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骨關節炎統計 相關

    廣告
  2. 中元堂註冊中醫診症,百年跌打古方,揉合正骨復位手法. 品牌源自1978年,註冊老跌打醫師創立,祖傳秘方。註冊骨醫服務改善坐骨神經痛、脊椎側彎、頸痛

    • 睇跌打有冇好介紹

      中醫拔罐治療有效疏通經絡增血液循環

      促進深層軟組織恢復

    • 關於中元堂

      中元堂由超過五十年行醫中創立

      中元堂由註冊中醫成立主理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6日 · 根據醫管局本年初的統計數據顯示本港65歲或以上長者中每3人便有一人曾經跌倒過其中膝關節退化作為老年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對長者的行動能力及平衡感造成了不小影響進而增加了跌倒的風險膝關節退化是一種隨着年齡增長而逐漸顯現的生理現象其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結構的受損包括軟骨磨損關節間隙變窄等。 這些變化不但會導致膝關節疼痛、僵硬,甚至還會影響到長者的平衡能力,令他們進行基本活動如步行、上落樓梯等也困難重重。 因此,膝關節退化正正是導致長者跌倒的主要因素之一。 除了膝關節退化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會增加長者跌倒的風險。 首先,長者的肌肉力量逐漸減弱,這會影響到他們的支撐力和避免跌倒的反應能力。 其次,他們的感官出現異常及退化,特別是視力和平衡感受器官功能有所下降。

  2. 2024年3月12日 · 事實上在疫情期間醫管局的指定診所及遙距診症服務一共為超過511,600人次提供醫生診症服務當中約130,100人次為五歲或以下或70歲或以上的較高風險感染人士反映遙距醫療的普及有助紓解本地醫療系統並在非常時期為面臨重大負荷的公營機構發揮重要的輔助作用。 筆者相信推動數碼共融是醫療保健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期望本地公私營醫療機構及平台全力配合政府,推動銀髮族的數碼共融,與醫療系統發揮協同效應,提升長者醫療水平。 吳詠欣女士是DrGo 商務總監,DrGo為HKT的集團成員之一。 吳詠欣小姐在市場推廣業的經驗非常豐富,在不同快速消費品公司的工作經驗超過20年。

  3. 2020年8月2日 · 發布時間: 2020/08/02 11:49. 最後更新: 2020/08/02 11:49. 分享:.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一項調查發現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多達98種包括脫髮和關節痛。.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全球超過1,730萬人確診。. 美國疾控中心本月初指,新冠患者主要會 ...

  4. 2021年1月22日 · 腱鞘囊腫在手腕部的軟組腫瘤中大概就佔了50-70%,多見於青壯年女性患者約是男性的3倍除了在手腕背側常見之外也會出現在腕部大拇指側及手部掌指關節足踝部等處。 「腱鞘囊腫怎樣形成我們的手腕足踝關節處有許多的細小的肌腱支配著手腕指足踝趾的靈敏動作肌腱的外層就被腱鞘包圍保護腱鞘內含有淡黃色的黏稠液體具有潤滑的作用可使肌腱在腱鞘內流利的滑動。 當腱鞘受損,這些潤滑液漏了出來,就可能會慢慢的累積成一個球狀囊腫,叫做「腱鞘囊腫」,中醫又稱「筋瘤」。 「腱鞘囊腫」的形成與個人體質,及平常工作或活動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5. 2020年2月26日 ·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持續惡化,對醫療方面的需求增加。 由於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不少人都患上慢性疾病和退化症,這都不是傳統藥物或手術可以根治,一般都需要透過物理治療師的協助。 現時註冊物理治療師只有約3,000名,據政府發表的《醫護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研究顯示至2030年,本港將欠缺933名物理治療師。 可見業內人手供應出現長期不足的問題,加上物理治療師行業近年出現退休潮,對物理治療師的需求更是有增無減。 踏入數碼化時代,面對現時效率不足的醫療服務,轉型數碼似是勢在必行。 隨着與日俱增的醫療需求及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各種醫療保健相關的新物料相繼面世,檢測裝置、輔助治療工具和手術設備推陳出新,為病患者及復康者帶來新希望。 推行醫療科技 港需要時間適應.

  6. 2022年7月14日 · 商業. 發布時間: 2022/07/14 17:46. 最後更新: 2022/07/14 23:18. 分享: 在顧客的角度而言,24小時健身中心最大的好處在於時間彈性。 (資料圖片) 疫情期間,健身中心及體育處所均面臨長時間停業。 不過,自4月21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不少市民又重拾運動習慣。 有調查發現,過半受訪者選擇到24小時健身中心做運動。 【NFT】6IXTY8IGHT推2000個「Bold Bunny」收藏品 可享原價6折優惠.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在6月下旨進行調查,發現,超過一半(55.1%)的受訪者選擇24小時健身中心作為他們運動的地方。 其次受訪者選擇戶外運動場(23.7%)及家居運動 或健身(23.2%)。

  7. 2023年3月19日 · 推展樂齡科技應用 訓練認知障礙患者.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預計,全球在2050年將有超過7億人患有聽力障礙,若根據聯合國預計2050年全球人口增長至97億,亦即是每14人之中就有1人患聽障。 而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 (The Lancet)》早在2020年研究指出,聽力喪失是其中一個導致患有認知障礙的「危險因子」,並在12個危險因子中排行第一。 由於聽覺是與人互動的重要能力之一,早前亦有不同國際研究提到聽力退化人士可能會為無法順利與人溝通而感落寞、變得更封閉,產生抑鬱症狀外。 同時,由於大腦神經用進廢退,減少接收刺激,主管聽力及記憶認知的顳葉部位就容易萎縮退化,伴隨而來的就可能是認知障礙症。 此後,他更盼望實踐更大的目標,引入延緩或訓練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樂齡科技」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