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1日 · 以諾自認是從零開始,不斷地透過學習、交流來幫助團隊成長、茁壯。 他談到其中的經營關鍵:「當人力愈多、職位不斷提升,且隨著經驗愈發豐富時,更需要借力使力才能帶領團隊邁向成功。 特別是當他帶領團隊走向世界,才更加清楚明白如何帶領「團體」變身為「團隊」,又要如何達成CIA500的精神——做大、做強、做精,成為保險市場的常勝軍。 做大. 好還要更好,由菁英組成的壽險之師. 以諾一九八三年進入保險業,三十六年的壽險生涯讓他深知, 有一句話說:「生命的動能,來自改變」,當他參與二 一五年國際龍獎IDA杜拜年會時,更加確定了IDA與CIA500對其和團隊夥伴的重要性。 「不出海,怎麼到達彼岸? 」為了領航,以諾選擇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盛事,因為他明白,要走出去,眼界才能提高。

  2. 2017年9月1日 · 總結中國紅團隊拿到榮譽之後的意義從3方面分享:一是提升團隊的知名度,讓世界華人知道「中國紅」;二是提升公司在香港保險市場的品牌競爭力;三是打造一支「大、強、精」的團隊,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如何保證達成兩年的IDA百人團隊? 中國紅成功的關鍵在於激勵、簽署承諾書、培訓和跟蹤。 實施9項促成IDA百人的工作方法: 1.公司推動方案. 2.立紅私人贊助三大團隊推動方案. 3.三大團隊推動方案. 4.直轄小組推動方案. 5.IDA啟動儀式. 6.簽署承諾書. 7.百龍盛世IDA培訓課程. 8.每週業務會議跟進. 9.百龍盛世IDA團隊激勵大會. 立紅. 中國人壽(海外)區域執行總監.

  3. 2019年11月1日 · 我當時一直在想,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會如何應對? 在這長達四十二分鐘的通話過程中,要接受多少次的拒絕? 要碰上幾次挫折? 會有幾次被掛斷電話的可能? 我想,有太多人可能早就放棄了,但是這位同仁堅持了下來,這才是那張高額保單完成的最重要關鍵! 而「不放棄與堅持」不就是身為業務人員最重要的特質嗎? 其實,何只是業務的開發,大到公司的專業培訓、人才育成、團隊建構;小到個人的健康養生、情感維繫、家庭經營等,不都是需要這種不輕易放棄的精神嗎?

  4. 2020年2月1日 · 一九八三年進入保險業的蘇婉薇,從業至今三十七年,求學階段所學的是工商管理,碩士畢業後回到香港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擔任投資理財顧問,當時的工作內容需要隨時注意美國、香港及歐洲的金融市場,由於三地時區不同,有時差問題,導致蘇婉薇的工作時間必須拉長,無法有正常的作息時間,就連睡眠時間都必須分段,長期下來影響到身體健康狀況。 除了生理狀況不堪負荷外,客戶的資金全權交由蘇婉薇運籌,基於承諾與責任,心理的壓力亦是很大。 在身心無法平衡之下,儘管收入豐沛,蘇婉薇認為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在辭去投資理財顧問工作後,本想回到求學之地加拿大的蘇婉薇,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徵才廣告:「你想成為百萬富翁嗎? 」心生好奇的她,便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想去瞭解這則廣告的背景及根據是什麼,一經面談,發現是招募保險業務人員。

  5. 2022年8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2 年 8 月 1 日. 1073. 0. 新光人壽柏錚董事長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領域與經營模式下,一路見證並實踐「保險」無可取代的價值與意義。 他說保險的本質就是5個字──「愛」、「責任」與「關懷」,是經過百年甚至千年都不會改變的真理,而這5個字也是他自加入保險業開始,就深深烙印在日常的價值觀。 投入保險業至今53年,奉獻並見證臺灣保險業的發展歷史,新光人壽董事長柏錚,在1969年加入新光人壽,歷任業務、行政、事務等不同壽險專業領域的主管,在2002~2010年期間擔任總經理職務,也曾經擔任新光海航人壽的副董事長,去年回歸接任新光人壽董事長一職。

  6. 2022年11月3日 · 特輯內文. 關鍵10特質,讓高資產客戶看見你的與眾不同. 文 洪紫芸 照片 受訪者提供.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2 年 11 月 3 日. 0. 1277. 「學會做人,才能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香港保誠保險資深營業經理黃子寧認為,業務員擁有關鍵10項特質,再輔以「服務3層次」來保溫客戶關係,便能成功深得高資產客戶的心。 成功經營高資產客戶前,首先我們必須瞭解如何開發高資產族群,黃子寧的高資產客戶大約占其總客戶數的20%左右,其中大多為購買保費達港幣50萬元(約為新臺幣200萬元)以上的客戶。

  7. 2021年7月1日 · 2021 年 7 月 1 日. 0. 1863. 鑑於黃俊文副社長過往在壽險行業長達三十八年的經歷,其在業務線上之所見、所聞、所為之經驗,藉由本專欄分享:心態建立、現況趨勢、組織發展、展業技巧、從業體悟等,都化為文字給第一線的從業人員與團隊領導人參考。 一年多來,肆虐著全球各地的新冠肺炎疫情,在5月狠狠地衝擊了臺灣,這波疫情來得既急又猛,幾乎讓我們措手不及。 看著每天確診人數及死亡人數的增加,面對警戒層級的增高及延期,除了讓人感到不捨遺憾外,更引得人心惶惶。 因為從種種跡象顯示,都可看見許多我們面對疫情準備的不夠,例如篩檢及醫療量能的不足,疫苗的欠缺,防疫行政措施的混亂等等,明顯跟不上疫情需求的暴發式增長,讓人們都歷經了一段時間的慌亂與驚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