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日 · 1478. 胡碩勻. 國際與臺灣會計師CPA/CFP/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 今年,經常見到經營國際金融業務之財務顧問前來,替其客戶諮詢有關香港人士前來臺灣移民的問題。 近年香港因為社會局勢影響,人移民臺灣和取得臺灣居留許可的人數有急速上升跡象。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2019年來臺居留的人數達5,858人,較前一年的4,148人增加41.12%;取得定居許可的人數則有1,474人,較前一年的1,090人增加35%。 而至2020年6月為止,已有3,161名人來臺,也創下近年來新高。 香港人來臺是依據「香港澳門居民進入臺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符合該辦法第16條的任一項即可申請,並在臺灣居住一定期間後,即可申請定居,取得臺灣籍身分。

  2. 2019年10月1日 · 鹿是一個文風鼎盛的地方,曾是臺灣的第二大都市,也因此三十年前的鹿港鎮就已經擁有300多個博士,是當時全臺鄉鎮裡博士比例最高的地方。 一些地方耆老、地方人士希望林肇睢能夠參與地方的發展改革,當時地方最有名的鹿天后宮聘請他擔任無給薪的委員,參與當地發展的規劃。

  3. 2024年5月1日 · 《重複的力量》 國際天后李玟(Coco Lee)因飽受乳癌及抑鬱症纏身於2023年7月離世,享年48歲。 據媒《香港01》報導,李玟在香港名下有7棟房產,物件有豪宅及商辦,大部分位於香港島傳統地段,包括山頂、中半山、西半山等地,市值高達2億2,000萬元港幣,折合臺幣約8億8,000萬元。 據知情人士透露,李玟已立好遺囑,稱「所有財產都會留給最愛的媽媽。 」不過,外界仍擔心遺產是否會全落入曾爆出外遇的加拿大丈夫樂裕民(Bruce Rockowitz)手中,甚至傳聞其打算找律師來推翻李玟遺囑,認為李玟財產皆要留給母親可能是假的。 不過,媒也報導,李玟名下不動產有「長命契」,能成功阻止樂裕民奪產,究竟「長命契」是什麼?

  4. 2020年5月1日 · 1181. 0. 破紀錄的酷暑、破紀錄的嚴冬、破紀錄的豪雨……,這些名詞近幾年愈來愈常看到它們出現在新聞標題,或許有些只是吸引眼球的聳動標題,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年來,氣候的確愈來愈極端,值得人們警惕。 你可能覺得,不就是太陽大一點,天氣冷一點,雨水多一點,即使是冷死或熱死的人數,也遠低於常見的一些疾病,有什麼好警惕的? 其實,衛福部在二 一四年十二月便已經公布了一份《因應氣候變遷之健康衝擊政策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並於二 一八年五月修訂第二版,顯見氣候變遷對民眾的影響絕對不是一般印象中的那麼簡單。 不可小看的1℃. 從《白皮書》中的資料可以看到,自從一八八 年工業興起開始,全世界平均氣溫不斷上升,隨之而來的則是各種類型的極端氣候。

  5. 2021年8月1日 · 2021 年 8 月 1 日. 0. 652. 2021年8月7日,國際龍獎IDA年會將在中國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因為疫情的影響,在2019年曼谷的國際龍獎IDA年會後,這是睽違2年的保險業一大盛事。 雖然疫情仍然持續影響著各行各業,但相當難能可貴的是,保險從業人員們著實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2021年全球共有2萬3,000名保險菁英榮獲國際龍獎IDA,對比去年成長了1倍有餘;在IDA百人團隊的殊榮挑戰中,香港宏利金融保險南九龍團隊達到史無前例的千人IDA團隊,香港中國人壽的中國紅團隊也突破過往紀錄,有超過500人達成IDA,來自杜拜的Sanjay博士也以315個IDA、FYC換算新臺幣約4億602萬元的個人成績,第2次完成百人IDA團隊成就。

  6. 2021年8月1日 · 1718. 2021年南九龍團隊逆勢向前,成功以1,003人達標IDA的佳績再次打破世界紀錄。 究竟是什麼樣的策略得以讓3,000人的大團隊同心協力成功挑戰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繼前2年連續完成的409人與411人達標國際龍獎IDA團隊紀錄後2020年香港宏利保險南九龍團隊將目標放眼IDA千人團隊並且在最後截止日前成功完成這項驚人挑戰以3,000人的團隊規模達到了33的IDA績優占比率創下世界紀錄。 南九龍團隊創始人,香港宏利保險高級區域行政總監沈維燦表示,這麼多年來,南九龍已經是IDA會員間知名的大團隊,因此更應該負起一個身為榜樣的責任,成為全世界保險團隊的學習對象。

  7. 2023年9月1日 · 0. 196. 一、生生不息的系統(2014年8月刊) 對於龍之家族聲名在外的系統運作,其實有其建立的淵源,最早要追溯到我加入保險業之初。 在決定加入保險業時,我的目標就訂在用15年時間建立一個500人團隊,而我之所以敢定這樣的目標,源於我曾在香港青年商會的經歷,當時我看到一個百人工作團隊透過分工合作,即可舉辦一個萬人大會,因此對於一個500人團隊的管理,我內心篤定是可以做到的。 但我也非常清楚,如果沒有建立起分工合作的文化與做法,而是靠一個人來管理,就無法建立這樣的團隊。 因此在團隊成立之初,我就鼓勵團隊成員分工合作,而且從第一批同事開始就培養分工合作的習慣,當他們習慣了在團隊中分工合作的作業模式後,後來進入團隊的同事看到前輩們這樣做,就會依循下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