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1日 · 一、使用限時動態,精準找到你的客群. 社群軟體行銷,許多業務人員最大的困惑是──哪些客戶會看到? 因為許多客戶並沒有按讚的習慣。 「限時動態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我們發的文章,不一定每個讀者都會點讚,但是只要閱讀過我的限時動態,都會出現在後台的左下角,這一點,至少能確知他是此軟體的活躍用戶,也就是說,他可能是潛在的粉絲。 」朱柏安表示。 除了找到客群,朱柏安還加入互動,他舉例:「我發的每一篇文幾乎都是問句,以此來增加大家討論度。 近期更加入投票,請大家幫我選選項A和B,我很喜歡IG這個設計,你一定要投票才能看到別人投了什麼,持相反意見的一方還會主動來找我討論。

  2. 2023年7月1日 · 淑娟將常見的險種整理後以心智圖呈現。 以實支實付醫療險來舉例,最大的功能便是來補足健保不給付的自費項目,其中給付項目又細分為手術、門診、住院以及雜項等。 要特別留意的是,實支實付醫療險是有理賠上限的,且須醫療院所開立的收據(正本或副本)才能申請。 商業保險心智圖不僅能讓客戶瞭解商品的功能,更能避免客戶對商品的誤解(如以為花多少就能賠多少等)。 淑娟更沿用全球人壽的醫療傘概念,改良成自己的版本,她將紙本的醫療傘拆分為8張拼圖,要讓客戶知道要完善每一項保護傘才會完整;此外,淑娟也會讓客戶自行在橘色圓圈內依據認為的急迫程度標上數字,如此就可以得出客戶想要的規劃順序。 而根據客戶家庭成員的組成,在傘下布置小人,其中綠色代表男性,而成人的小人又會更大一些,讓客戶更有帶入感。

  3. 2022年10月1日 · 業務員可以根據受眾不同,在2個平臺發布不同內容的貼文,如FB分享健康知識與養生議題,或是資產傳承的內容;IG則可以發布下班後的生活、旅遊等年輕人較感興趣的話題。 對業務員來說,無論是FB還是IG,都是建立個人形象與品牌的工具,在使用兩者與客戶溝通及交流時,最需留意的是表現出的個人形象是否一致,以及根據受眾的不同,要使用不同的數位語言。 公開或是欲經營的帳號較不適合做為抒發個人情緒的管道,若真的有需要,任鎧麟認為新開私人帳號或是設定貼文權限都是可行的做法。 經營品牌,打造良好「數位第一印象」 細探個人形象,有些業務員強調「狼性團隊」形象,就會以名車、名錶等物質呈現為發文主軸,受眾就較會是其想要增員的對象;又或是想呈現出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樣貌,貼文內容就會截然不同。

  4. 2022年10月1日 · - 2022 年 10 月 1 日. 0. 931. 使用數位工具溝通及線下面談最大的差別還是在於溫度,畢竟客戶的表情及肢體語言傳達出的感受會是最真實的,而客戶也能更精準接收到業務員的關心及想傳達的資訊,該如何在網路上更精準地表達問候及傳遞專業知識,就成了數位時代的重要技能。 大多數人起床第一件事恐怕都是看手機,深怕自己在熟睡時錯過了訊息,而各種生活的空檔也被手機充斥,像是等車、等電梯途中,也會不自覺地將手機拿出來查看,無論是回訊息,還是單純滑FB與IG,透過手機及通訊軟體與他人產生連結已經是日常,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業務員的實體面談能力固然重要,但在網路時代的當下,數位表達力也是重要的技能。

  5. 2023年6月1日 · 「把做好的東西上傳到網路上有一個好處,就是會點開你的影片的人,基本上都會是真心想學習、瞭解的人。 」陳立侖談到,這樣的模式與傳統的客戶經營、登門拜訪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網路上有可能同一時間有很多人在看你的影片,而一般與客戶的拜訪通常都會是一對一。 他察覺到網路上的受眾對於社會保險、稅務、投資等財務領務的相關話題很感興趣,在定期發布影片的第3個月開始,每天甚至收到數十則私訊和留言,有的網友還表示想做進一步諮詢。 「如果我們分享專業知識時不帶任何商品推銷,其實客戶和受眾會更願意聽你說話。 」在自媒體平臺得到出乎意料的成效後,陳立侖決心轉型為一位全方位的財務顧問師、用更大的心力經營自媒體平臺,而不僅是一位單純銷售保險的業務員。 掌握4要點,上手經營自媒體.

  6. 2023年9月1日 · 第1點,沒有名單。 客戶名單是打造保險事業的根本,也是事業長青的源頭,然而許多業務新人,在身邊的親友開發完之後,就會陷入找不到客戶的窘境;此時,任憑業務員一身銷售本領,也無從使力,進而陷入自我懷疑。 第2點,客戶解約。 在蕭人豪的從業經驗中,曾遇到過幾次客戶解約的經驗,探究原由,多半是看見了「更吸引人(如虛擬貨幣、股票等高報酬標的)」的標的,希望將資金轉移以獲取更大的報酬;為了將保險解約,客戶甚至會否定過去簽下保單的理由,而這無疑也形同拒絕了業務員當初的規劃和努力。 或者遭到市場上其他業務員用不當比較,甚至誤導的方式搶單,做正確的事情卻被誤解而感到委屈。 第3點,不斷遭受拒絕。

  7. 2023年7月1日 · 提供舞臺,發揮創造力,打造不一樣的保險團隊. 如果馬上要你說一個對Z世代(1996年後出生,約26歲以下)夥伴的印象,你會說什麼呢?. 你會說厭世嗎?. 還是直線條?. 還是充滿獨特的創造力?. 究竟,保險團隊又該如何針對Z世代夥伴特質打造對應的領導方式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