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27日 · 於是當聽到艾怡良沉澱兩年時間推出的新專輯《垂直活著,水平留戀著》裡的《Forever young》,感受到不只是關於愛的,還有她對於很多方面的靈魂都單純勇敢的一面,似乎也緩緩叫醒了我;提醒著受過傷的人,還是能勇敢地再次選擇輕狂,別怕再次失去 ...

  2. 2018年11月20日 · 剛升上鷺江國中一年級的男孩楊允承,疑似因個頭較嬌小、個性較女性化,被同學嘲笑「娘娘腔」,因而不敢去上學,最後甚至自殺身亡——難道在他生前,沒有一個人願意對他伸出援手嗎? 我們的社會,是怎麼「殺」了一個男孩的? (責任編輯:翁筠茜) 圖片來源: pxhere ,CC Licensed。 文/姚孟昌(大學教師) 昨天上課跟學生提到,身為老師,當我聽到學校內有學生因為旁人的歧視、隔離與霸凌而心懷恐懼時,我會很難過。 學校內不應該發生這樣的事情。 我心中浮現出一個名字——楊允承。 生前求助無門,心死的他選擇結束自己生命. 他是一位十三歲的國一男孩。 生來可能比較女性化,又長的瘦小,因此一直被欺負。 到了國中,這樣問題更為嚴重。

    • 《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2004)
    • 《愛情無限譜》(Nick & Norah’s Infinite Playlist, 2008)
    • 《飢餓遊戲:星火燎原》(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 2013)
    • 《壁花男孩》(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2011)
    • 《戀夏進行式》(The Spectacular Now, 2013)
    •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 2014)
    • 《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 2015)
    • 《小教父》(The Outsiders, 1983)
    • 《野蠻遊戲》(Jumanji, 1995)

    說到《哈利波特》這本刮起全球魔法炫風的奇幻小說系列,許多人爭論著到底哪一集最精彩;但一談到改編電影,影迷們卻幾乎難有異議紛紛表示《阿茲卡班的逃犯》是最精彩的一集,這都要歸功於導演艾方索柯朗重新賦予哈利波特全新的格局,而柯朗在 2004 年導演完這承先啟後最重要的一集之後,便投入自己的其他製作,包含《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地心引力》(Gravity)等等,更靠著《地心引力》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從《阿茲卡班的逃犯》開始,《哈利波特》系列開始跳出前兩集明亮、活潑的氣氛,天狼星.布萊克(蓋瑞歐德曼飾演)逃獄的消息傳出,讓哈利等人人心惶惶⋯⋯艾方索柯朗豐富的視覺想像力和這部小說的環境和氛圍恰好不謀而合,呼應故事主角們青春期的轉變,也成功讓哈利波特轉型,成為大人小孩皆能熱愛...

    改編自 Rachel Cohn 以及 David Levithan 的同名小說,《愛情無限譜》就像是影壇大師馬丁史考西斯(Martin Scorese)1985 年的作品《下班後》(After Hours)——的青少年版。如同《下班後》一樣,這部電影場景設定於紐約市的夜晚,麥可塞拉(Michael Cera)和美麗動人的凱特丹寧斯(Kat Dennings)飾演一對剛剛巧遇彼此、卻同樣喜愛獨立音樂的陌生人,男方正在努力想起他喜愛的樂團會在哪裡演出,而女方則是正在尋找喝醉的朋友。根據導演 Peter Stollett 表示,這部電影運用了「你所沒聽過的最棒冷門音樂」為劇情增色不少,結果也證明了這部電影為紐約增添了不少浪漫的氣氛。

    《飢餓遊戲》就像是青少年版的日本小說《大逃殺》一樣,同樣遊戲般的自我相殘、反烏托邦的情境,既然設定差不多,不就沒有任何看的必要嗎?倒也未必,在第二集《星火燎原》之中,不論在劇情或動作上都更勝前作《飢餓遊戲》,將最近同樣火紅的「反烏托邦」小說改編電影推到的新的高峰。 主角仍然是最年輕影后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在第二集當中,她似乎更能適應故事的主角凱妮絲(Katniss Everdeen)這個角色。《星火燎原》也被普遍認為是三部曲中最精彩的一集,剛從飢餓遊戲中倖存回家的凱妮絲並沒有就此安全,施惠國正準備一場特別版的「飢餓遊戲」慶典,歷屆的倖存者將再度被邀請(強迫)共襄盛舉,已經漸得民心的凱妮絲該如何一邊存活,一邊推翻史諾總統的專制暴政?

    《壁花男孩》出自導演史帝芬切波斯基(Stephen Chobsky)本人創作的同名小說,講述關於一個害羞、內向、有創傷的高中生查理。《壁花男孩》以高中生的口吻講述少年成長的感情、性、毒品、自我探索等主命題。作者切波斯基因緣際會下自己拍攝自己的文字作品,也完美地將原著中徬徨不定、鬱鬱寡歡的青少年風格呈現出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經周全考慮的選角陣容——羅根勒曼(Logan Lerman)、艾瑪華森(Emma Watson) 以及伊薩米勒(Ezra Miller)的鐵三角,他們花費許多精力以融入他們的角色,以求最後能演繹出角色的種種細節、心境,最後也成功達成目標,《壁花男孩》不論是小說或是電影都足以成為這世代年輕人的《麥田捕手》。

    若要為這些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找一個共通的主題的話,或許「轉大人」(coming-of-age)是最適合的一個命題。《戀夏進行式》也正是一部關於「轉大人」的愛情故事,而且講得比這更多。 改編自 Tim Tharp 的同名小說,故事的主角薩特(邁爾斯泰勒飾演)是那種女生會希望派對中能有的男孩,既熱情又迷人,活在當下、更是把妹高手。他沒打算唸大學、也不確定未來要幹嘛,總是帶著一瓶威士忌到處晃;當然最後他被女友甩了,卻意外遇見了艾咪(雪琳伍德利飾演),這名總是計畫著未來的女孩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男孩,會互相激盪出什麼火花呢?《戀夏 500 日》編劇團隊加上導演詹姆士龐索德(James Ponsoldt),將原著小說原封不動地移植到影像上。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在翻拍成為電影之前,就已經是一本相當暢銷的小說。改編自約翰葛林(John Green)的原著,故事以一位罹患甲狀腺癌末期的 16 歲少女海瑟(Hazel Green)為觀點,原本應是正值青春年華的她卻因為病魔折騰,不想拖累他人,只想低調過完自己的一生,直到她在互助小組認識了開朗的古斯(Augustus Waters)——一名骨肉瘤患者,兩人的相識也開始改變了彼此的人生⋯⋯直到其中一方死去。 以對抗病魔為題的故事通常免不了賺人熱淚,但最後並不保證會有美好結局。而《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就是以死亡為結束,真真切切地告訴我們人是會死的、病魔總有一天會帶走你,但病魔卻不能阻礙你內心的情感、剝奪你愛上其他人的權利。此外,不得不稱讚男女主角雪琳伍德利(Shailene Woodley)以...

    贏得 2015 日舞影展觀眾票選以及評審團兩項大獎,《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 再度證明了 YA 片永遠不會過時,每一種青少年的模樣,都是青春的各種變形。《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的劇情就如同英文片名所說,以一個個性古怪的主角、他的酷黑人朋友以及一個罹患癌症的女孩為主。這段友誼從一開始就注定結束,和《生命中的美好缺憾》正好相似,但卻也有所不同。 不像《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以愛情為主,而以青少年的自我獨白去看待周遭的一切、主角彆扭、固執並且不願面對自己的真實情感,但卻又被媽媽強迫去照看一個得了癌症的女孩,雖然千百般不願意,但總是在青春期結交了一位異性朋友,而當最後女方癌症病情加重時,他才發現了對方在自己心中站有多大的份量⋯⋯結合喜劇片看完又讓人不禁掬一把感同身受的眼淚,《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絕對是一生中...

    時間拉回 1983 年,當時靠著《教父》系列電影知名的大導 Francis Ford Coppola 改編了這一部校園經典《局外人》,主要講述關於幫派的對立和彼此之間的義氣、兄弟情。《小教父》的主角為 Johnny 和 Ponyboy,這兩位小混混在一時衝動下殺了對立幫派的人,從此展開了亡命天涯的日子。片中經典的搖滾樂搭配幫派鬥毆,加上充滿草根味的穿著,人物角色個個鮮明,雖然和「教父」這種等級的大哥八竿子打不著,但卻充滿著年輕人的氣盛。 這部屆今超過 30 年的老電影有著完美無瑕的選角,以當時年輕的新演員們擔綱大任,包含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在內的「新鼠黨」(Brat Pack)都參與其中,有興趣的影迷或許可以去找來體驗一下 30 多年前的青少年和現在的差別,順便看看還是小鮮肉的...

    相信這部電影也是許多影迷小時候的童年回憶吧!《野蠻遊戲》改編自克里斯艾斯伯格的同名暢銷書,故事講述 12 歲的亞倫與莎拉在偶然下玩了一場桌遊,這可不僅僅是個遊戲,類似大富翁的路線,每一次擲骰子,走到不同的地點,遊戲上的事件就將會發生在現實生活,家中可能出現大象、獅子等野生動物、甚至還會將玩家傳送到世界各地,而要停止一下的唯一辦法,就是走完整條路線才能擺脫⋯⋯ 《野蠻遊戲》當時上映,逼真的特效以及引人入勝的故事設定,可是受到許多台灣影迷喜愛呢!(小編之前在電影台看到都會重看一次)經過 22 年之後,《野蠻遊戲》也被索尼影業重拍,將在今年年底以《野蠻遊戲:瘋狂叢林》在美國上映,台灣影迷又能在大銀幕前體驗世界上最「身歷其境」、驚險刺激的桌遊啦!

  3. 2017年7月11日 · 有些人學東西很快,但沒有持續鑽研的耐性,無法持續在同一領域上專注完美,最後終於被其他更加專注的人超越。. 「小時不佳、大而了了」的人可能就是經驗智力高的人,靠著專注力與恆心取得成就。. 而 反省智力 是指 「理性能力」 。. 有高標理性能力的人 ...

  4. 2019年11月1日 · 「你小兒子好不容易回來了,你幫他了嗎? 「妳知道⋯⋯我只是個駕訓班教練,妳認為我該怎麼辦? 如果光看《陽光普照》的預告,可能會有不少人覺得鍾孟宏導演(以下簡稱「鍾導」)在人生的第五部劇情長片裡,好像「轉性」了:故事圍繞著許多人心中最脆弱,卻同時是最後棲身之地的家庭,畫面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陽光與陰影,必然共生共存. 的確,透過《陽光普照》我們彷彿可以感受到鍾導內心更柔軟的那一塊, 但別忘了人類終究是沒有那麼容易被改變的生物,一如有「陽光」的地方,「陰影」必然也隨之而來。 圖片來源:《陽光普照》劇照。

  5. 人類是少數幼兒期非常長的動物,在求學社會化路上跌跌撞撞到了 20 幾歲,多數仍舊是在事業上尚未起步的新鮮人,摸索著自己定位。 已過 20 歲的你們,還記得自己 20 歲的心境嗎? 又或者還不到 20 歲的我們,膽敢設想自己在 20 歲的時候已經在社會上取得一席地位了嗎? 成就不敢多說,但唯一的共同點就是: 我們都認為 20 幾歲還很年輕,還有冗長未知的未來在等待著我們。 臨床心理學家 Meg Jay 卻提出了不一樣的見解,他提醒大家,抱持著「未來還很長嘛」的這種心情,將會讓你將自己 20 幾歲的時光視為無足輕重。 在職場和事業間躊躇不定;雖然有穩定的交往對象,就算對他或她並不甚滿意卻也沒意願分手、就算有滿意的對象,也會覺得這個年紀踏入婚姻稍嫌太早。

  6. 2017年7月24日 · 22 歲其實是人生的轉折點:我們開始學會與「不喜歡」和平共處.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22歲是大多數人蛻變的時期,最初都是看起來青澀、對於所有事物都感到熱情。. 出社會後,我們開始做那些我們曾經不以為然的事、學會承受那些淡淡的「不喜歡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