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2日 · 2021年食物中毒個案最常見的三大成因分別是被生的食物污染」、「食用生的食物」,以及食物未經徹底煮熟」。 2021年大規模流行病學關連食物中毒個案摘要. 食安中心發現與生蠔有關的食物中毒個案在2021年有所增加年內共錄得101宗 (326人受影響),而2016年至2020年這五年間的平均數目則為每年24宗 (圖2)。 2021年與蠔有關的食物中毒個案涉事食物都是活生蠔隻主要涉及貯存溫度和以水存養的問題。 圖2:2016年至2021年與生蠔有關的食物中毒個案數目及受影響人數. 2021年最大規模的集體食物中毒事故在10月於一間食肆發生,涉及32宗與流行病學相關連的食物中毒個案,共99人受影響。 這些個案證實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涉事食品之一是生蠔。 貯存溫度的重要性.

  2. 2021年3月15日 · 銅鑼灣駱克道京都廣場瀛豐放題料理專門店新增5宗食物中毒個案累計錄得7宗個案共18人食物中毒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新增的5宗個案涉及7男6女年齡介乎10歲至50歲他們先後在本月5日9日11及12日到該餐廳用膳其間曾食生蠔海膽及帶子刺身及後出現腹痛腹瀉發燒惡心及嘔吐等病徵。 新增個案當中6人曾經求醫,毋須入院,全部情况穩定。 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其中4宗個案在食環署調查和採取控制措施前,已在相關食肆進餐,調查仍然繼續。 食環署表示,接獲衛生防護中心通知後,隨即派員到有關處所調查,並已抽取食物及環境樣本化驗,署方指出涉事餐廳衛生情况不理想,食物安全中心要求餐廳暫停營業,並徹底清潔和消毒。

  3. 2023年12月31日 ·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昨調查兩宗懷疑食物中毒個案兩批共9名市民曾進食到會公司Fever Food到會熱點食物後不適懷疑食物中毒所有人毋須求醫情况穩定。 中心稱全部人均曾吃過「一口牛」及紅酒牛肋條,個案可能由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引致不適。 衛生防護中心人員已到該到會公司視察調查仍在進行衛生防護中心表示首宗個案涉及4名年齡介乎25至38歲女子她們12月21日共同進食該到會公司的食物約9至12小時後出現腹痛及腹瀉病徵。 另一宗個案涉及兩男三女,年齡介乎2至71歲,他們12月25日於同一到會公司訂購食物,進食後約9至18小時後出現類似病徵。 涉Fever Food到會熱點.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12月13日 · 衞生防護中心今日13日正調查一宗懷疑食物中毒個案涉及4男6女年齡介乎25至44歲。 他們於本月9日於上環柏廷坊的餐廳「Bonheur」晚膳,約33至50小時後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及發燒等病徵。 其中5名受影響人士已求醫,毋須入院。 全部病人情況穩定。 中心初步調查顯示受影響人士曾進食共同食物涉及的食物為生蠔個案可能由諾如病毒引致中心正安排病人收集糞便樣本作檢測以確定病源。 中心人員已到該食肆視察,初步調查發現導致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未經烹煮的食物受污染,調查仍在進行。 責任編輯: 文劼.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他們於本月9日於上環柏廷坊的餐廳「Bonheur」晚膳,約33至50小時後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及發燒等病徵。

    • 專題特寫
    • 食安仔教室
    • 出街食飯
    • 問問食安小隊

    病原體及個案成因

    在2020年所有食物中毒個案中,由細菌引起的個案仍佔大多數(90%),以沙門氏菌居首位(佔細菌引起的個案總數76.3%),其後是副溶血性弧菌(16.9%)及蠟樣芽孢桿菌(2.9%)。至於病毒引致的個案,佔食物中毒個案總數的7%,全部涉及諾如病毒。其餘的食物中毒個案,則由天然毒素(例如菇類毒素、雪卡毒素等)及化學物(草酸鈣)引起,分別佔個案總數的2.6%和0.4%。2020年食物中毒個案的三大成因,分別是生的食物導致污染、食物處理人員造成污染,以及貯存溫度不當。 1) 涉及三文治的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個案 在2020年5月,食安中心接獲99宗與流行病學有關連的食物中毒個案,涉及進食同一品牌的預先包裝三文治,有236人受影響,當中42人的糞便樣本含沙門氏菌。有一人需要接受深切治療,其血液樣本驗出腸炎沙門氏菌。在一名患者所購買仍未食用的三文治中,亦檢驗出D組沙門氏菌。 涉事三文治由一所本地食物製造工場生產。實地調查發現,這個案有多項成因,包括即食配料未經煮熟和受到食物處理人員污染、三文治在運往零售點的過程中貯存溫度不當,以及製成品貯存溫度不當,即置於危險溫度範圍內,使病原體得以生長。此外,...

    結語

    在2020年發生涉及三文治的大規模食物中毒個案,正好提醒食物業界,如不採取嚴格的食物安全措施,疏於個人及環境衞生,可引致食物中毒事故,嚴重危害市民的健康。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外賣食物的需求日益增長。業界及市民應對相關的食物安全的風險保持警惕,並遵循「食物安全五要點」,以防發生食物中毒個案。

    解構生蠔的食物安全風險

    唔少市民都鍾意食生蠔,貪佢夠「海水味」。不過,我食安仔想提醒大家,生嘅同未完全煮熟嘅蠔,基本上都係高風險食物! 蠔係以過濾海水嘅方式進食,所以體內組織有機會積聚有害微生物,包括病毒,例如諾如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同埋細菌,好似副溶血性弧菌、創傷弧菌咁。呢啲都係食物性致病源,人感染到嘅話,就會有嘔吐、噁心、腹瀉、頭痛同發燒咁嘅症狀,後果可大可小㗎! 蠔仲有可能受到鎘同鉛之類嘅重金屬污染。雖然食咗受重金屬污染嘅食物引致急性中毒嘅情況唔係常見,但長期攝入重金屬,可能會對健康帶嚟不良影響。重金屬對人體產生嘅毒性有幾大,視乎係邊種重金屬同攝入量而定。舉例嚟講,鎘會損害腎臟,鉛就會影響神經系統發育。

    等我食安仔俾啲建議大家啦:

    1. 無論啲蠔係响邊個季節同水域捕撈,食蠔基本上有食物安全風險。食生蠔或者未完全煮熟嘅蠔,安全風險更加大。 2. 高風險人士,即係老人家、幼童、孕婦同免疫力弱嘅人,都唔應該進食生蠔。 3. 為咗減低風險,無論係進食定係購買生蠔,我哋都應該幫襯可靠嘅持牌店鋪。 4. 只可以用嚟熟食嘅蠔,千祈唔好生食,呢啲蠔一定要煮熟至可以食用。 5. 烹煮生蠔嘅竅門:煮要3至5分鐘,炒要最少3分鐘,蒸就要4至9分鐘。

    選購大閘蟹要留神

    根據《食物業規例》,除非獲得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署長書面准許,否則任何人不可出售限制出售的食物,包括介貝類水產動物。大閘蟹屬於介貝類水產動物,因此,出售大閘蟹須獲得食環署的書面准許。食環署已擬備一款新的許可證,供銷售大閘蟹的經營者申領。該許可證規定售賣大閘蟹的處所須符合相關的衞生要求,包括設置雪櫃及洗手盆。供作出售的大閘蟹必須來自合法來源和附有食環署署長認可的衞生證明書,並須存放於雪櫃內,以保障食物安全。消費者應向可靠和獲食環署簽發相關食物業牌照/許可證/書面准許的店鋪或街市攤檔選購大閘蟹。另外,大家吃蟹時要留意「三不」法門: 不買死蟹 (買生猛、外殼有光澤的大閘蟹)、不能生吃(把蟹洗淨後徹底煮熟,殺死大寄生蟲和致病菌)、不應多吃 (大閘蟹含有較高膽固醇,要注意均衡飲食)。 市民可到以下食環署網址查詢持相關許可證的處所名單: 持許可證售賣限制出售食物的處所名單 (在菜單選擇「介貝類水產動物(大閘蟹)售賣許可證」) https://www.fehd.gov.hk/tc_chi/licensing/licence-type-permit.html 網上銷售限制出售食物許可證的名單...

    舞茸無花果雞湯樣本檢出過量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

    食安中心在4月29日公布了一宗涉及樂富一所食肆的食物投訴,經初步調查後,懷疑涉事的食物是舞茸無花果雞湯。在該食肆抽取的食物樣本,驗出每克含1.6萬個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根據《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即食食品樣本若每克含有超過1萬個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即屬不能令人滿意。

    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

    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會產生引致食物中毒的腸毒素,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及腹痛,通常伴有腹瀉。

    給市民的建議

    1. 預先計劃烹調時間,避免過早烹煮食材。 2. 使用不同和清潔的用具,分開處理生的食物和經煮熟或即食食物。 3. 烹煮或翻熱湯羹類食物時,應煮沸並維持最少一分鐘。 4. 湯羹煮好後,如需要冷卻,應盡快(在2小時內)把湯羹的溫度由攝氏60度降至攝氏20度,並在2小時或更短的時間內,把湯羹的溫度由攝氏20度降至攝氏4度(整個冷卻過程不要超過4小時)。 5. 湯羹煮好後,如非即時食用,應保持在攝氏60度以上。 6. 時刻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進食前要先洗手。

    懷疑與進食河豚有關的中毒個案

    敏敏: 最近,本港有市民懷疑喺食肆食咗河豚之後中毒,河豚係咩嚟㗎? 食安仔: 河豚俗稱「雞泡魚」,含有毒性強烈嘅河豚毒素。人體攝入呢種毒素,大概1至2毫克,就足以致命。河豚毒素好耐熱,就算河豚煮熟咗,呢種毒素仍然會留喺魚嘅組織入面。仲有呀,唔止河豚,一啲魚,好似刺規咁,都可能含有河豚毒素。 敏敏: 咁講法,食河豚真係好高風險喎! 食安仔: 係㗎,所以食安中心忠告市民,唔好購買或者自己捕捉同劏洗河豚同不知名嘅魚,亦都唔好食呢啲魚。至於業界,就要注意本港法例規定,所有响市面出售嘅食物,一定要適宜供人食用。業界要確保進口同埋銷售嘅魚同魚製品,可以俾消費者安全食用。

    食安小測試

    1. 食安中心在哪一年成立?a. 2000 年b. 2006 年c. 2018 年 2. 進食生蠔要留意什麼?a. 可隨意根據食評到商戶購買∕進食生蠔。b. 生蠔味道可口,每次大量進食也無妨。c. 生蠔要徹底煮熟,方可食用。 3. 以下哪一項關於河豚毒素的描述是對的?a. 河豚毒素非常耐熱,即使把河豚烹煮,毒素仍會在魚組織內殘留。b. 河豚毒素只在河豚體內找到。c. 河豚毒素毒性並不強烈,人體攝入河豚毒素,不會致命。 答案: 1) b 2) c 3) a

  6. 2023年12月30日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30日正調查兩宗懷疑食物中毒個案共涉及9人並呼籲市民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預防經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衛生署表示,首宗個案涉及4名年齡介乎25至38歲女子。 她們12月21日共同進食一間到會公司的食物,約9至12小時後出現腹痛及腹瀉病徵。 另一宗個案涉及兩男三女,年齡介乎2至71歲。 他們12月25日於同一間到會公司訂購食物,進食後約9至18小時後出現類似病徵。 衞生防護中心初步調查顯示,受影響人士曾進食共同食物,涉及的食物為一口牛和紅酒牛肋條,個案可能由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引致。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仍在進行中。 責任編輯: 孫佳藝.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7. 2023年1月17日 ·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17日正調查一宗懷疑食物中毒個案共涉及11人並呼籲市民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預防經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個案涉及6男5女,年齡介乎25至60歲。 他們1月14日於尖沙咀一所食肆晚膳,約39小時30分後出現腹痛、發燒、噁心、嘔吐和腹瀉等病徵。 其中3名受影響人士已求醫,無需入院。 全部病人情況穩定。 衞生署提醒,要預防經由食物傳播的疾病,市民應經常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 在外進食時,應注意以下要點: 光顧可靠及有牌照的食肆. 避免進食生的海產. 小心選擇冷盤,包括自助餐的刺身、壽司及生蠔. 進食火鍋或燒烤時,確保食物已徹底煮熟才進食. 在烹煮過程中,小心處理並要徹底分開生和熟的食物. 使用兩套筷子及用具分開處理生及熟的食物.