「嗚咽」這種顏色與聲音的對應中描述出來。 以持續聲音表現瞬間光明的殘像,映像的世界竟能表現得這麼伸縮自在,這很有趣。 華格納在歌劇『崔斯坦與伊索笛』中一再執意表現的主題,也就是在這種伸縮自如的時空中表現的「愛與死」的溶合。 在最後一景由伊索笛唱出的詠嘆調,聽來好像會感覺得到她逐漸推擴時空的力量。

  4. 2008年是指揮帝王卡拉揚一百歲冥誕這位奧國指揮大師1989年過世至今將近20年但他縱橫樂壇前後達半世紀對當代樂壇影響之深音樂史上罕有人能與他相較。 EMI是第一個與卡拉揚合作的唱片公司,而卡拉揚的崛起,大部份要感謝EMI在他還沒得到柏林愛樂總監之前,先在二次大戰後邀請他前來錄音,透過這些戰後錄音的流傳,才得以助長卡拉揚的聲勢,讓他個人聲望扶搖直上,取得柏林愛樂和維也納愛樂的職位。 卡拉揚出生於德國國力低迷之際,那時德國陷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他沒能見識到一次大戰前德國輝煌的人文發展;二次戰後他在樂壇展露頭角,德國卻被分裂為東西德,聳立的柏林圍牆在他一生中沒來得及拆下,在他過世後一個月才拆除。

  5. 2015年7月7日 · 她是一個怎樣的人? 法蘭克都想知道,相反的是,卡蜜兒只想與他發展成有性無愛的關係,她對愛沒有安全感,她怕愛上一個人後被拋下的感覺,所以寧可保持距離,不要愛,只要很喜歡就好。 兩人對彼此關係產生認知的矛盾,即使真實情感越來越靠近,表面上的隔閡卻越來越清晰,法蘭克不再親吻卡蜜兒,因為親吻只屬於戀人之間,只有性沒有愛的關係,其實比什麼都沒有更冷。 最後,法蘭克決定離開巴黎,卡蜜兒說了千百個希望他留下的理由,就是說不出法蘭克想聽的那一個。 人常因為恐懼而錯失生命中珍貴的東西,卡蜜兒害怕被傷害,因而不輕易說愛,可有時候,唯有「愛」才能抵禦世間所有的傷害,雖然我承認,愛有時也會傷人。 然而,如果始終無法跨越內心的障礙,又如何能感受到愛裡獨一無二的堅定與執著?

  6. 主角霍夫曼是一位很有天份的詩人,他相繼與會歌唱的玩偶娥蘭比雅、瀕臨死亡的歌女安東妮亞、威尼斯的娼婦朱麗葉妲等女子戀愛,最後都失戀。 由於作曲家在作品還沒完成時就逝世,導致世上流行多種版本,因而被認為這是有諸多謎團的作品。 此劇通常以4幕形態上演,與每個女子戀愛的故事各佔1幕,另加霍夫曼在酒店喝酒,酒醉了就開始講他失戀史的「酒店」1幕而共成4幕。 故事的安排次序一般是酒店、娥蘭比雅、安東妮亞、朱麗葉妲,但也有不依此次序安排者。 在與娼婦朱麗葉妲談戀愛的一幕(通常是第4幕),有一首「船歌(Barcarolle)」很有名,為一首女聲二重唱,由劇中人物朱麗葉妲與霍夫曼的友人尼古勞斯(男性,但由女高音扮演)演唱。 尼古勞斯是霍夫曼的友人,在劇中又被定為女神繆思的化身。

  7. 德布西在幼年期沒有受到正規的語言教育,這件事常成為德布西的情結,卻讓他在對語言方面,努力磨練其感性。 他的目標是讓「語言」與「音樂」完全成為一體,而完善體現這個目標的作品,是歌劇「佩雷阿斯與梅麗珊德」。 這部作品,讓「語言」與「音樂」的結合達到極點。 形成德布西這種作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遇到法國象徵主義詩人保爾‧魏爾倫(Paul Marie Verlaine,1844~1896)。 德布西的真正音樂教育,是受諸魏爾倫的岳母(9歲時),因此他在年少時,在語詞方面一定受到她的影響。 德布西不斷為魏爾倫的詩譜曲,同時也跟許多象徵主義詩人交往,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他們許多影響。 歌曲「星夜」的譜作年代諸說不一,1880年左右、1876年、1878年都有人說。 出版是在18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