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12日 · 【本報訊】教育局早前宣布改革通識科,建議不設7個等級,改為「達標」、「不達標」,引起學界憂慮升讀大學門檻會否改動。 昨日有消息稱,8間政府資助院校初步同意把最低入學要求從核心科目「3322」改為「332A」,其中「A」代表於「新通識科」獲得達標成績(Attained)。 消息續稱,「3大」即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及科技大學,有意維持收生要求,以文憑試最佳5至7科計算入學分數,引起學界憂慮學生變相需要修讀3個選修科。 學生變相需讀3選修科. 現時香港大學、中文大學主要考慮學生最佳5科、最佳6科、核心科目加兩科選修科的成績;科技大學則考慮學生英文、數學及3至4科的成績。 消息指出,3間大學傾向在入學門檻改革後,維持現行大多數課程的收生模式,計算最佳5至7科。

  2. orientaldaily.on.cc東方日報

    拿度「仔」贏16 歲布蘭治 老而彌堅!奧蘇希堅斯闖16強 社論專欄 東方日報正論 流感再奪幼童命 保護弱小勿輕忽 世界視線 最大市場不能失 德企增投資中國 ...

  3. orientaldaily.on.cc › redirect › index東方日報

    東方日報

  4. 2014年5月24日 · 本港融合教育二十年來原地踏步! 香港與台灣同於九十年代推行融合教育,這些年來,台灣從立法、教育政策及實施方面逐步改善,愈來愈全面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簡稱SEN)的學生;反觀本港卻停滯不前,多年來未增強教師培訓,未能準確判斷該類學童在主流學校有特殊學習需要,令他們的成長路荊棘滿途,更遑論立法保障學障學童的權益。 有學者、家長和關注團體直斥,本港無心推行融合教育,呼籲當局參考台灣經驗。 香港. 過去曾有特殊需要學童及家長發起遊行,要求政府改善對SEN學生在設施方面的支援。 台設計多元化學習模式. 「台灣教師喺特殊教育培訓上面,比香港教師豐富好多! 」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主席李葉亮青指,所有台灣教師入職後需每年修讀特殊教育課程,並要達到每年至少三小時的培訓時數。

    • 教束 bt1
    • 教束 bt2
    • 教束 bt3
    • 教束 bt4
  5. 2024年3月9日 · 【本報訊】小一入學人數大減,教育界亦面臨教師過剩的現象。 教育局日前向小學發出開班信,坦承今年仍有一間小學被「派0班」,亦有不少學校因收生不足而需縮班,衍生超額教師問題。 該局向資助小學發出的通告更出辣招,呼籲各資助小學可考慮批准教師放一年無薪假期,甚至採取共享職等措施紓緩壓力,以解決部分學校在2024/25學年可能出現的超額教師。 或共享職 薪金按比例分配. 教育局指,學校應盡量減少超額教師的數目,例如以共享職的方式,在教師自願參與和不影響學生學習的原則下,在確定超額教師人選前,訂出共享職的計劃,例如兩名教師以不同的分工安排共享一個職位,薪金按比例分配。 另外當局亦指校方可考慮批准教師放取為期一年或以上的無薪假期,以解決超額的問題。

  6. 2017年10月16日 · 活動教學 從實踐中學習 - 東方日報.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大多會依照老師的教學進度,死記硬背各式各樣的知識,雖然這種方式有助累積知識,但同時亦會令人失去學習動力,效率並不高。 與時並進,近年愈來愈多幼稚園採用「活動教學」的模式授課,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鼓勵學生從實踐中學習,同時訓練他們的思考、分析和表達能力。 活動教學不會要求小朋友死背知識,如何引起他們的學習動機更加重要。 着重自行探索. 為了加強同學的記憶,傳統教學很多時都會重複講解相同課題,要求同學反覆操練和溫習,藉此熟讀相關知識,是一種重視結果的教學法,而活動教學則着重學習的過程,要求小朋友思考和提問,沒有設定特定課題和範圍,同學不用坐定定接收,而是透過各種活動,讓他們自行探索,從操作和體驗中學習。

  7. 五名「傑出準教師」金獎得獎者,有人轉校時得老師扶持,從「討厭做老師」轉為立志春風化雨;亦有人成功改善學生的遲到習慣,心中現暖流。惟得獎者指目前常額教師席位不足,擔心畢業後未能覓得穩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