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帳篷公司 相關

    廣告
  2. 3-80m clear span aluminum tents are offered by Liri Tent. Quote for your tents.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27日 · 在繁忙的生活裡,想不想找個寧靜的一隅,拋下煩憂?. 近年來,許多人於假日遠離繁華的城市,走到郊外露營,親親大自然,感受最純粹的時光。. 山系品牌The North Face藉著Dover Street Market 成立15周年聯乘推出經典Geodome 帳篷時尚的露營帳篷會是什麼 ...

    • 開埠初期
    • 20’s – 30’s
    • 40’s – 50’s
    • 60’s – 70’s
    • 80’s – 90’s

    香港開埠初期的十九世紀末,因其是對外港口的地位,以修船業最為發達,以太古、黃埔等洋行投資的大型船塢為主,其中太古公司在船廠以外亦發展糖廠和汽水廠。現代工業出現之前,盛行手工製,如製作涼果、醬油等,部分這類手工製品公司後來轉為機械化,並運作至今,如王榮記涼果。香港歷史博物館一級助理館長(都市及口述歷史)劉思詠(Carol)提到十九世紀香港涼果非常出名,當時的英女王特別鍾情香港製造的糖薑。

    二十至三十年代是香港第一個現代工業發展的高峰,當時中國積貧積弱,不少華僑創辦實業去改善經濟,而香港是一個進行實業的好地方,當時的華資公司有數以百計的增長。三十年代抗日戰爭期間,內地的資金和企業家大量遷移到香港,以至本地的工業急速發展,最具代表性的工業包括製作線衫、電子電器(電筒、火水燈、風燈等)、爆竹、膠底帆布鞋等等,也是重要的出口貨物。一九四一年香港淪陷前,香港登記工廠有一千二百多間,但大部分於日治時期撤離香港。

    戰後一九五〇年,英國殖民政府跟隨美國對中國實施禁運,削弱支持本地工業的支柱:香港作為轉口港的優勢,於是香港大力發展本土工業,加上中國爆發內戰,移民潮帶來資金和勞動力,令香港戰後工業發展快速膨脹。當中包括三大紗廠:香港紗廠、南豐紗廠及大興紗廠。雖然香港戰前已有紡織業,但都是運用進口的棉紗。反之,戰後有上海企業家把紡紗技術帶來香港,可以由原料棉花加工成為棉紗,繼而帶動漂染、織布和製衣業,如大家熟悉的雞仔嘜正是創於五十年代。Carol指香港當時過半的製造業生產力都是來自紡織業。

    六十年代多個當時的新興工業在香港蓬勃發展,如紡織、製衣、玩具、塑膠、鐘錶等輕工業和加工服務也在這時期達到高峰,如香港生產的塑膠玩具於一九七二年超越英國、美國、日本、德國,成為全球出口量第一的地方。而腕錶亦受惠於六十年代末瑞士和德國放寬手錶機芯出口限制,催生本地成錶業,電子錶的出口量於七十年代中期成為世界第一。美國和日本的電子產品如電視、收音機、通訊器材等也在香港設廠,造就電子業興起。Carol指,香港戰後工業得以在幾十年間持續發展,出口量驚人,源於當時的「亞洲四小龍」都只着重內銷,只有香港針對出口替代,主打外國市場,同時其他傳統工業生產國如日本的成本正逐步上升,令香港這生產成本較低,又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自從一九七八年內地實施改革開放,香港的廠房漸漸北移,香港則轉為發展這增值和高技術的產業。直至今天,香港已少見完整的生產線,Carol指,香港製造的形態由made in Hong Kong轉為made by Hong Kong。但她也認為,香港在工業上仍然有其優勢,因香港擁有扎實的技術、創新精神,以及龐大的網絡,因此有助解決技術上或系統上的問題,亦是實踐不同的新意念的地方。

  2. 2017年12月30日 · 事件發生至今,張振朗最擔心是新劇《 包青天再起風雲 》會否因受傷而換走展昭一角幸好公司及監製討論後最終決定繼續,「幸好不用換角監製都很好跟劇組傾過大家知道我受傷可以先拍文戲武打場面就要等我康復才可以拍劇組都願意 ...

  3. 2018年5月12日 · Raymond口中的祖父是一個出色的工業設計家,不但目光遠大,且富有創新精神,用有限資源,研發了許多劃時代的新產品。. 1947年,駱駝牌「147」面世(1即1升,47代表推出年份),「147好受歡迎,可謂設計的里程碑。. 」Raymond自豪地說。. 原來當時市面的水壺大多 ...

  4. 2020年11月13日 · 紅A起家的四十年代塑膠這新興物料因其價格相對便宜和耐用等原因而大受市場歡迎香港亦曾有過不少塑膠廠但只有紅A一間公司由始至終堅持香港製造」,Jessica常說:「只要一日客人仍需要我們的產品而我們又維持到生產我們都會堅持在香港製造

  5. 2022年6月1日 · 香港的夏日潮濕且悶熱。 如今,我們只消扭開冷氣,便能驅走酷暑。 昔日的消暑良品,則是竹蓆、藤蓆及草蓆等涼蓆。 要對抗小島濕黏之夏,在牀上鋪上一幅涼蓆,有降溫之效,亦夠通爽,可說是傳統民間智慧。 位於石硤尾邨協義興繡莊,於一九六七年開業,負責人林美倩(四姨)是第二代傳人。 開業之時,她年僅八歲;二 三年,母親離世,四十四歲的她接手繡莊。 四姨父親還在世的時候,繡莊曾經製作戲班演員配戴的絲絨頭飾,當四姨接手後,也有出租裙褂、製作婚禮襟花,不過,目前都已成歷史。 五十載匆匆而過,四姨守住家業,也守住傳統技藝—手打絲棉被,也守住了補蓆手藝。 「天熱就補蓆,天冷就打棉胎。 」四姨這句話,大致概括了繡莊目前的工作。 乘着微熱的風,我們就和四姨聊聊涼蓆。 蓆如人生.

  6. 2021年12月3日 · 隨夫開工 親力親為 幾年前正式入行時,Karen只是白紙一張。廿多歲時在酒吧工作的她也有過一段「烈女」歲月,後來認識了做搭棚師傅的丈夫,開始跟着丈夫捱苦,過着「有開工無收工」的日子,白天密密接工作,晚上只能在車上勉強睡個一兩小時,過了一段苦日子,丈夫終於擁有自己的工程公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