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黃世賢醫生. 提供意見的範圍. 1. 根據科學基礎,就保障市民免受腸道傳染及食物傳播疾病影響的公共衞生措施,向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提供建議;以及. 2. 因應疾病流行情況的變化及醫療科學的發展,檢討及擬訂有關處理腸道傳染及食物傳播疾病,及其風險因素的公共衞生策略。 討論文件 / 建議.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與防控措施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 (只備英文版) 2012至2021年本港腸道傳染及食物傳播疾病情況 (二零二三年二月) (只備英文版) 隱孢子蟲病的流行病學與防控措施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 (只備英文版) 本港與諾如病毒有關的急性腸胃炎爆發最新情況 (二零一八年八月) (只備英文版) 本港李斯特菌病的最新流行病學情況 (二零一八年八月) (只備英文版)

  2. 2019年12月10日 · 2019年12月10日. 病原體. 黃熱病是一種由黃熱病病毒引致的急性傳染病,主要感染猴子和人類。 此病毒流行於非洲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地區。 過去幾年,在非洲和美洲的許多國家都錄得有黃熱病個案,當中巴西、剛果、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和南蘇丹更出現了大型爆發。 病徵. 大部分的黃熱病患者可以沒有或只有輕微病徵。 部分患者會出現發燒、肌肉疼痛(尤其是背痛)、頭痛、食慾不振和噁心或嘔吐。 大多數患者的情況會好轉,病徵並於 3 至 4 天後消退。 患者痊癒後一般可產生免疫力,不會再受感染。 然而,有少部份患者會轉化成嚴重的疾病(如高燒、黃疸病、出血、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 一些個案亦可能會出現繼發性細菌感染。 嚴重病例的死亡率為 30 至 60%。 傳播途徑.

  3. 2021年6月14日. 「基層醫療抗生素導向計劃」 抗菌素耐藥性是指當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產生變異,導致用以治療的藥物變得無效。 抗菌素耐藥性是全球公共衞生的議題。 這是一項關乎你和我的問題,因它可影響每一個人、任何年齡、任何國家,導致減低藥效,令治療變得困難、昂貴甚至不可能。 抗菌素耐藥性可自然發生,但在人類和動物身上不當使用抗菌素會令情況加劇。 因此,慎用抗菌素是控制抗菌素耐藥性的關鍵。 應對抗菌素耐藥性需要醫療界、大眾市民、社會各持份者,以及全球之間的通力合作。 基層醫療是整個醫療系統的首層,而家庭醫生是基層醫療的主要提供者,他們於處理抗菌素耐藥性問題上擔當重要的角色, 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4. 2024年2月6日 · 「2019冠狀病毒病」是由一種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 病徵. 2019冠狀病毒病的最常見病徵包括發燒、乾咳及感到疲乏。 其他病徵包括喪失味覺或嗅覺、鼻塞、結膜炎、喉嚨痛、頭痛、肌肉或關節疼痛、皮疹、噁心或嘔吐、腹瀉、發冷或暈眩。 有些受感染者只有很輕微或不明顯的病徵,有些則可能出現嚴重的徵狀,例如呼吸困難、胸口痛或精神混亂等。 2019冠狀病毒病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包括呼吸衰竭、急性呼吸困難綜合症(ARDS)、敗血症和敗血症性休克、血栓栓塞及/或多器官衰竭,包括對心臟、肝臟或腎臟的傷害。 有些患有 2019冠狀病毒病的兒童和青少年可能會出現一種罕見但嚴重的疾病,稱為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IS-C),導致多器官衰竭和休克。

  5. 1. 根據科學基礎,就保障醫護人員、病人及市民的感染控制措施,向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提供建議;以及. 2. 因應疾病流行情況的變化及醫療科學的發展,檢討及擬訂有關處理傳染病及其風險因素的公共衞生策略。 討論文件 / 建議. 醫院外科器具的消毒及滅菌建議 (二零二三年十一月) (只備英文版)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SARS-CoV-2)的傳播: 對感染控制措施的影響 (二零二一年五月) (只備英文版) 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和感染控制科學委員會就公眾於公共地方使用外科口罩的共識意見 (二零二零年二月) (只備英文版) 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和感染控制科學委員會檢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後的建議 (二零二零年二月) (只備英文版)

  6. 2024年4月3日 · 2024年4月3日. 病原體. 金黃葡萄球菌可存在於一些健康人士的鼻腔內和皮膚表面。 此類帶菌者是沒有病徵的。 但是,該病菌偶爾會引起疾病,包括皮膚、傷口、尿道、肺部、血液感染和食物中毒。 抗生素能有效治癒大部分金黃葡萄球菌感染,但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是一種對甲氧西林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細菌株,並對常用的抗生素如苯唑西林、青霉素、阿莫西林和頭孢菌素等產生耐藥性。 各界普遍認為不正確使用抗生素,是導致病菌出現耐藥性的原因之一。 任何人也有機會帶有或感染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風險會隨着身處於人多擠逼的地方,或參與與他人有皮膚接觸的活動而增加。 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感染較常見於曾住院病人、院舍宿友或曾於醫療機構如透析中心等接受抗生素治療或入侵性醫療程序的人士。 病徵.

  7. 2023年4月18日 · 急性腸道傳染病(急性腹瀉)可由多種不同的病原體引起,常見的病原體包括細菌(如沙門氏菌及副溶血性弧菌)和病毒(如諾如病毒、輪狀病毒、札幌病毒和星狀病毒),較少見的病原體包括引致桿菌痢疾、霍亂及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等的細菌。 任何年齡人士皆有可能患上急性腹瀉,當中尤以兒童最容易受影響。 病徵. 急性腹瀉患者會出現大便頻密並且呈稀爛或水狀的情況,同時可能出現嘔吐及發燒。 病情通常輕微,一般會自然痊癒,但部分較嚴重的個案可能會出現脫水甚至休克等併發症。 傳播途徑. 急性腹瀉通常是透過受污染的手或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或飲品傳染,間中亦可經嘔吐時產生的帶病毒噴沫傳播。 院舍和幼兒中心等環境可出現急性腹瀉爆發。 潛伏期. 由細菌引起的急性腹瀉一般潛伏期為數小時至5天,病毒引起的則為1至3天。 治理方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