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10日 · 李佳達 律師 是心智圖高手!刪除 回覆 回覆 回覆 匿名 2023年2月11日 凌晨12:01 後續 Tiago Forte 寫一篇。回覆 刪除 回覆 回覆 匿名 2023年2月11日 凌晨12:03 我們就是為了要忘掉,才去寫下來!這樣大腦反而運作更好 ...

    • 不是一般的寫作輸出,而是教學式寫作
    • 一,如何設計一個教學題目?設定更好的問題切入點
    • 二,習慣測試就會失敗的實驗態度,練習找到更佳解的技巧
    • 四,如何寫大綱?如何把方法整理出秩序流程?
    • 小結
    「因為一篇好的教學文章,關注的不只是我們知道了,還會關注要解決什麼真正的問題?怎麼應用?怎麼在成果創造價值?」
    「一個好的任務執行,關注的不只是我做完了,還會關注要解決什麼真正問題?怎麼執行最有效率?怎麼為成果附加更多價值?」
    找出問題:有時候問題隱藏在表面的工具、任務,甚至隱藏在看似問題的問題背後,必須要先找出核心的問題。(類似前面的 Google 地球新工具)
    設定問題:有時候一個工具本身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一個任務乍看之下不一定有問題,但如果能設定問題,成果將會更好。(類似前面的 OKR 書籍心得)
    學會分析可能性:拆解一個任務時,也會去思考各種可能作法。
    習慣推翻可能性:在測試的過程,隨時把不可能、沒效率的可能性推翻。
    搜尋可能解法:知道自己會有知識的侷限,懂得用搜尋去找到更多可能性。
    繼續實驗測試:找到更好或更適合的方法。
    歸納:我可能要把各種測試過的做法,進行刪減,去掉跟解決問題無關的部分,並且把剩下的部分做出分類。
    演繹:我可能要仔細研究每一個步驟的最佳執行順序,以及如何解釋,別人才聽得懂,同時我自己也真的理解。
    我的筆記,可以讓未來遇到同樣問題的人(或自己)也能解決問題。
    規劃任務,可以讓未來遇到類似任務的人(或自己)做到最佳流程。
  2. 2016年8月29日 · 這跟我本來就很喜歡閱讀哲學理論有關,但我覺得裡面也包含一個值得跟大家分享的學習技巧,一個不要只是「抄筆記」、「畫重點」,而是開始學會「寫筆記」與「說筆記」的方法。 (光是筆記方法的改變,就可以讓效果不同,妳還可以讀讀: 從改變你記錄事情的方法開始,工作上的做筆記心得分享 ) 是我寫與說出來的話,才代表我真懂. 我想到我自己讀書時的另外一個習慣,到現在都是如此,無論是讀一般的理論書籍,或是讀準備考試的書籍,總之就是讀「學習類」的書,我常常會讀到精彩且深有領會處,不自覺站起來在書房裡踱步,假裝自己正在跟一個人講解這個理論,我的腦袋裡模擬著我用這個理論說服他的過程,還可能辯論到精彩處就真的手足舞蹈起來(我家人有幾次不小心撞見,還覺得我很奇怪)。

  3. 2019年12月13日 · 工作愈忙愈要記錄與回顧,寫「任務日誌」是提升效率關鍵. 作者: Esor Huang 12月 13, 2019. 工作愈忙,愈要勤作筆記。. 任務愈多,愈要寫任務日誌。. 這樣忙中才不會出錯,而且還能幫助工作愈做愈快。. 但是工作已經夠忙了,還要記錄工作的過程,這樣 ...

  4. 2019年1月13日 · 1. 總是帶著明確的問題意識. 無論是閱讀熱門新書、上熱門課程、聽熱門演講,如果有時間,也確實不錯。 但對我來說,這通常不是我學習的開始,也不是我學習的主軸。 因為,學習的核心不是學新知識,而是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要誤會,學習當然是學到對我來說的新東西,而新的知識確實是可以幫助我們更新與改變的契機。 但學習行動的出發點,則要從「先發現自己有什麼問題」開始 ,工作上哪個環節卡關? 思考可能是什麼問題造成? 有哪些想要突破的個人瓶頸? 甚至是自己已經有明確要進行的目標,想要為那個卡關的專案解套? 帶著上述的「問題意識」開始學習,那麼無論做什麼學習,才能找到更新自己思考、方法的真正有效新知識。 而且我指的還不是說有什麼問題,就去讀專門解決那個問題的書,並非如此。 我想說的是:

  5. 2020年4月30日 · 這次的影片,要從我自己多年來同時兼顧正職工作、斜槓工作、家庭生活的經驗,分享自己在亂中保持有序的五個時間管理技巧。 開場.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的站長Esor。 平常除了大量文章產出,開設各種課程講座,其實我還有跟大家一樣上下班的正職工作。 所以,像是寫文章、準備課程,都要利用自己在家的時間。 多年來這樣的斜槓經驗,也累積了另類在家工作提升生產力的心得。 如何利用剩餘時間累積個人專業,並且,還能夠兼顧生活的平衡呢? 今天這段影片,就來跟大家分享。 第一個關鍵技巧,是為任務設定「有截止時間」的「階段性成果」。 在家工作、做自己的工作,相對沒人逼我,但是沒有一點點壓力,反而無法真正提升效率。 這時候可以主動為自己設計有「截止時間」的「階段性成果」。 什麼是「設定截止時間」?

  6. 2016年5月26日 · 1. 讓資料來源「個人化」且「自動化」,開始長期累積. 首先,我會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資訊來源,並且讓這資訊管道自動化,每天把可能需要的資訊送到我的手上,而我可以在一個沒有額外干擾,統一簡潔的介面中處理分配這些資訊。 這裡最好的工具仍然是所謂的「 RSS 閱讀器 」。 我自己利用 Feedly 這個服務,收集研究主題相關的部落格與網站,當這些來源有新文章發表時,我就可以在自己的 Feedly 閱讀器統一瀏覽。 我每天早上會花大概 30 分鐘的時間做資訊的快速篩檢,如果一天內還有其他空檔,也會打開 Feedly 看看,累積各種以後可能會用到的資料。 我一向不喜歡把綜合性大媒體網站當作我的主要資訊來源,因為那等於是讓媒體決定我要看什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