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1月28日 · 2018-11-28. 向父母行孝,不只供養,還要有心。 資料圖片. 古人常提倡「孝」,到底「孝」的意義和價值何在? 《論語.學而》 第二則提到了孝道的重要︰「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從「家本位」出發,如果能做到孝順父母的人,很少會以下犯上的,這是成為「君子」的基本條件,也是成就「仁」的基礎。 「君子」和「仁」是儒家思想追求的理想人格,因此古人提倡「孝」一來是為了使家庭和諧,二來是為了國家安穩,三則是為了成就理想人格。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向父母行孝呢? 行孝可以分為多個層次︰「孝養」、「孝敬」及「孝承」。 孔子的學生喜歡向其問孝,因材施教的孔子往往能給學生一些新的衝擊。

  2. 2020年12月14日 · 2020-12-14. 孔子向以好學聞名於世,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前兩句是自謙之詞,實際上忠信如孔子的人不常見;末後一句,一改其自謙之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點自鳴得意之態,可見孔子對自己好學的優點是相當重視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孔子十五歲立志求學,且終身不改,對他日後能成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至關重要,這點和現今香港社會流行「自我增值」與「終身學習」的風氣一致,後世欲學做君子者,當以孔子為榜樣,求學時期的青少年,更應以孔子為榜樣。 君子之學,以什麼為目標呢? 答案是「道」,「君子學以致其道」。 這個可以從《論語》中找到根據。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這一則歷來深受學者重視,視之為《論語》的綱領。

  3. 2021年1月4日 · 君子對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看法,與一般社會大眾有所不同。 中國人常常講「道義」一詞,把「道」與「義」兩字連在一起說,兩者一氣貫通,一旦有「道」,「義」必隨之。 「道」乃君子的首要追求目標,是最高指導原則,那麼,以下一連串問題自然產生:「追求『道』,該怎麼辦呢? 」「怎樣奉行『道』,實踐『道』呢? 這些問題衍生了「義」,它指導人該做什麼。 想該想的,說該說的,行該行的,這些便是合於義的行為。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君子重義,以義為上,因此對於一切的事情,不刻意追求什麼或反對什麼,總是按義而行。 人生在世,總會面對抉擇。 臨事要作決定之前,我們首先想到的,往往不是這個做法是否合義,而是這樣做對自己有利嗎? 自私之心,人皆有之。

  4. 2019年12月13日 · 2019-12-13. 孟子主張人性本善,他分別以比喻論證如「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以及經驗論證如「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等不同論點,說明人生而固有良知善性,故人人皆可以成為堯舜。 然而在現實中,傷風敗德、殘害無辜、惡貫滿盈者,大有人在。 人何以竟會喪失善性? 他們的良心何以隱沒? 《孟子.告子上》釋之曰: 公都子①問曰:「鈞②是人也,或③為大人④,或為小人,何也? 」孟子曰:「從⑤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⑥為小人。 」曰:「鈞是人也,或從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 」曰:「耳目之官⑦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⑧,則引⑨之而已矣。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⑩,不思則不得也。 此天之所與11我者。 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12弗能奪也。 此為大人而已矣。

  5. 2018年7月11日 · 「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儒者倡導,人格追求的最高目標。 記錄孔子言行的儒家經典《論語》,便不下一百次提及「君子」一詞,孔子認為,能行「仁德」,便可稱為「君子」,與之相對的則是「小人」。 君子的品格應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標。 《論語》中提及了成為「君子」的條件和必備的素養,如《里仁第四》︰「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又如《述而第七》︰「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衛靈公第十五》︰「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 千百年來,「君子」都是廣大士人孜孜追求的目標,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 「君子」的德性和抱負也成為歷來不少文藝作品的題材。 不少事物,都被文人賦予君子的意象,託物言志,如蓮花、菊花、蘭花、梅花、松、竹、梅、玉等。

  6. 2017年2月22日 · 言下之意,有才德之君,孔子當時也見不到。. 不過大家都知道,在《論語》其他篇章,孔子尤其重視君子這稱謂的道德內涵,總之有才德的人才 ...

  7. 2018年1月17日 · 凡有四端於我者14,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15,泉之始達16。. 苟能17充之,足以保四海18;苟不充之,不足以事19父母。. 《論四端》中的四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