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日 · 保險科技的應用與導入,除了可提升保險公司內部作業流程與效率,隨著應用場景增多,預期保險公司將可蒐集更大量且細緻的數據,並透過數據分析精準行銷,分群分眾提供保戶更適切且實惠的專屬商品;同時,各項科技應用將增加保險生態圈的多樣性,預期也將讓保險業與科技業、醫療業、其他金融業等產生有別以往的競合關係。 鑑於保險產業的諸多變革,南山人壽從商品、服務以及客群設定等層面積極尋找新機會: 商品面: 隨著保險回歸保障本質,將可觸動大眾對保險保障的需求,將引導業務員或協助其他通路轉型,逐步提升長年期及保障型商品,以提高民眾保障。

  2. 2021年4月1日 · 為何而拚? 堅持拚搏的4大動力來源. 在為任何一件事奮力拚搏的同時,「動力」是讓人堅持下去的關鍵之一,有了動力,就會深切明白為何而拚、為何而堅持。 林文英對此提出4項「終生拚搏」的動力來源,而這也是他至今能持續堅持為保險業奉獻47年的關鍵。 1. 改善生活品質: 在IMCC的講臺上林文英回憶道,大約於1976年那段時間,某次活動結束後在回家鄉花蓮的路上,他騎著摩托車前面載著女兒,身後坐著兒子,再後面則是坐著自己的妻子。 那天是傾盆大雨,一家大小穿著雨衣緊靠在一起,就這樣冒雨騎著摩托車趕路回家。 正專注看路騎車的時候,半路突然有人大喊林文英的名字:「林文英,雨下這麼大,要不讓你的孩子和妻子搭我的車吧! 」原來是林文英熟識的朋友開著轎車,停在了摩托車旁,搖下車窗大喊道。

  3. 2021年1月1日 · 「數據是一個未來的資產。 」對保險公司而言,未來發展的決勝關鍵絕對在於數據的運用。 因為我們可以從大數據之中發掘出客戶新的需求,以及掌握客戶的習慣、消費的趨勢等;而人工智慧的應用也愈來愈普及,如在保險公司的作業流程上已經使用愈來愈多,如核保、理賠等,都藉由AI訓練師,以及透過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使流程更加快速、準確。 至於物聯網過去多是與UBI(User-Based Insurance,使用者基礎化保單)車險相關,而壽險業對於和智慧型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結合的UBI健康保單的開發,也於2020年開始有較大的進展。

  4. 2023年1月1日 · 1. IRFS 17、ICS與永續思潮下的經營制度變革. 首先,就經營制度來說,在未來5~10年內會有巨大變化,改變的動因來自新的會計制度、新的資本適足制度,以及不斷發酵的永續議題。 IFRS 17對壽險業的影響非常明顯,不僅會影響未來商品的結構,也間接影響未來的通路發展,而一家保險公司營運的好與壞,究竟該以其保險本業,還是投資本業來看待? 彭金隆認為無論是偏重哪一個都會產生問題,以現在壽險業偏重投資的現況來說,就會有所改變。 在新一代的清償能力指標(ICS)出來後,勢必會對風險的認知以及經營資本的規劃有重大影響,例如耗資本的投資項目以及商品會被調整,未來投資標的組合、商品組合甚至各通路的配比等,都會受到新制度的影響而改變。

  5. 2019年4月1日 · 1. 清領時期. 一八三六年道光二十年,臺灣史上首家產物保險公司代理店「英商利物浦保險公司」在臺北設立代理店,為臺灣首見「保險經營」的記載。 日治時期. 三井洋行設立的明治火災保險會社一八九九年在臺灣設立分公司,此為第一家進入臺灣保險市場的損害(產物)保險分公司。 臺灣的簡易人壽保險起源於一九一六年。 簡易人壽保險於一九三五年,由郵政儲金匯業局依據《簡易人壽保險法》所經營者,分終身與定期2種。 一九三五年五月十日,政府頒布《簡易人壽保險法》。 一九三七年一月十一日,政府公布修訂「保險三法」,即1.《保險法》、2.《保險業法》、3.《保險業法施行法》。 為整頓臺灣保險業之戰後殘局,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財政處於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二日成立「臺灣保險監理委員會」,計畫如何拓展業務。

  6. 2021年4月1日 · 第1階段 早會就位. 8:51~9:00 集合. 上千通訊處全員已就位,準備迎接早操,開啟新的一天。. 第2階段 早會開始. 9:01~9:15 日控. 區經理開始詢問夥伴的定聯、約訪狀況,適時提出指點。. 第3階段 早會主軸. 9:16~10:30 主題訓練. 第3階段,是每天早會最大的 ...

  7. 2015年1月1日 · 7098. 覺培法師闡述找到關懷他人與世界的價值,才能產生無遠弗屆的力量去影響,也就有機會成就個人偉大的事業。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以出世的智慧,講述以關懷的心出發做人處事,對於個人乃至世界就會產生無遠弗屆的影響。 因「關懷」而走向成功. 覺培法師問說:當今社會,世人皆在為追求成功而忙碌奔波,然而卻發現社會愈來愈冷漠、人際關係也愈來愈疏離,且人們過得並不快樂,那麼生命賦予我們的意義和價值到底是什麼? 覺培法師表示,真正的成功者始於關懷,這個關懷不是出於職業的需要,而是跳脫職業的框架,找到關懷的真正價值。 她強調,在關懷裡,「心」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而這個「心」,是指關懷眾生的心、包容異己的心、接受順逆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