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長者課程 ywca 相關

    廣告
  2. 課程類別多元化,包括多個幼兒教育及院舍主管培訓課程. 立即查詢

    • 課程範疇總覽

      包括工商管理、工程、設計、酒店旅遊

      資訊科技、幼兒長者服務等

    • 課程推介

      多個證書、專業證書及專業文憑課程等

      提供完善進修階梯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9日 · 港聞. 發佈時間: 2021/09/09. 本港60歲或以上長者中逾四分一有認知衰弱徵狀如健忘及肌力減弱等或增患認知障礙風險如及早介入可逆轉理大團隊研新系統結合虛擬實境VR遊戲配合單車機模擬日常生活場景同步進行認知及肌肉鍛練證實參與者認知能力有所改善下階段將邀請更多長者參與未來或供應予長者中心作訓練68歲胡秀蓮近年常在商店忘記想買物品,如在雜貨店要店員多次詢問均無法回答,直至回家煮食才想起要鹽,自己亦感困惑。 她後經街坊介紹到長者中心,開始試用理大「虛擬實境運動認知訓練」系統,她指起初掌握VR有難度,操控較慢,但後期漸上手,「愈玩愈起勁」,完成訓練後仍想繼續,日常健忘情況減少,人亦變得較開心。 理大研發 模擬日常「過關」訓練.

  2. 2020年12月8日 · 認知障礙症是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士面對的問題有醫生指若發現長者經常在傍晚時出現情緒異常有關長者可能患上日落症候群」,已患上輕度認知障礙MCI的跡象呼籲其家人盡快帶他們求醫並引述研究顯示如及早接受特定營養組合治療3年間認知能力的衰退速度可減慢6成。 長者染新冠易致死 , 有認知障礙更危 , 詳情即睇【 下一頁 】 內科專科醫生陳鎮中表示,疫情下市民多了在家工作,子女可更易發現家中長者的異常,例如在傍晚出現坐立不安、情緒變差或煩躁的情況,嚴重的可能有幻覺,而這些情況統稱為「日落症候群」,可能是長者患上認知障礙的跡象,子女如注意到長者多日出現這類情況,應盡快與他們求醫,以確定他們是否患上MCI。 85歲長者發病率高達42%

  3. 2016年4月8日 · 課程包括60小時訓練一半課時由註冊護士教授餵哺及照顧技巧另一半時間則由社工教授兒童心理及兩代育兒協調仁愛堂也是籌辦課程機構之一當值社工吳姑娘指中心九月才開辦課程自從社署上月推出宣傳已有20多人查詢。 「部分來電查詢的長者子女雖未懷孕已想了解課程亦有子女為父母探路希望父母學懂湊B技巧減少兩代育兒衝突。 新抱冀奶奶學新一代湊B法. 吳指,有孕婦引述朋友經歷,形容朋友坐月時深感奶奶換片功夫馬虎,例如沒有用濕棉花為嬰兒抹屁股,弄得屁股「紅晒」。 雙方為如何照顧BB有異議,該孕婦為不想重蹈朋友覆徹,故想奶奶學得新一代育嬰技巧。 婦女服務聯會主席歐陽寶珍指祖父母年輕時有照顧嬰孩經驗,相信經過科學化及系統化訓練,可配合年輕父母的要求。

  4. 2019年11月20日 · 發佈時間: 2019/11/20. 如果大家都能活到120歲,60歲只算是中年? 到底幾多歲才能退休? 英國一名65歲男子因病失業,惟他日前在當地就業中心等候與職員面談時,卻不幸猝死。 其友人指男子身患糖尿病,但不久前就業中心經仍鑑定他的身心狀態適合再度投入工作,未料最終竟悲劇收場。 據報,事發於上周五(15日)早上9時半左右,涉事男子正在就業中心排隊等待預約有關「求職者津貼」(Jobseeker' s Allowance)的面談。 未料,他坐在椅子等待時卻突然全身癱軟,人事不醒,任由其他人怎麼搖都沒有反應。 職員見狀後,立即與其他熱心民眾協助疏散人群,有人立即將男子平放地上,為他進行心肺復甦(CPR),並且電召救護車。 然而,當救護員趕到現場後,證實男子已經返魂乏術。

  5. 2021年10月12日 · 發佈時間: 2021/10/12. 人口老化問題趨嚴峻黃金時代基金會聯同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於去年底進行香港智齡生活調查」,以網上問卷訪問逾1,100位45歲以上人士發現三文治世代」,即需照顧上下兩代的中年人在經濟和身心都需支援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譽教授陳麗雲指,約7成半受訪者對目前儲蓄、未來財務狀況等滿意度一般。 黃金時代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容蔡美碧稱,政府應協助他們增進理財知識,就中高齡就業趨勢提出政策,提升社會參與。 陳又指,近5成人望居家安老;但有逾半人沒與家人商量後事安排。 容蔡美碧建議政府增加家居與社區照顧服務,助市民計劃晚年生活。 內容標籤. 香港. 經濟. 就業. 人口. 儲蓄. ↓消委會「兔年十大消費新聞」選舉大抽獎↓.

  6. 台灣完成營養學位可到上述四地修讀深造課程按要求而取得資格回港則可修讀港大SPACE與英國大學合辦的課程修畢後透過學院的安排實習及應考專業考試也可以最終可獲英國Health Professional CouncilHPC發出英國執業營養師資格

  7. 發佈時間: 2018/01/10. 最近遇到兩位女長者,在個人宗教信仰上都有不同的體驗。 兩位長者都已經年過80歲,但仍十分健康。 第一位是中醫師,她因為祖先及先輩都是佛教徒,所以她是在佛教環境下長大的。 但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她認識了基督教,之後上聖堂、禱告。 不過,她並沒有因為這樣而不去思考人生的生老病死命題。 她覺得把所有事情,透過向上帝虔誠禱告就會得到答案,這就像是把問題交給一個代理人,自己不用再擔心,好像有點不勞而獲。 但是佛教徒則是要透過自己的努力,把個人的業力改變,能否成功,還是要靠自己。 另外一位長者,是成年後才認識佛教。 這位善信在認識佛祖以後,十分用心去學佛。 她更常常單身獨自跑到北京,去找智者作個人授課指導,每天差不多用上六小時左右來學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