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2月22日 · 計算工具 (僅供參考) Running Pace Calculator (英文) 馬拉松配速指南 (中文) 配速計算器 (中文) 不少跑手在比賽時也會使用配速手帶,注意手帶上印有適合自己的目標時間才有用 用途

  2. 2019年10月16日 · 現時的智能電話中,已有很多 App 可下載來用作計算 VDOT,用法簡單,只要輸入跑步距離和完成時間就可計算到目標距離的完成時間。 可於App store 免費下載. 只要輸入距離和時間. 就可得到跟圖表顯示一樣的預計數字. 當然,賽道的高低起落和比賽當天的天氣,都會影響選手的發揮。 例如渣馬尾段的西隧斜路,配速一定會減慢下來。 又例如 MGC 起跑溫度大約是攝氏25度,濕度72%; 到10點至11點的天氣升到30度以上。 在這炎熱天氣下,運動員們體力消耗會大大增加,從而影響配速。 這又會是另一個計算方法了。 Fitz連結: https://fitz.hk/?p=126629.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 達夫. 賣了十多年鞋,總會學到一點知識。

  3. 2017年3月30日 · 1小時行走4公里. 每上/落一條等高線 (20米),需時3分鐘. 上述2項以行山者背負10公斤為基礎,之後每3公斤負重再每公里加5分鐘. 例:行走8公里,並爬升了600米,負重1公斤. 答案:8公里 (2小時) + 600米 (1.5小時) + 0= 3.5小時. 外國山友製作的計算表. 注意,這個「定律」只能作為初步參考。 在行山圈子裏,普遍認為這三項假設,未必切合香港人的體質,以及香港山野的狀況。 《 山藝讀本 》作者 何偉明 (明哥) 亦曾經提及,香港山界一般以「1小時行走3公里」作假設去計算。 故此,預計行山所需的時間,除了上述假設外, 還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同行人士的特殊情況,如有小朋友、老人家. 中途的休息時間. 天氣狀況. 山徑路況.

  4. 2024年4月10日 · 在三者之中配速是最不重要的,因為隨著你的有氧能力提高,配速肯定會慢慢提高。 如果過分關注配速,長期在高心率下跑步,除了感覺到不舒服之外,實際上身體在承受著未試過的壓力,肌肉和關節都長期在臨界狀態下運作,就會容易受傷了。 剛開始跑步,建議以最大心率的50-60%的輕鬆跑為主,簡單計算是 (220-年齡) x 50-60%。 之後再加入間歇跑;到可以控制配速就開始配速跑,慢慢地跑步課表就會成形。 亦可以保持這種跑法,就是發哥在用的「超慢跑」;這種低心率跑,有人會可以練到 Sub-3 的。 在循序漸進下,經過堅持跑步一段時間後,靜息心率就會降低,心肺功能會隨著改善。 之,之後可以承受更大強度的訓練,同樣心率下配速肯定會越來越快的。 按照心率跑法是最安全的訓練方法,每次訓練結束後身體也不會太疲勞。

  5. 2017年3月24日 · 一般來說要針對最弱的重點項目加強,假設您輸入了十公里成績檢測出來的跑力,發現全馬成績比您當前的最佳成績還要快上許多,便可以快速知道您當前的長距離有氧耐力仍有相對應的進步空間。 反之若是全馬成績計算出來的五公里成績無法達到通常是欠缺速度訓練或是有可能測驗的成績並不是最佳狀況可以找時機再重新檢測一次。 【競賽跑力檢測】︰ 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article/single/76. 弱點一目了然 (From RunningQuotient) 以上月10公里比賽成績 (41分46秒) 對應 RunningQuotient 的競賽跑力檢測, 現時全程馬拉松實力落於3小時15分左右 (跑力50.3)。

  6. 2016年11月28日 · 網上有很多幫助大家計算每天熬量消耗的工具就是根據以上三個項目計算, 其中最有名的是 Harris Benedict Equation 公式,重點如下: BMR 男性= 66 +(13.7 X 體重kg)+(5 X 身高cm)-(6.8 X 年齡) BMR 女性= 655 +(9.6 X 體重kg)+(1.7 X 身高cm)-(4.7 X 年齡) 然後,加入「運動程度」造因素,將 BMR X 運動因子, 運動因子為下; 很少或沒有運動 - BMR x 1.2. 一星期運動一至三次 - BMR x 1.375. 一星期運動四至五次 - BMR x 1.55. 一星期運動六至七次 - BMR x 1.725. 以筆者為例,體重64kg,身高173cm,28歲,

  7. 2018年8月16日 · 過往筆者都在不同文章探過心肺強度指標的應用當中最大心率百分比」(Max HR%) 最常見於大眾層面然而使用這方法的前提是要先釐定運動者的 Max HR不少朋友卻對此數字的計算方法存疑藉今次機會再跟大家分享一些國外的運動文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