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2月5日 · 葛珮帆在會議上指,收到好多市民反映,「點解(身份證)唔係同特區護照一樣,好大隻字寫住中華人民共和國……點解淨係寫住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後面區徽好細,細到根本一般人都無法用肉眼,可以睇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2. 6 小時前 · 稱絕無港獨意思 向社會及公眾市民深切致歉 總會表示,葉主席的講稿原意並非指香港及中華台北是一個國家,「完全是沒有『港獨』的意思」,會方就今次開幕演講引起的誤會向社會及公眾市民深切致歉。該會稱堅決支持及擁護基本法及一個中國原則,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 ...

  3. 2020年7月2日 · 345. 《港區國安法》6月30日實施,7月1日大批市民上街示威,當中有人舉起寫上「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字句的物品。. 政府發言人表示:「『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口號在今時今日,是有港獨、或將香港特區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分離出去、改變特區的法律地位 ...

    • 「忠誠論」Vs「移民潮」
    • 「居民」Vs「公民」
    • 「香港中國公民」Vs「內地中國公民 」
    • 「制度性問題」Vs「結構性困局」
    • 「文化認同」Vs「政治認同」
    • 「世界公民」Vs「大英子民」
    • 「雙重國籍」Vs「單一國籍」
    • 「本土忠誠感」Vs「香港疏離感」
    • 「解釋基本法」Vs「修訂本地法」

    「國家安全依靠諸多力量,人力、武力、財力,最重要的是人心之力。沒有忠誠,什麼力量都難免成為敵人的戰利品。忠誠是構成政治體同一性最重要的道德要素和原則,也是代表制責任原則的道德基礎。沒有公民的忠誠,國家就沒有政治同一性;代表若不忠誠,就會出現代表制危機。」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端洪早前(12月4日)獲邀擔任特區政府主辦「國家憲法日」網上座談會主講嘉賓,期間多次談及「公民忠誠」的重要。 他指出,「香港中國公民」的政治忠誠是一種複合結構的忠誠,一方面要忠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另一方面要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港區國安法》則是「維持底線忠誠的常態法治手段」。 這番理所當然的「忠誠論」,正和當下沸沸揚揚的「移民潮」和「潛逃潮」形成強烈對比——《港區國安法》自7月1日起正式在香港實施後,...

    香港一般多談「居民」而少提「公民」,《基本法》也幾乎是以「香港居民」作為特區主體。問題是,兩者明顯有別 —— 前者意指固定居於某地的人士,後者則指具有某國國籍而且享有該國憲法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的人民 —— 但偏偏,基於「一國兩制」的特殊性,以及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複雜性,《基本法》主要採用「居民」非「公民」概念。 「其最大的特點是,儘管香港特區是單一制下直轄於中央政府的一個特殊行政單元,但它的居民卻並不都是中國公民。」北京港澳學人研究中心理事、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黎沛文於2018年在內地學術期刊《當代港澳研究》發表《從居民到公民:香港人國家認同主體資格的建構》一文,提到當局之所以採納以「香港居民」為主體論述的 份制度,主要為令香港順利回歸,也考慮到當時香港居民中有不少外籍人士的客...

    問題是,在憲法學上,「公民」才是「基本權利」的主體,也只有「公民資格」才是和國家相對的「政治道德資格」,但《基本法》卻把「居民」作為「基本權利」的主體,把「永久性居民」作為「政治權利」的主體﹐令「香港永久性居民」當中的「中國公民」陷入尷尬。 「應該賦予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的公民資格以什麼內涵?他們的基本權利除了對應於香港特區政權,和國家如何對應?《基本法》豁免了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對國家的納稅義務和服兵役義務,在他們身上,國家主權如何體現?如何培養他們的公民意識?」上述《憲法》與《基本法》專家陳端洪早於2016年發表《理解香港政治》一文,提出需要重新新檢視「港人法律身份安排」。 陳端洪解釋,「居民」只是一個地方行政管理的概念,並不具備任何政治內涵,但中央卻對香港寄予過高政治期望,...

    本身是中國法學會港澳基本法研究會會員的黎沛文,也在前述論文當中指出「港人法律身份」制度的缺失。他認為,照理說,在「一國兩制」之下,應該形成一套由國家和特區層面互相重疊的「香港居民基本權利體系」;然而,在具體運作過程當中,儘管「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在《基本法》裏得到有效保障,但在《憲法》中所享有的基本權利卻不完整,即不能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的公民權利 —— 以「政治權」為例,《基本法》第21條規定「香港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可以依法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但實際上主要是透過全國人大或全國政協的身份以政論政,未有全面落實至在內地政府部門擔任公職的層面。 「『香港居民』(在)《憲法》基本權利實現保障不足的根本原因,係『香港居民』在我國《憲法》秩序中的基本權利主體地位尚缺乏明確的界定,『香港居民』難以在憲...

    有份撰寫《「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的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強世功,也早於2010年便發表《國家認同與文化政治——香港人的身份變遷與價值認同變遷》一文,從殖民地歷史詳談「香港人」的中國公民身份缺失。 他提到,從種族意義上看,香港大多數居民都是「漢人」,從文化意義上看,是地地道道的「華人」,所以在漫長的殖民時期,香港人從來沒有意識到與內地居民有別;但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其文化認同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而非傳統中國的儒家正統,加上國共長期的文化對抗、其後香港經濟騰飛,都令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出現分歧,不但在「舊中國人」和「新中國人」的文化認同中掙扎,甚至逐漸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形成一種以「香港人」作為獨立身份的優越意識。 強世功指出,「香港人」的歸屬認同感離不開政治意識的覺醒——...

    時至今日,諷刺的是,儘管不少香港年輕人總以「世界公民」自居,又不時歌頌港英政府的「公民教育」啟蒙「香港人 」的價值追求;然而,只要翻查殖民時期的公民教育制度與內涵,不難發現當今香港人對於「公民身份」的認知缺失,正正源於充斥殖民主義的所謂公民教育。 籠統而言,歐美地區的公民觀念較為傾向自由主義,比較重視個人權利,而東方社會則普遍認同以群體主義為基礎的公民觀念,強調成員在社會當中的倫理責任,其公民教育也比較傾重道德教育。為了營造理性的威權管治,港英政府自「省港大罷工」後便着力透過公 教育進行文化改造,除了刻意區隔文化中國與政治中國、灌輸特定政治知識,以鞏固資本主義制度、嚴防共產主義在港擴散之外,還迴避民族認同、殖民壓迫,以及主權觀念等議題,形成一種「疏離式的子民教育」,既不強調國族身份的認同,也...

    由於英國相信「公民身份」與生俱來,所以凡在英國領土(包括殖民地或自治領)出生的人,都具備成為「英國臣民」的資格,因此,香港自1842年被英國殖民之後,在香港出 者都是「英國臣民」;後來英國不斷收緊入境和入籍政策,讓殖民地或自治領土執行自己原有國家的「公民身份」,同時保留「英國臣民」資格,稱為「聯合王國及殖民地公民」(CUKU),並容許部份人士自由進出或定居英國;至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愈來愈多殖民地「臣民」移居英國,當局再以「英國公民」、「英國屬土公民」、「英國海外公民」三種身份取代CUKU,所有曾經憑藉香港關係成為CUKU、或者在1983年後於香港出生的人士,都將成為「英國屬土公民」——原則上沒有居英權。 《中英聯合聲明》令「香港人」的身份屬性再起變化。英方在備忘錄中提到,香港回歸後原有的「...

    當時500多萬香港人口當中,有350萬人擁有「英國屬土公民」身份,另有約200萬人具備有關申請資格。英國政府為控制移民人口,新增名為「英國國民(海外)」的英國國籍,讓香港的「英國屬土公民 」自願申請,他們可以免簽證前往英國,但不享有居留權,也不可於香港、澳門及中國內地享有領事保護權。直到1989年「六四事件」,港人信心跌至低點,強烈呼籲英國政府給予「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人完全的英國公民身份,但當局未有接納,只同意推出五萬個名額的「居英權計劃」予有貢獻人士,由 港督向國務大臣推薦他們成為英國公民。 儘管英國曾於《中英聯合聲明》中承諾不會賦予原有「英國屬土公民」享有居英權,但實際上在香港回歸之前,卻又不斷增設不同入籍條件的英國國籍。全國人大常委會遂於1996年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

    作為致力推動香港積極落實「一國兩制」的倡議型媒體,《香港01》向來提倡有關當局必須正視各種不利陸港關係的問題,如我們早就呼籲香港修正現行「居民本位」制度,改以「公民為本」的法律身份,建構一套專屬於「中國香港特區」的「公民-永久居民-居民」三級公民制度,好好釐清國家和特區應該賦予我們怎樣的公民權利,我們又該如何回應對國家和特區的公民義務等,藉此體現國家主權、培養公民意識、再塑身份認同 —— 首當其衝的,就是解決「雙重國籍」的渾沌。 身兼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曾經指出,假如英國執意為BNO擴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可能會就《基本法》第24條進行解釋,如基於香港現實問題,全面貫徹《國籍法》當中的單一國籍原則,澄清擁有「中國國籍」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旦持有外國護照,等同自...

  4. 2023年3月10日 · 中國觀察. 韓正重新出山:見證香港大調整 退休常委任國家副主席成慣例? 撰文:應濯. 出版: 2023-03-10 11:57 更新:2023-03-10 14:19. 15. 3月10日,已經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韓正,當選為中國國家副主席。 如同五年前當選國家副主席的王岐山一樣,韓正會繼續享受正國級待遇,或協助國家主席習近平負責外事工作。 韓正全票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香港01直播截圖) 在今次當選國家副主席之前,今年1月韓正成為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3月4日又成為全國人大會議主席團成員。 根據中國政壇的規律,已經確定退休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通常情況下不會再成為新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5. 2024年3月1日 · 中國外交部. 中越關係. 越南. 南海. 外交部周五(1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北部灣北部領海基線的聲明》。 聲明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根據1992年2月2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

  6. 2020年5月22日 · 香港01》透過6大Q&A助讀者了解。 Q1:甚麼是國家安全? 根據中國《國家安全法》定義,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北京國際關係學院編著的《國家安全學》一書中則對「國家安全」概念有以下論述:國家安全是國家的基本利益,是一個國家處於沒有危險的客觀狀態,也就是國家沒有外部的威脅和侵害也沒有內部的混亂和疾患的客觀狀態。 國家安全涵蓋範疇廣泛,基本內容包括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等。 (資料圖片/曾梓洋攝) Q2:國家安全包括哪些基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