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8日 · [2022.09.08]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為加深了解多元種族文化,元朗商會中學中四級學生鄧琛炫、方臻言和楊凱嵐於活動當日充當小記者和攝影師,訪問居港超過50年、烏都語圖書館創辦人Sagar (圖)的居港經歷及開辦圖書館的理念。 Sagar的烏都語圖書館位於尖沙嘴美麗都大廈。 烏都語是巴基斯坦的國家語言,亦是印度憲法承認的語言。 Sagar有感本港公共圖書館較少其他民族語言的書本,所以30年前自發把烏都語圖書放置在辦公室內供會員借閱,館內現時收藏逾萬本烏都語及英語圖書,希望透過圖書傳承家鄉文化,並分享給對多元民族文化有興趣的人。 Sagar居港逾50載,他形容香港是個特別的地方,香港人很「lovely」,當方臻言感謝他喜歡香港時,他反問:「Why not?

  2. 2024年3月11日 · 祖籍台灣台中的全國政協委員、台盟遼寧省委會主委睿昨表示,愈來愈多台灣人在大陸安居樂業,一名台籍教授在台灣時因無房,自嘲「無殼蝸牛」,但大陸使他「實現自我價值」,成功買樓。

  3. 2024年3月22日 · 【明報專訊】卑詩大學 (UBC)溫哥華校園旁保留地 (Endowment Lands)兇殺案,一名華裔男子被控二級謀殺。 涉案的35歲梁姓男子 (Yang ‘Christopher’ Liang,譯音),於周四被卑詩檢控服務署 (BCPS)正式落案控以二級謀殺罪名。 事發於上周三深夜11時42分許,皇家騎警大學分局接報,指保留地捷徑路 (Shortcut Rd.)5400號路段一城市屋住宅內,一名女子身體出現狀況。 警員到場後在單位內發現一名女子重傷死亡。 經檢驗後證實死因有可疑,當場拘捕一名男子和一名女子。 整合兇殺調查組 (IHIT)發言人指,死者與兇嫌互相認識,相信案件涉及親密伴侶暴力事件,由於案件已交到法院審理,不會透露更多細節。 至於涉案被捕的女子,警方未有提供其最新消息。

  4. 2018年6月3日 · 明報 > 新聞 > 港聞. 陸上蜑家妹:我籍貫係銅鑼灣 「有啲特質 喺度長大先擁有」 [2018.06.03] 發表 推文. 李敏婷(圖)家族七代以前已扎根銅鑼灣避風塘,她是家族首代在陸上出生的蜑家人。 不在水上生活,她曾對蜑家人概念模糊,不知「籍貫」在何處,但現在問她,會毫不猶豫地答:「銅鑼灣! 」再問她想買船還是買樓,她二話不說:「買船! 」(曾憲宗攝) 銅鑼灣避風塘現時泊滿舢舨、帆船和遊艇,李敏婷(圖)坐在小艇內,細看爺爺與父親成長的地方,偶與艇家談起是否認識某個世叔伯。 她說,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銅鑼灣避風塘都會舉行活動慶祝譚公誕,以往都會跟隨爺爺來參加,故認識不少避風塘內的水上人。 (曾憲宗攝)

  5. 2020年10月22日 · 【明報專訊】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係香港首個無宗教背景嘅華人永遠墳場,卜葬唔少歷史名門望族。 長春社計劃喺墳場舉辦免費導賞「落地生根」探知行,導賞員會帶領參加者走訪墳場內唔同名人嘅墓地,包括已故北京大學校長元培、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等,介紹佢哋嘅生平故事,希望藉此畀市民了解華人喺香港「落地生根」嘅故事。 導賞團會造訪22個墳墓,導賞團搵嚟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做專家顧問,設計呢個具歷史價值之旅。 Emily噚日率先遊覽咗幾個墓地,由於墓地唔係集中於一處,而係散佈山上同山腳,都幾考腳骨力。 主辦者話原本預計每團約30人,但由於疫情關係暫未有推出日期,有興趣市民就要等等喇。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

  6. 2016年6月7日 · 3人早前裁定罪成,法官昨判刑時表示,陳及女被告並非香港市民,卻來港詐騙聯交所及本港的上市公司,他們不誠實的行為嚴重影響香港股巿,亦誤導公眾。 陳被判囚7年9個月,另外兩人則分別被判監8年3個月及5年,3人同時被剝奪擔任任何公司管理層資格10年。 官批非港人來港詐騙. 高院陪審團早前裁定3名被告共兩項串謀詐騙及一項洗黑錢罪成。 首被告陳克恩 (48歲)昨被判入獄7年9個月、次被告女商人Hao May (53歲)則被判監8年3個月,第3被告Yee Wenjye (44歲)被判監5年。 法官判刑時稱,陳與女被告明顯是詐騙案中的主謀,第3被告的角色雖不及另外兩人重要,但他負責做假帳目,在案中扮演不可或缺的一環。

  7. 2023年2月20日 · 1970年代當廉署成立,要通緝貪污探長,磊樂與南江隻手遮天的年代落幕。 有關當年四大華探長的故事,充滿戲劇性,港產片早已拍到爛;據聞此片初剪版本6小時,相等於兩集《阿凡達》加起來的長度,自然不可能在戲院上映,刪減至現在144分鐘的「折衷」版本,到底犧牲了多少細節、人物塑造,以及真正想表達的宏觀藍圖? 大概只有身兼編劇的導演翁子光才知道。 將來可會像《梅艷芳》一樣,剪出導演版在串流平台播放,為電影補白? 說要補白,因為《風再起時》野心太大,人物衆多,枝節繁雜,現在看來服裝、美術、攝影等拍出舊氣氛,算考究精緻,然而風格並不統一。 此片由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講到結尾八九十年代;提及磊樂在學堂受訓、香港淪陷等回憶片段,以黑白呈現,又不時加插真實新聞片段,看似為加強實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